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三條魚的生命(13):獅子能夠像鷹一樣飛上天嗎?﹝台灣流行玩陰的嗎?想要和三條魚玩,就來玩吧!﹞〈奇摩 2009/10/26〉
2009/07/21 22:25:54瀏覽112|回應0|推薦0

【城邦舊網址改貼】
《貞觀政要》【卷二‧任賢第三‧馬周〉

【卷二‧任賢第三‧王珪】略。

【卷二‧任賢第三‧李靖】略。

【卷二‧任賢第三‧虞世南】略。

【卷二‧任賢第三‧李勣】略。

 

【本文合併奇摩文章】
原標題:三條魚的生命(13):獅子能夠像鷹一樣飛上天嗎?﹝台灣流行玩陰的嗎?想要和三條魚玩,就來玩吧!﹞
〈奇摩貼文時間 2009/10/26 06:47〉

******************************

****************************** 

「三好運動」?

「“三”條魚真“好”的運動」?

哈哈哈。你們以為三條魚真的因為那檔亂七八糟的8047的股票?

那最多只是一個小小的觸因。

******************************

台灣佛教徒真是蠢到可怕,

三條魚講了幾百次:理由、藉口、理由、藉口。

比較正面的,叫做理由,

比較負面的,叫做藉口,

其實根本是同一個東西。

台灣佛教徒真是蠢到可怕,

行不通的事情,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的做呢?

意外地,因為某種狀況成功了一次,就以為那種狀況是仙丹靈藥?

三條魚最近經常夢到奇怪的夢:

夢裡面,就像連續劇一樣、重複著某種老掉牙的情節:

三條魚有某個在意的東西:人、女人、動物,

最後,不見了,然後就醒來了。

******************************

今天一早醒來,5點45分,出門,

外面挺冷清的、似乎沒人預期到三條魚這麼早出門,

其實,我磨蹭了一陣子,潛意識裡,似乎不想那麼早出門。

這個時間,不禁聯想到高中和國小四年級,

三條魚的高中時期唸台北的建國中學,從桃園到台北通車,

國小四年級下學期,從台北縣的五股到三峽的成福國小。

忽然,了解了高中不想唸書的原因,

就像是國小的三條魚,原本考第一名是家常便飯,

國小四年級,成績忽然濫到可怕。

******************************

 

***********************************  

 

**********************

馬周,博州茌平人也。

貞觀五年,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之家。

時太宗令百官上書言得失,周為何陳便宜二十餘事,令奏之,事皆合旨。

太宗怪其能,問何,何對曰:「此非臣所發意,乃臣家客馬周也。」

馬周,博州茌平的人〈今天的山東省〉。

貞觀五年〈歷史考證為貞觀三年〉,到了京師長安,住在中郎將〈低階的武尉〉常何的家裡。

當時,唐太宗詔令朝廷百官上書進言政治事務的得失,馬周向常何陳述了簡單方便的二十幾件事,讓他向上稟奏,結果每件事都能契合要旨。

唐太宗非常驚訝他的才能,詢問常何,常何回答說:「這不是臣下提出的意見,是我家裡的客人馬周。」


 

太宗即日召之,未至間,凡四度遣使催促,及謁見,與語甚悅。令直門下省、授監察御史,累除中書舍人。

唐太宗當天就下令召見馬周,人還沒到達,一連四次派遣使者去催促,等到馬周上朝廷晉見,唐太宗和他交談的過程非常高興。詔令他在負責審核駁議的門下省擔任職務、授給監察御史的官職,接連升遷到負責草擬詔敕的中書舍人。


 

周有機辯,能敷奏,深識事端,故動無不中。

太宗嘗曰:「我於馬周,暫時不見,則便思之。」

十八年,歷遷中書令,兼太子左庶子。周既職兼兩宮,處事平允,甚獲當時之譽。又以本官攝吏部尚書。

馬周機智善辯,能夠完整的陳奏,深刻洞察事情的緣由,所以每次的上書或陳奏沒有不切中要旨的。

唐太宗曾經說:「我對馬周的感覺,只要暫時沒看見,就會立刻想到他。」

貞觀十八年,他的經歷升到中書省最高長官的「中書令」,兼任太子的老師「太子左庶子」。馬周的職權已經橫括皇帝和太子這兩邊,處理事情公平允當,非常受到當時的讚譽。後來他又以原本的官職代理吏部尚書的職務。


 

太宗嘗謂侍臣曰:「周見事敏速,性甚慎至。

至於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之,多稱朕意。

既寫忠誠,親附於朕,實藉此人,共康時政也。」

唐太宗曾經對侍從的大臣說:「馬周這個人觀察事情敏捷迅速,個性非常謹慎周全。

談到對人物的評論度量,可以用正直的道理來陳述,我最近一連任用他推薦的人,大都符合我的心意。

已經竭盡表現他的忠誠,密切地符合我的想法,實在可以藉由這個人,共同完善當今的政治事務吧。」



 

 

***********************************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ishfishfish1967&aid=3154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