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間音樂‧活化石──蒲松齡的俚曲創作
2014/11/10 22:13:32瀏覽403|回應0|推薦6


民間音樂‧活化石
 ──蒲松齡的俚曲創作

 朱嘉雯
 

 《聊齋誌異》的作者蒲松齡出生於書香門第,他十九歲便連續考取了縣、府、道第一名秀才,在淄博縣聲名遠播。之後便與同鄉士子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喜結「郢中詩社」。蒲松齡曾有一度因家貧而寄居在李希梅家中讀書,三十一歲起應邀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擔任幕賓。這一年,他飽覽江南光,對於當地的風土人物印象很深。

 回到山東之後,蒲松齡開始在縉紳之家設館教書,直到七十一歲撤帳為止,他發揮了對於民間文學的熱情,極力撰寫鬼魅精怪、花妖狐精等奇聞軼事,同時鎔鑄了自己對於生活現實的深刻體驗,許多作品還寄託了他的抱負和理想。

 除了《聊齋誌異》外,蒲松齡還以許多詩文、戲曲傳世,其中以通俗俚曲頗具特色。淄博一帶的俗曲盛行於明、清時期,蒲松齡坐館西鋪畢家三十多年,業餘時間也經常選取諸宮調、南北曲牌,以聯套的形式編寫適合演唱的俚曲。他的俚曲創作在「辭」與「曲」雙方面都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著名的曲目有:〈耍孩兒〉、〈玉娥郎〉、〈粉紅蓮〉、〈疊斷橋〉等。

 這一類型的創作大抵是蒲松齡中晚年以後的作品,他希望能藉由這些俚曲帶領鄉村農民拓展人生視野。而他的僱主畢際有的遺孀,則是最喜愛這類俚曲的忠實歌迷!

 蒲松齡的俚曲創作甚至達到了大型舞台表演的程度,從短短的說書小品到成套的長曲,期間的發展歷程,寄託了作者本人對此一藝術類型的企盼與願景,同時也承載了他個人的學思歷程。

 此後,每年元宵節,蒲家莊的大人小孩兒都會扮妝成妖怪、狐精等等造型,在各區鄉鎮輪番上演蒲松齡所創作的「耍孩儿」、「呀呀油」、「玉娥郎」、「哭皇天」、「銀紐絲」、「疊斷橋」等等。到那時,田間小路、街頭巷尾,幾乎隨處可聞。

 這些俚曲也有些改編自《聊齋誌異》的故事,像是:〈姑婦曲〉即〈珊瑚〉,〈慈悲曲〉即〈張誠〉,〈翻魘殃〉即〈仇大娘〉,〈禳妒咒〉即〈江城〉,〈富貴神仙〉與〈磨難曲〉即〈張鴻漸〉,〈寒森曲〉即〈商三官〉與〈席方平〉等等。它們全都用文白交融的形式,唱出神話、愛情與種種傳奇,可以說比《聊齋誌異》還受歡迎!可惜如今存世的作品非常稀少,而懂得吟唱的藝人也逐漸地年華老去了。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guedu&aid=1884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