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讓小之爭
2010/06/20 01:11:04瀏覽239|回應0|推薦5

話說某天龍媽拖著疲憊的身軀下班回家,一進門便聽見龍哥在房裡鬼哭神號,愛告密的龍妹飛奔向龍媽報告哥哥正在發脾氣。

龍哥不知為了何事把自己鎖在房裡,聽見龍媽要評評理才不干不願的開門,為了釐清案發經過,龍媽特地把龍妹支開,與龍哥單獨在房裡溝通。

原來是兩兄妹在遊戲房裡為了找東西,無意間看到一組很久沒玩的大小套杯玩具,兩人搶了起來,討厭哭聲又懶得處理的龍爸聽見龍妹淒厲的哭聲,便要當哥哥的龍哥把玩具讓給妹妹玩,一直覺得龍爸比較愛妹妹的龍哥再也忍不住心裡的委屈,戰事於是就此發生。

聽完龍哥描述,龍媽頻頻點頭贊同龍哥"大的為何一定要讓小的?"的不滿,並向龍哥說明自己認為只有沒道理的要讓有道理的,不然當哥哥姊姊的不就很倒楣,只因早些出生就都要讓弟弟妹妹,龍哥一聽彷彿遇見知音般哭倒在龍媽懷裡。

待龍哥哭聲漸歇,龍媽接著分析先前龍哥自己說是龍妹先發現玩具但仍強行搶來玩,這就是龍哥的不對,應該是需讓先拿到的人先玩之後才輪到自己玩,否則換個立場明明是自己先發現的東西被妹妹搶走不也會生氣嗎?因為感受到自己的委屈有被聽見,這時的溝通與講理就變得事半功倍,龍哥隨即擦擦眼淚帶著龍媽到遊戲房去瞧瞧那個引起戰事的"禍首"→大小套杯,至此戰爭落幕。

其實孩子要的不過是"傾聽"、"理解"與"同理心",如果長期忽視孩子心中的委屈,久了孩子自然認為大人只會以自己的想法和判斷要求達成事情的結果而關上心裡的門,大人也會認定孩子就是不聽話、叛逆和無理取鬧而讓雙方親子關係降至冰點。

另一方面,龍媽從不以龍妹尚年幼,無法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任龍妹予取予求,即使龍妹哭聲再慘,龍媽依然堅持說道論理。教育不就是要把像野獸般的嬰幼兒教成知書達禮的人嗎?在龍媽的想法中,"打"不過是一種最快速解除現狀但卻不治本的懶方法,這招用久的結果可能是孩子不做大人不准的事不是因知道為何不能做,而是因怕被打而不做,就像龍媽至今仍記得幼兒時期曾被龍嬷打耳光卻對為何挨揍的事完全沒印象。

孩子雖小雖不懂,多說幾遍就懂了,孩子會從大人不厭其煩的重複說明和堅持的態度中慢慢理解甚麼事可以做、甚麼事為何不能做。雖然龍媽也會因勞累偶一失誤,但仍期許能讓兩個寶貝始終保有溝通的意願,一同快樂成長。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lorakuo0208&aid=414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