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二三事
2013/01/14 09:47:09瀏覽51|回應0|推薦2

        「技轉」談藥界研究裡幾個 phase,值錢。 “老藥”沒有專利但是有結構式,從舊裡挖寶比重新開發新藥省事(溫故知新);某研發長說:「中藥都是Evidence Base」數千年的寶庫;現在人都習於吃西藥,委實應該重新思考Dose劑量的問題,配合國人體態(體表面積與體重),否則… 某些西藥劑量讓身體不能承受,就成了『細胞毒殺藥物』–人非病死卻是藥物中毒而死!

       

藥師們,有責在身哦!   (前文後記)

================ ===============

「技排」是我最新聽到的詞。 聖誕節前的音樂創作劇,主持人說:「每一小組有十五分鐘的時間『技排』… 就是技術排演,布景、道具、走位…」

 

比賽後,看到別組“人人是唱將”,自編歌曲… 很是羨慕! 捷運裡,許多耳中塞著耳機的大小朋友,莫非都在聽歌… 想必都有副悅耳的歌喉? 沒想到比賽後的一晚,小型音樂會上,臺前 Solo的台語歌唱家 — 正是比賽首獎贏家團隊的成員;嗨,武器不對等!

 

這年代,得認識些藝術家… 你不知道會有一天用得上的;尤其在講究創新的時代,右腦發達(工具隨身)可是行走有風哩。

================ ===============

        在資訊混亂的年頭,要裝備自己的思想劃出“生活、處世”的主體軸線,多元訊息在軸線上下波動,不時地調整主軸線,但絕不是見異思遷、朝秦暮楚… 最近,當真碰到『博』字號人士,讓我想起有教職的名嘴說:「人際關係差的,才會『讀博』做學術…」忘了名嘴們當時談的是什麼主題? 我可怕得罪了人哩。

 

仔細觀察,對於年近半百、嘗過“流浪博士”滋味的人(書讀了一把年紀、卻是失業),懵懂於人情世故(俺,博士ㄜ)真讓人有些擔心。 當遇到困難總是縮回本位(保護)的思維模式,行為怪異而不自覺… 手機照相隨講者翻頁、『喀喳聲』一再劃破靜謐的講廳,頁頁收錄… 全堂許多人側目觀之、但仍然我行我素。 「是遇到老闆的壓力?」得報告…  『博士後研究』在學術單位,只是謀得一糊口的飯? 緊張恐再失業? 是恐懼(講廳裡第一節,老闆曾坐在身後)? 恐工作不保? 自己的能力不足?

 

認識自己,把自己放在對的位子上,日子就不會過得喘喘不安。

================ ===============

「自己就是啃老族,我是不太贊成!」 鄰婦的女兒近四十,因見同學離婚(育兩子)又再婚(受孕),詢問老媽:「我想要生個孩子,像大姐姐一樣!」大姐姐其實只是同行朋友:單親未婚媽媽,有個女兒。

 

「好呀! 時代走到這兒… 法律允許就可以?」 我回答。 鄰婦說「外國有精子銀行… 是合法的;台灣女星五十多歲自稱『O美眉』,她將卵子冷凍!」我才想到連戰女兒的新聞,果能引領風潮,多少女性就不必『虛度、傻等』青春… 沒有道德、違反自然、社會… 問題(地球人口太多?) 當然是福音一樁,人生遺憾消解… 只怕新煩惱(個人與社會)更是煩心!

 

「她是啃老族,再弄個啃老族… 我不大同意!」這位做媽的說︰「有朋友,但總是不來電…」 我給出分析:「她有文化上的認同問題。 不認識中文字… 交朋友時,不知自己到底是東方人還是西方人!」 鄰婦說:「她又看不起塞浦路斯人。」 惟有一事我想不通,讓女兒啃老,有啥捨不得的?  再矛盾下去,女兒想法變了… 她想指望也就錯過了。

 

錢,能推磨… 也啟人矛盾即使是親生母女間;錢,帶著人賦予它的意識能量 流轉;錢,能創造所需、更具人我間的破壞力… 忒是猙獰多變!

================ ===============

日前,離婚而守口如瓶的女理專,年底終於被迫離開崗位。 「她好開心…」原兩隔壁的同事說;我則對她『視而不見』,詫異座位上是位新人;往隔鄰望去,女理專正『回娘家』衝著我招手呢! 我直想:「銀行怎麼沒通知我? 換人了。」

 

新人起身領我往眼光曾搜尋的隔鄰,我這才看見站著的客人–正巧是離職後首次回來拜訪的,我想找的人。 她帶著新學的畫冊表示︰「老師在等著我上課呢!」圖案畫得真美… 「真沒用底稿? 是創作? 這天份妳以前怎麼不知道?」 匆匆地,她離開學畫去了 理專新人生; 「好開心… 得半年後再看看?」我以為,中年失業早有跡象。

 

離婚,對一位女性在職場上的表現,我全看在眼裡。 心不在焉、晨昏混日地如行屍走肉;對顧主與自己都是傷害,壓力太大之下… 終於離開職場。

 

『博士後』的案例又不同,書讀了一堆卻不容於「年輕人」的學術環境,身子骨不軟… 又不會黑手(辦公室系統不熟、基層的ABC也不上手),同事間年齡差距受排擠;工作與『博士』專業亦無連接。

 

嗐! 入錯行、嫁錯郎,大年頭裡全給碰上了。 『女子經濟獨立』在眼前的不景氣中,兩位正是世態(炎涼?)艱難下的縮影,不! 要先有『炎』的認知,『對位』(能力與適性)於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壞事兒就輪不上身呀!

 

嗤! 說的比唱的好聽。 不過,真是心裡的話: 年輕人越來越不容易! 雖然,案例中人都不再年輕。 張愛玲說:「成名要趁早!」 我說:「努力要自小!審時度勢更重要。 待人接物也得學︰『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二三事,寫一堆。  

======================================================

王華:嚴父慈母與諸葛亮的寬嚴皆誤       反思家庭教育

【大紀元710日訊】在成都武侯祠有清朝趙藩撰書的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從古知兵非好戰;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後來治蜀要深思。 」這算是對諸葛亮一生功過的最好評價。

                      

諸葛亮用兵的主要特點是「攻心為上」,在精神和心理上戰勝對方,「七擒孟獲」和「空城計」都成了戰爭史上的攻心典範。 在治國上諸葛亮「以猛治蜀」「今劉璋闇弱,吏治鬆弛,豪強橫行,必須以猛濟寬,方可穩定局勢」。然而在其晚年,他不顧 「三分天下」的天象,明知「兵不好戰」卻「六出祁山」,明知應該修養生息、寬以待民,卻依然「以猛治蜀」,以致國庫空虛,百姓因營養不良而「面有菜色」。

 

其實治國如治家。教育好子女就跟治理國家一樣的難,需要同樣的智慧。在家庭裡,攻心與審勢也是必須的。人天生的秉性大不相同,很多時候由於業力輪報,孩子的秉性跟父母相差很遠。攻心之前一定要瞭解其心,保證父子間交流暢通,這是第一道門檻。很多中國人一味強調孩子聽從父母,這在平等的西方就很難做到。做父母的,多傾聽,少說教,讓父子間沒有隔閡,這是攻心取勝的第一步。

 

在審勢方面如何做到寬嚴相濟,恰到好處呢?也許古人的「嚴父慈母」式的家庭結構最有效力。家庭中無論是父母中哪一方,必須有一個嚴格的,一個慈愛的,這看似矛盾的兩種管理體系,卻是真正的有機整體。假如父母雙方都太嚴,很可能孩子還沒教育好,父母之道已經「出師未捷身先死, 長使英雄淚滿襟」了。

 

中國人常說,一山容不下二虎,母親扮演慈母角色非常重要。一則夫妻間不會鬧矛盾,二則父母與子女間矛盾不會激化。慈母就跟粘合劑一樣,把相互對立的父親和孩子融合在一起,慈母也像緩衝器一樣,把各種家庭矛盾軟化。家庭不是法庭,不用嚴格區分誰對誰錯,盡管是孩子錯,但此時化解矛盾的最佳良方孩子慈母的關愛。「以和為貴」,這對於治國治家都是最重要的。

 

論語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禮代表規矩,和象徵慈愛,對孩子一味的慈善,沒有禮節規矩的約束也是不可行的。看來嚴父慈母真是家庭教育的最佳結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atherfight&aid=7223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