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宗教與民俗中的鬼神觀(下)
2009/06/15 13:56:16瀏覽1675|回應1|推薦1

~原載「歷史月刊」98.6月號

 四、神論

 一般人多敬畏鬼神,乃在於人用六根力,未諳六通力,加上無法真確感受鬼神的存在,所以對其感到神秘、崇拜、害怕,乃至因為自我幻想、神話記載,而將其能力在心中無限膨脹,因而產生恐懼。同時,人也對鬼神的六通力產生無限憧憬與依賴,因而希望透過對鬼神的供奉而得到協助。也因此,一般民間庶民喜歡祭祀,但供養的可能是正神,也可能是大鬼,乃至一些投機取巧的遊靈、邪靈(孤魂中的流氓),分辨方法有幾:

     1.越趨於法供養(即意思食與識食,如誦經、禱告)乃越高級之正神;越低等的鬼越趨於物供養(即粗搏食、紙錢香火),乃至邪靈則尚殺生血食。

    2.越趨於清靜修行、服從天地理法者,乃越高級之正神;喜以交易賣弄法術、改運、乃至邪術者,為越低等鬼族,乃至為邪靈。

    3.其精神越趨於「萬物」平等者,越高級;越趨於人類主義或自私、牟利的,越低級。

    4.大廟因定時誦經齋戒布施,故感應到的以正神為多;私壇多以物供養交換法術,故招惹到的以大鬼與邪靈較多。但以上並非絕對,譬如,大廟的主事者心術不正,貪污廟產,斂財騙色等,正神亦會離開,這時大鬼或邪靈便趁虛而入;而私壇道士如心術仁正,法供如儀,也可供到正神。

 人祭拜神,有何根據?還是只是心理作用呢?這必須討論到天界與鬼界的生態結構。宇宙形成次序是:無色界、色界、慾界;《增一阿含‧創世經》記載,人原本居於色界的光音天(二十八天中的第十二天),但因貪食地球食物,因而墜落於此;而《法華經》則說,人的我念、有念、愛念、執念每況愈下,所以終至「五濁惡世」。可見,早期生靈也是由無色界、色界、慾界向下墮落的,而非由慾界向上提升的。所以,更高級的生靈便更早存在,人類還算是滿後期才出現的,因此縱使沒有人類的供養,高級生靈自有其生存的生態與資糧,且色界以上生靈並不食粗搏食,所以人類供養的,其實只是跟自己位階相近的地球上鬼神。

 但,雖然高級生靈比人類更早出現,也早有自己的生存生態,但並非對人類世界可以棄之不顧,因為三界同源,人類是個麻煩製造者,隨時有可能毀滅這個世界,影響他們的生態,使他們不得不加以伸出援手。另外,慾界中的這些眾生,其實也是由上層墮落下來的,算來原本也是同種,故因而也有救助的道義。

 如前所言,三教對鬼神的看法並不一致,如與上列觀念整合則可知道:基督教與清靜佛教偏向與更高等的神靈溝通,修行的方式在於以意識澄明的方式獲得心靈的救贖、解放與清滌,因而逐步放下執念,漸漸返回更高的型態。而密宗、道教、鬼神道偏向與慾界或地球上之鬼神溝通,目的偏向處理俗世中的人鬼神問題。今分四個層次來說明與神溝通的方式與效應。

 一)色界以上諸神

 地球生態屬慾界,也就是所謂的「五濁惡世」,色界以上的生靈已經脫離慾界,故其不會大量參與慾界虛妄紛沓事務是可理解的。所以,唯有修行高深的人能與色界生靈透過深度的禪定(三昧)以識力溝通,而溝通的事項也以「法」、「理」為主,而非一般世俗雜務。

 二)慾界六天諸神

 慾界天人依佛經記載,雖需食物,但食物自現,故並不需人類以物供養,依現代科學角度言,宇宙到處充斥的各種資源、能量、場力已儼然自足,更有甚者,天人如貪食世俗供品,反而可能墜於地界(如人從光音天墜落地球)!所以人類如欲供養天神,以法供養為宜,天人不食人類供品。因為三界同源、同種,所以與五濁惡世同屬慾界的正善天人,即肩負大部分的救贖人類工作,而且任務以「教化」為要務,如因而形成一個專職「行政部門」是可理解的(他們自己也有天界事務)。然而,高等生靈要溝通低等生靈容易,但低等生靈要完全、正確的接受、解讀高等生靈訊息則不容易,亦即,人並無法確實領略天人的意識。所以,這時天庭必須透過在地界中尋找能力好、心性善良的靈體為其代言(理)人和團隊來傳遞或執行他們意識。

 三)地界諸神                                                       

 天人並不需要也不能貪食人類的供品,所以人類祭祀的主體是地界諸神(以下稱「地神」),亦即天庭選定的代理(言)人。地神需要人類供品嗎?據佛經記載,鬼道中有一種大餓鬼,口大、咽小、頸細、腹鼓,故有腹慾飢渴但無法進食,食物放入口中則變為滾銅熾鐵,故受飢渴之苦。由此可知,低等的鬼,沒有粗搏食雖仍能生存(可吸收細觸食),但卻會處於飢餓、羸瘦、病奄、痛苦、每況愈下的狀態,如能補充粗搏食則可飽足。而地神當然高級很多,細觸食雖可維生(等同天人),但如能供應粗搏食,則可更加飽足與美味(終究為「慾界」地界生靈,慾性與慾行尚未全除)。

 所以人類供品祭祀確實可達供養地界鬼神之效,而這也是宗教學上,鬼神可享受人間煙火供養的緣故,也是為何鬼道會偽裝成神靈騙取地界香火供養之因了。地神在天神指派下,一面執行任務,一面享受香火,任滿後就依輪迴而去。

 祭祀真能改變什麼嗎?所謂:凡事皆有「定數」,這個定數就是「因果」,既種因,則得果,佛力不及業力,誰又能更改既成的因果事實呢?《藥師經》亦明說,人壽自有定數,藥師佛能救助的是八種橫死之人(因其定數未至),或在定數未形成之前,虔心向佛,懺悔行善布施,仰佛神力以及善念善行之因,而修得善果,延壽樂生!天神依理法而行,地神從之,重在教化人心、啟發善念,鼓勵善行,心轉則境轉,命運因而逐漸改變。而在公共事務上,因擔心遊魂聚集騷擾民生,天神亦請地神及其團隊定期代為綏靖四方及超渡亡魂,使人能安居樂業。

 而在私人俗務上,民間認為可以施法改變命運,或以法術立即改變事實的,如挽回婚姻、求姻緣、催生子女、補財庫、斬桃花……,因為這些屬於濁世妄相,不為天理法則,所以從事這些工作的,其實是並非正神的大鬼,這在下段討論。

 四)神像與符籙

 地神雖在地球中,但因組成物質微細,人類無法明確觀察他們的存在,於是便習以神像來取代,並對神像膜拜誦經供養。但,神像之所以有靈,並非對雕像膜拜的結果,而是神靈附在其上接受供養,如果神識離開了,木頭還是木頭,猶如人的神識離開肉體,那肉體就只是四大合成之物而已,所以,人並非對神像膜拜,而是對神靈膜拜。其實,越高級的生靈六通力越強,人只要虔誠以識力感應,他都能感受得到,但一般人不諳此裡,或識力不足,故需以重重儀式來不斷對神像加以昭告(所謂「儀式」,是一種傳統操作下來,統整後認為比較有秩序、有效的方式)。

 而民間習俗,慣以佛神像、符籙或咒語來避煞招吉,這有用嗎?這個道理與上面的例子是一樣的,如果神識沒有進來,神像還是木頭而已。所以佛神像、符籙或咒語,如未經神明的認可與加持,那就只是一張畫紙而已,雖然有些小鬼可能望相生懼,但對大鬼可就不管用。而經過神明認可與加持的,就猶如正式公文,表示這是他的巡狩區,這樣便能增加避煞招吉的效果,但雖如此,還是必須經常去膜拜「發文」的神明,或對佛神像、符籙、咒語感應,否則效果就日趨荒廢,最後也是一張畫紙而已。

 四、鬼論

 鬼在與人類的互動上,由等級高低可分為下列幾項,分別討論之。

 一)大鬼

 大鬼可能是阿修羅、鬼族中之大者或傍生的精靈,能力比一般鬼大,但因其不明天理正法、心性未定,所以不能成神,但因有些能力,可在一些管理不健全的廟宇、私人神壇為人「辦事」,交換供養,並滿足一些人類世俗雜務的需求。他們是「體制外」的供養,沒有任期制,端視和供養者的關係如何。可因其心性善惡而分成善的大鬼與惡的大鬼。

 善的大鬼會透過道士、乩童、鸞生等代理人以自己的六通力指點信徒一些事務,雖還算循道而行,但終究不透徹天理。惡的大鬼則可能運用六通力做一些違反常理或善良風俗的事,或如鬼之角頭一般成群結黨、擴張勢力,在鬼界惹是生非、與正神對抗,或達成「恐怖平衡」,儼然成為「冥界黑社會」。

 大鬼辦事成效如何?雖然民間繪聲繪影,但整體而言,大鬼雖有些六通力,能知道些許已發生的事,但也無法改變現況或未來,所以也無濟於事,況且其六通力準確度終究不足構成辦事依據,意即「效度偏低」,否則凡事求神問卜即可,何需科學辦案?

 二)執靈

 執靈是孤魂野鬼,因故未入輪迴、轉六道,大抵是太過執著世間愛有、心懷劇烈怨恨等因素,久之,能力趨強,熟稔人鬼生態,便以大鬼的模式受人供養,也多進入私宅的佛堂,偽裝成神明、祖先接受供養,驅趕不易,亦有善惡之分,辦事成效比大鬼還低,根本不足取。

 在六道中,鬼道是比人、傍生還低等的生靈,但人卻多怕鬼,此理就如,應該狗怕人,但人因為未知,或心識薄弱而心生畏懼,反而變成人怕狗,而狗就欺負懦人了!此外,鬼因為不是人的身體結構、思考模式,並且不與人居,最主要是等級低,所以已經不若人的理性思維,甚至沒有高等動物的靈性與聰明,因此台灣民間諺語:「死人番」,祖先的鬼魂也可能因為欲意索求而加害子孫,那野鬼就不遑多讓了,切莫以人的立場思考鬼!所以縱使是「善鬼」也最好人鬼殊途,以免陰陽相剋,度鬼也是神的事,絕非人力所及(除非高級修行人)。雖然人的能力大於鬼,但個案而言,如果人的識力弱,或群鬼攻擊個人,則就會受其影響了。

 三)孤魂

 孤魂亦是執靈,但為新手,能力弱、辨力差,於山野林間、海邊水岸流連,有些會進入人的家中停佇,而會進入亦有理由,如:這原本是他留戀之處、建屋前為久荒之地即長佇於此、房屋久未住人之前即久佇於此、屋宅陰氣極重適合鬼居、宅中有人念經望其超渡、宅中有香火外洩前來分食……。一般而言,孤魂心智低,驅趕容易,但若孤魂群聚,則也相當棘手。

 四)佛道處理鬼魂之道

 如寺廟、家宅疑遭鬼魂入侵,有道教與佛教處理方式。

 台灣道教的法師分成兩種,一種是辦理節慶法會、廟宇做醮,職責多偏向廟宇事務,俗稱「紅頭」,屬「三奶派」。另一種則是處理私人事務的法師,稱為「黑頭」,屬「法主公派」。它們同脈於「閭山派」,台灣領有法旨(證書)的道士,都需經過嗣漢天師府的考試認證,這是延續元朝留下來的規範。道教方式偏向恩威並用,誦經恭請天神天將,大擺軍陣以威嚇,再以講理(經)、做功德、紙錢、供品懷柔之,令其離開,或回歸輪迴之路。

 佛教則是師父為其「超渡」,便是誦經恭請佛菩薩降臨為其說法以求懺、開悟,並為其布施、放食做功德來減輕罪孽,再請佛菩薩帶其回歸輪迴或前往淨土修行。(如前所言,鬼的心智低,非一般人所能溝通講理,故需請神為之) 

佛道儀式雖不同,道理則相仿,一來對「當事者」威嚇懷柔,二來祈請更高的神(此神可能是天神、可能是地神,視狀況而定)來指引這些鬼魂何去何從。至於成效如何,關係在道士、法師的功力和鬼魂離開的意願。道士、法師並不是大能力者,也不是執行超渡或驅逐的人,他是神的代理人,他的識力如果夠強,便能明確與神溝通,請神主事,使鬼魂在神的勸導及執行下回歸該去之處。鬼魂如果執念太強,可能如當初逃脫一樣繼續逃脫,但也可能因為歷經風霜已有悔悟,在神明威脅利誘下回歸正途。

 但如果請到善的大鬼或執靈來超渡,無疑的,沒有說服力,因為他們本身就是「體制外」的鬼魂;如果請到惡的大鬼或執靈來超渡,便是鬼打鬼,或鬼的黑社會來圍事,說不定鬼魂真給打跑了,無怪乎民間驅鬼,喜歡找凶猛的「神」呢。                                                                                          

五、結論

 死為鬼神,生為人,原本是輪迴不易的歷程,人人都經歷過,但因為「遺忘」,所以對其因為未知、擔憂而感到恐懼。但人如能「養成意識平靜與集中,行無不善」(這其實就是紅塵中的修行),則本身的「正善識力」會越來越強大,也可越來越無有恐懼,遠離顛倒夢想,並且善神來、惡鬼離,甚至能承擔救贖眾生的重任,而或許這才是生命的意義。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rankbud&aid=3008085

 回應文章

DCW
謝謝您的文章
2009/07/28 16:19
林老師寫得好棒!雖然心中對鬼神之事仍有些疑惑,但您的文章已是條理最分明,解釋最詳盡的。
林金郎(常才)(frankbud) 於 2009-07-30 18:37 回覆:
感恩,謝謝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