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1/28 21:25:03瀏覽1701|回應8|推薦24 | |
選舉到了,族群熱鬧起來了。 族群的事,能夠融合一體當然是一件美事;如果不能,退而求其次,而能和樂相處,也是一件好事。畢竟族群之間有語言、文化的差異,與生活習慣的不同。 客籍的我,娶妻台語人,一家四口都是用普通話交談,倒也上情下達,溝通順暢。 有一回,聽到就讀國中的女兒與內人頂嘴,你一言我一語,鬥不過e世代的伶牙利齒,老婆大人突然提高了音調,用台語「罵」她是「客人查某」!(我是 可憐的女兒,客家話既不流利,平時也很少講客語,竟也背負了客家的原罪。 好玩的是,在我那重禮教守傳統的客家原鄉美濃,如果男人有了婚外情,就被稱作是「同福佬妹」(意即交了福佬籍的女朋友,簡單的說就是”劈腿”)。此說源於何時已不可考,據筆者推斷應是早年有些鄉親外出謀生,如果有另交女友,當然是交「福佬妹」了。 更絕的是,在傳統價值逐漸被棄絕的家鄉,男士婚外情的對象,有很多同樣是本地的客籍女子,甚至外省籍小姐,可是鄉人至今一律稱此不倫叫做「同福佬妹」,一字不改! 時至今日,社會如此進步,城鄉交流頻繁,閩客通婚已是極為普通,客籍男士娶本省小姐者在所多有,有時在朋友之間也戲稱這種情況是另類的「同福佬妹」。 筆者四位兄弟中,有三位娶本省籍媳婦,託父母家教成功之福,兄弟妯娌相處和睦,婆媳之間更是一團和氣。我那三位弟媳,從完全聽不懂婆婆的客語,到半猜半懂,到如今聽懂客語毫無障礙。弟媳們和母親說話時,也往往一句話同時出現國台客語,我那今年八十三歲,一生只說客家話的老母竟然全懂! 每逢假日,各房兒媳從都市回美濃渡假兼省親,周日上午眾人往往酣睡至九點十點,母親則一大早已煮好一桌早餐,等媳婦兒子一起用餐,我有時故意取笑母親「不會當婆婆」,她毫不為意。而街頭庄尾則對母親處理婆媳關係之佳,倍加讚賞和羨慕。直到有一天,我無意中聽到鄰居與母親的談話,母親大人傳授的婆媳相處秘訣竟然是:福佬新姑(媳婦)好像番仔一樣,不理她就好了! 我親愛的娘!從蔣經國以下到李登輝、陳水扁,大家都喊族群融合,雖然有人喊真,有人喊假,你的一番話卻都一竿子通通打翻了。 去歲,我和德國某家電大廠外銷部總裁葛比女士在香港有一業務高峰會議,葛比女士是筆者業務上的多年好友,她兼具法國自由浪漫、德國嚴謹理性的兩種血統。 在會後的餐聚中,三杯紅酒下肚,葛比女士談興大發,而隔鄰也不時傳來三位健美長髮女郎的爽朗笑聲。「他們一定是蘇聯女人」!葛比女士如此肯定地說,接著談起她在世界各地所見蘇聯女人的種種。為了表示尊敬客人的見多識廣,我於是轉頭笑問三位小姐「客從何處來」?「以色列」!三位長髮女郎異口同聲,哦,原來是聖經裡面的耶路撒冷女郎 ! 葛比女士聞之卻一時臉綠語塞,氣氛尷尬不已。 這時我突然記起了學生時代常唱的那一首歌,”We Are The World”,於是我輕輕哼起「四海一家」,客人也跟著附和,氣氛再度熱絡,於是重新添酒加菜,舉杯頻頻,賓主盡歡而散。 那一晚,當我們擁別時,她在我的耳畔輕輕告訴我「台灣男人真好」!在葛比女士的中國投資失敗之前,他分不出「中國男人」與「台灣男人」有什麼不同。 (原文刊於2008/01/21 中時 浮世繪版─客家查某又如何? 本文標題為原作之標題) |
|
( 在地生活|高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