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7 17:08:31瀏覽331|回應0|推薦1 | |
按照三條魚對自由經濟的了解,
只有在短線投機客的大量熱錢的惡意炒作, 或是特定企業面臨重大危機即將倒閉、足以嚴重影響市場的經濟秩序, 這兩種狀況下,政府對市場的干預才是合理且有效的方式。 相對來說,任何破壞遊戲規則、藉以挽救股市危機的短線操作,
不論是縮小跌幅、禁止放空、降低手續費或交易稅, 大體上都不會有好結果, 三條魚很驚訝某位頗為自負的蔡姓分析師, 居然會在電視上稱頌“縮小跌幅”是有效的政策, 經由“以時間換取空間”來緩和股市危機的衝擊, 將會帶來下一波股市的大漲。 三條魚不敢預言股市的漲跌,雖然對後市相當悲觀。
據說,今天星期五是“縮小跌幅”的最後一個交易日, 就讓我們來看看這種干擾股市交易規則的短線操作的優劣。 (1)流動性風險: 稍微具有股市經驗的交易者都知道, 縮小跌幅的最廣為人知的問題就是流動性風險。 什麼叫做流動性風險? 很簡單,股票的交易遵守“供需法則”, 需求的一方就是買方,原本可以下跌7%買到的股票, 爲什麼下跌3.5%就要進去買?很自然的,買方的意願降低, 想要賣的股票被下跌3.5%的門檻擋住賣不掉, 股票市場的買賣交易大量變少、無法流動,稱為流動性風險。 我們的象牙塔官員和蛋頭學者很好笑, 財政部長在電視上表示“縮小跌幅”的決定的理由, 是下跌幅度只有上漲幅度的一半, 平盤買進的獲利期望值,變成下跌虧損的期望值的兩倍, 所以投資人買進的意願會增高。 這種想法實在太好笑了, 他們把股票交易想成一場公平的賭局, 所有人在平盤下注:買進或賣出, 然後公平的擲出骰子,決定股票上漲或下跌的價位, 進而決定每個人最終獲利、或虧損的多少。 股票市場不是“交易日”可以切割的段落,
把單一交易日的跌幅縮小,根本沒有實質的意義, 股票市場是許多個交易日才能構成“一個上漲或下跌的波段”, 每個波段裡面,多方牛勢或空方熊勢主導了買進或賣出的情緒, 那種樂觀或悲觀的情緒,只要沒有完全宣洩, 就會從一個交易日延伸到另一個交易日, 以最近空方熊勢的悲觀情緒主導的盤面來說, 根本沒有財政部長認為的“平盤買進的獲利或虧損”的問題, 唯一有意義的問題,是當股票下跌時,買方的意願和力道的大小。 “縮小跌幅為3.5%”降低了買方進場的意願, 當然就是完全不及格的拯救股市的措施。 更重要是股票市場不是“交易日”可以切割的段落,
每一天,只要下跌的危機還在, 同樣的思維模式會不斷的在買方的心中重複: 「我爲什麼要在3.5%的下跌幅度買進?」「再等一等吧?」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