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香港人的不懂
2007/04/18 19:42:47瀏覽1176|回應5|推薦42

龍教授,

看過您的新作 — <<龍應台的香港筆記@沙灣徑25號>>後,心裡有一點無言的感慨。

典型的香港人,可能自以為比台灣人較「國際化」,但其實我們的視野,在許多方面都顯得非常狹隘 (西九的未來發展定向是其一例子); 我們對自己的歷史,是那麼的不在乎 (正如您所說,問十個香港人「添馬艦」*這個新政府總部據點的名字由來,沒有一個人能夠說得出,歷史敏感度很弱)。

香港政府與香港旅遊發展局樂於繼續打造香港成為「亞洲國際都會」 — Asia's World City,但正如您所說,我們被「中環價值」壟斷了。我們要更多的摩天大廈,更多的國際品牌登陸香港,但我們又可會想過怎樣去提昇中環以外的香港? 畢竟,我們都不是活在中環裡。

也許正因為您是一名「旁觀者 / 過客」(但我相信更多是出於您對文化的殷切關注),讓您可這樣精闢地點出我們身為香港人所忽略的那麼多。中環歌賦街**與民國香港的歷史,您比我們懂; 像中區域多利監獄一樣的老建築所記載的集體創傷及榮耀,您比我們大部分人更珍而重之。

究竟,我們是否真的已「脫離殖民」?

也許,我們大多懶於思索「經濟效益」以外的事物。又或,我們根本不懂。

* 添馬艦,HMS Tamar,是建於1863年的一艘英國軍艦。1879年始,留駐香港維多利亞港內,成為英國駐港海軍的主力艦。1941年香港保衛戰中,日軍入侵,英軍退守港島,港府下令炸毀港內所有船隻以免為日軍所用,添馬艦亦不能倖免。戰爭結束後,港府打撈添馬艦。據聞部分撈上來的木板,其後成為聖約翰座堂的大門。

** 「歌賦街」(Gough Street) 源於某英國陸軍中將的名字,但更重要的是,歌賦街44號的中央書院曾是孫中山先生讀過的學校,而歌賦街24號,更是孫中山、陳少白等「四大寇」秘商革命之處。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laneur&aid=903362

 回應文章

123酷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不只是香港人的不懂
2007/05/03 08:48
兩岸三地都有很多人不懂

遊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回:
2007/04/23 02:11

B,我想,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

相對世界其他大城市來說,單以書店數目與人口密度比例來說,香港似乎是較其他地方遜。另,從二手書店的數目來說,例如跟三藩市比較,大概可想像香港有幾多人捨得花錢去買書。(少。)

不過,在香港買書,從來就不便宜,尤其是買進口書。就算是本地印製發行的中文書,也不是特別便宜。

愛看中文書的人,好幾年前已開始到深圳的書城買各類簡體版書籍 (包括外國翻譯書籍),不單印刷精美,且價錢也相對便宜。

不大愛看書的人,固然亦不會留意二樓書店的存在。

我同意八卦雜誌較受一般香港人歡迎,不過,也有不少在職人仕訂閱專業期刊來看。然而,這亦反映出我們看書的目光比較窄,講求「經濟效益」多於增廣見聞。

上述只是我一點愚見。我寧希望自己看錯了。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解?
2007/04/21 20:26
有一次特別路過香港待一夜, 要B&B的人來在場接機.
B請他帶路找書店, 他想了好久走了不少路才看了2家, 不僅規模小且卻乏善可陳.
很懷疑是那人文化水平不夠, 從不閱讀?
還是香港人除了看雜誌、賺錢, 對其他書籍真無興趣?
可是B見過不少相當傑出的國畫畫冊是在香港印刷的呀~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遊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回:
2007/04/19 19:09
Calla,不是啦! 那是一幅在香港地下鐵油麻地站內的馬賽克壁畫。:p

Call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__^
2007/04/19 12:11
圖你畫的?
好漂亮又有情味,我好喜歡))))
[ 灰綠色明信片。] *玩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