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一開始就設定買在市中心,但一說完自備款,除了受到某位同事質疑,甚至還被某家房屋仲介嘲笑買不起房子,於是更加速我買房子的腳步。雖然我總是要說明買新北市搭捷運上班,坐二十分鐘以上就暈車,騎機車超過三十分鐘就會冒濃煙。於是,就只能鎖定內湖松山中山,還要總價低,便利性夠。然而這三區貴得跟什麼一樣,掂掂自己的自備款,大概永遠都存不到自備款,想到未來的房貸就喘不過氣。於是我看起來好像比一般人更挑,且要考量的點都要錙銖必較,非常人所能理解。
買房總要有點緣份,我之前一直在看夾層屋,希望多點空間利用,但總價也是高得令人咋舌,後來鎖定雙城街的金磚密碼,也看到極佳的屋況,然而小套房永遠是投資客的金雞母,太太、貴婦和阿公阿嬤來看房從不問價錢,只問好不好租的投資報酬率。一間十坪的挑高套房,不知轉過多少手,總價永遠降不下來。因為實在太搶手,通常早上看屋,下午就賣掉了,雖一度出價斡旋金,但半路殺出程咬金,某位大哥出面干預,屋主莫名賣給了第三家仲介,幸好斡旋失敗,不然要付出的成本可能更多更高。
這段看房買房的歷程也讓我對台北市的房市大開眼界,我算起來有點了解目前的房屋交易情形,尤其在套房這塊。話說回來,我看屋雖然非常挑,但也不是不買大屋,而是根本負擔不起高房價的壓迫重擔,這兩年雖然有課奢侈稅,但完全打不到投資客,對想買市中心小屋的族群,反倒根本是限制更多,包括貸款成數、總價金額、坪數單價、自備款和區位考量,都要相當費心思才能出手,不然只能看的到買不到。
至於後來怎麼買到這間小屋的,這又是另一段奇妙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