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23 15:10:19瀏覽182|回應0|推薦1 | |
抗生素對人體有害嗎?1. 在媒體報導下,很多人誤以為抗生素對人體會造成傷害,其實除了過敏以外,抗生素對人體所造成的傷害極為罕見。比較常見為胺醣類aminoglycosides (gentamicin,netromycin,amikacin),這是注射型抗生素,並無口服劑型,當累積劑量過高,會造成腎臟、聽神經傷害。以前很多人喜歡打消炎針,就有可能是這類藥物,目前除了住院病人,即使肌肉注射,也大多為其他更安全藥物所取代。 2. 我們人體充滿細菌,但是細菌平常並未侵入體內造成感染。抗生素是拿來殺菌的,沒有細菌性感染的可能,就不應該使用;否則會把怕這種藥的細菌殺死,結果只留下殺不死的細菌,萬一真的需要抗生素時就沒效了。這就是所謂的抗藥性。 抗生素的抗藥性是怎麼產生的?3. 抗藥性的出現與普遍化是必然的趨勢:一般以為抗藥性是藥物引起,其實抗藥性是細菌自己產生的。(1)我們知道細菌大約每30分鐘分裂一次,分裂會產生突變;一種抗生素,即使原來足以殺死環境中所有的細菌,經過一定時間過後,突變就可能出現不怕藥的菌株。(2)環境中細菌無所不在,彼此間競爭生活空間與養分。使用抗生素,必然殺死怕藥的菌株,這多出來的空間便會由不怕藥的菌株佔領。(3)當人體感染了細菌,為了救命,使用抗生素是不得不然的。反覆使用之後,環境中便以不怕藥菌株居多,這時使用該種抗生素就沒有效果,也就是抗藥性。 4. 不當使用抗生素,會加速抗藥性的普遍化,導致抗生素無效。這有兩種狀況: a. 在不需要時使用抗生素,例如喉嚨發炎、扁桃腺發炎、腸胃炎等病毒性感染。 b. 需要使用抗生素時,沒有完整療程,過早停藥。細菌性感染,例如中耳炎、鼻竇炎、尿路炎等,都有一定療程。很多家長只要小朋友症狀一改善,就未依照醫師囑咐,自行停藥,結果常常三、四天後症狀復發,又要重頭開始;不但花錢費事,且容易使原來有效的抗生素不再有效。舉例來說明,假設感染一百隻細菌會出現症狀,其中一隻具有抗藥性,當抗生素殺掉九十九隻,所剩抗藥的那一隻會被我們免疫系統消滅;假如藥用到一半就停藥,此時症狀減緩,但還剩下五十隻細菌,免疫系統無法獨力消滅這麼多細菌,於是細菌又開始繁殖成一百隻,症狀再度出現,但是抗藥菌株已經變成二倍了。反覆之下,就會變成抗藥菌株佔多數。 5. 短時間反覆感染,必須重複使用抗生素。環境中還是以非抗藥菌株為主,只要較長時間不用抗生素,抗藥菌株會被佔多數的非抗藥菌株所排擠,便會回到抗生素有效的狀況。這是台灣大部分小朋友最吃虧的地方,因為他們會很頻繁感染,必須反覆使用抗生素:(1)感冒容易併發中耳炎、鼻竇炎等細菌性感染。小朋友對大多數感冒病毒還沒有抗體,只要接觸到傳染源(患者),幾乎都會受到感染。台灣人口擁擠,又集中在托兒所、幼稚園等感冒密集班,想要不感冒也難。(2)過敏患者上呼吸道症狀(咳嗽、鼻水、鼻塞、打噴嚏)經常不斷,一旦感冒則更為嚴重,極容易併發中耳炎、鼻竇炎。台灣有相當高比例的過敏兒,過敏控制又普遍不佳。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