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
2009/04/22 22:15:57瀏覽1254|回應0|推薦0

 

Piaf 她以自己的人生,向世人證明:「如果不能夠隨心所欲地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無怨無悔地做自己,當愛迪.琵雅芙還有什麼意思?」    出遊時,開車撞上大樹,琵雅芙說:「今天沒有白出遊,至少我們殺了一棵樹!」自由、任性的個性如此這般!

                                    

電影「搶救雷恩大兵」砲聲隆隆、煙硝瀰漫的決戰前、留聲機響起的「La Vie En Rose」,這首歌就是由法國知名女歌手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所演唱的「玫瑰人生」。生長於巴黎貧民區的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天生魔幻的聲音讓她與眾不同,由於優美詮釋了玫瑰人生(La Vie en Rose)、老爺(Milord)、愛的禮讚(Hymn to love)這些歌曲,讓她成為一位世界家喻戶曉的明星,並成為法國最受歡迎的香頌歌手。她終於從逞凶鬥狠的巴黎街頭登上紐約光芒四射的音樂殿堂。

 愛迪琵雅芙(Edith Piaf)的人生是一場持續不止的挑戰,她為了生存去唱歌,她為了愛而活着。 她的坎坷、悲情和光采琵雅芙身邊總是不乏權貴人物,例如‧蒙頓(Yves Montad)、尚‧考克多(Jean Cocteau)(與琵雅芙去世於同一天)、查爾斯‧安納佛(Charles Aznavour)、世界拳王馬塞爾塞爾(Marcel Cerdan)以及與瑪琳‧黛德麗(Marlene Dietrich)等人錯綜複雜的感情及友情,使她的人生充滿戲劇化;1935年年底,Edith 的人生才因受到樂界名人Louis Leplee 的賞識而有了一絲轉機,路易.陸博雷不但簽下了她,還為她取了個人如其名的藝名「Mome Piaf」(麻雀姑娘)── 她一米四七的身高、八十磅的體重,的確給人一種弱不禁風的小鳥依人模樣;1936年,苦心栽培她的路易為她錄製了第一張唱片《鄉下姑娘》(Les Momes de la Cloche),沒想到唱片才問世,悲劇發生,Leplee 被人謀殺,Edith 甚至遭到警方逼供。琵雅芙曾經結過兩次婚,但她此生的摯愛是拳王馬塞爾,1949年時他離奇的在一場空難中喪生,讓琵雅芙傷痛欲絕。

法國人替愛迪琵雅芙取了個「法國小雲雀」的暱稱,她是法國人家喻戶曉的歌姬,除了動人的歌曲與令人難忘的聲音,她的傳奇人生更是深入人心,並令人無限感慨與唏噓。愛迪琵雅芙最早是由街頭賣唱起家,後來的經歷有如麻雀變鳳凰,還獲邀至紐約卡內基音樂廳獻唱,聲名紅遍大西洋兩岸,被法國民眾視為國寶。


    被愛迪琵雅芙唱紅的香頌歌曲「玫瑰人生」,一直被認為是她一生的寫照:她曾經活得像玫瑰一樣絢麗,但也免不了無聲的凋零。如今一代歌姬的傳奇一生,終於要搬上大螢幕,這部音樂傳記電影,將在琵雅芙一首又一首動聽的歌聲中,回顧歌后的生命歷程,從童年到在歌壇崛起,一直唱到最高點,最後再跌入生命的谷底。

 

最後一夜

 琵雅芙活在人世上的最後一夜,那天,她已經神思恍惚,卻還想從病榻上掙扎起身,再次向她景仰的守護天使聖女小德蘭再做一次禱告。觀眾都記得,當她還是少女的時候,曾經罹患眼疾,一度失明,只因到小德蘭墓園祈禱,竟然奇蹟似地讓視力重見光明,於是,每逢悲喜交集的人生關卡她都不忘祈禱,也總是能夠天從人願。

       但是,那晚,她已經起不了身了,看護也不肯扶她下床跪禱,於是她只能仰首向天,嘴裡唸唸有詞,此時,奧利維葉.達漢非常準確地讓我們回顧了她的一生,而且解答了前面點到為止的疑問。

      明明,小琵雅芙曾經一度迷戀櫥窗裡的日本娃娃,可是三餐都吃不飽,當然沒錢買娃娃,只能看,只能想,一切只是夢。

      明明,琵雅芙從小就是爸爸不疼,媽媽不愛的討厭鬼,媽媽到餐館找她討飯錢,她會臭罵回去,可是她卻對爸爸照顧有加,為什麼?

      還有,琵雅芙的一生遇到過太多佔她便宜的男人,可是她做過媽媽嗎?她有過女孩嗎?她是否也是個不稱職的媽?

       據說,人生在最後彌留時刻,一生光景,不論悲喜哀歡,所有的場景片段都會一一浮現眼前,這種傳說,正好提供了傳記電影的創作者針對主角人生做出總結的創意空間,奧利維葉.達漢原先採用點畫法(Pointilism)手法,東沾一點,西畫兩筆,勾勒出一代紅伶戲夢人生的無數片段,卻也埋伏下許多沒有交代的問號線索,他把這一切問號,同樣留在最後一夜的最後時光一次交代。

       最後,日本娃娃再度出現的時候,很多人眼淚都流了下來,原來,韓信難忘漂母一飯之恩,不是野史傳奇,而是真實的人生經驗,世世代代都會在人間角落以不同的方式重複搬演著。琵雅芙的人生或許殘缺遺恨滿佈,僅有的一娃之恩,不但讓她刻骨銘心了,也讓觀眾從恍然大悟中拍手叫好。

        同樣地,琵雅芙從小飽受父母不仁的虐待,當然也就不懂得如何做一個好媽媽,她從小麻雀變成小雲雀,再變成鳳凰時,就很少再回顧少女往事,但是導演同樣把她的人生憾事留到最後一刻才做交代,所有的秘密,最後都無法遁形,看到了人性的良善光芒。

坎坷人生

   1915年12月19號,Edith Piaf 出生於巴黎貧民聚居的「美麗城」,父親路易阿豐斯是街頭雜耍藝人,母親阿妮塔.馬伊拉以林瑪莎的藝名在低級咖啡館駐唱;這個窮困人家的小孩自幼年時期就深到命運的嚴峻考驗,母親在生下他之後沒多久就遺棄她,把她交給祖母撫養,沒想到祖母竟然以紅酒代替牛奶餵食,6歲不到的時候,Edith險些因為角膜發炎而失明;從戰地告假返鄉的父親,帶走半瞎的琵雅芙,並將她託付給在諾曼第開設妓院的祖母,在眾多好心妓女的悉心照料之下,她恢復了歡笑,卻自3歲起失去了視力,8歲起也失聰,成為聾啞的琵雅芙,卻因朝聖德蕾莎修女而「奇蹟」地恢復了健康。隨後跟著以馬戲團雜耍表演為生的父親四處流浪表演,染有酗酒惡習的父親成天給女兒灌酒,還對她施暴。18歲時,Edith 遇到生命中的第一個男人Louis,兩人很快的就擁有愛情結晶,沒想到,寶寶竟在出生一年半後因罹患腦膜炎不幸身亡。

  盡管她的夢想一再遭到粉碎,但是,Edith 的歌唱才華還是吸引了樂壇有心人的注意,努力的栽培她,Edith 宛如撕裂了自己的靈魂,聽似堅強,猶帶悲傷、脆弱的情感歌聲終於在1930年代後期開始震撼全法國。1949年,Edith 的愛人-拳擊手Marcel Cerdan 發生空難身亡,此一噩耗再度讓她崩潰,50年代初,她在毒品與酒精中尋求慰藉與酗酒,直到1955-56年才以美國、巴黎巡迴演唱重返歌唱舞台。1963年10月11號,Eidth Piaf 於坎城近郊過世,全法國超過10萬人參加了她的喪禮儀式。

麻雀變鳳凰

「愛迪.琵雅芙是誰?」一位巴黎詩人竟如此回答:「沒有她,巴黎只是一坨狗屎!」傑哈,這位博學多聞的老巴黎人:「想要了解真正的巴黎,唯有聽愛迪.琵雅芙的歌!」下決心了解她的人與歌,卻緣自德國影星瑪琳黛德麗的一句話:「琵雅芙唱出了巴黎的『靈魂』!」

 雷蒙.阿索(Raymond Asso)與愛迪.琵雅芙合作的這段期間裡,一直在旁擔任愛迪.琵雅芙鋼琴伴奏的,便是當時在法國流行歌壇界鼎鼎大名的作曲家、填詞者與電影配樂家──瑪格麗特.莫諾(Marguerite Monnot),瑪格麗特在歌壇享有「羅曼蒂克的法國人」稱號,她為愛迪.琵雅芙譜寫了多首膾炙人口的愛情名曲──〈愛的禮讚〉、〈心跳的聲音〉、〈我的老爺〉,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瑪格麗特.莫諾的詞曲,就不可能有日後舉世聞名的愛迪.琵雅芙!」

 不過,愛迪.琵雅芙的藝術家才華也隨著演唱事業的發展而展露光芒。1946年,由她填詞、路易.古格利米(Louis Gugliemi)作曲的這首〈玫瑰人生〉,一舉將她推往香頌天后的地位,並且成了她的「分身」!

  1949年10月28日,馬塞爾因墜機意外身亡以後,這對傳奇佳偶變成了悲劇主角,她轉而自酒精與嗎啡中尋找慰藉,終其一生,她都無法擺脫兩者;或許為了懷念故人,或許是為了使兩人的愛情永遠不朽,幾個月後,愛迪.琵雅芙寫下了〈愛的禮讚〉,並由一路陪伴在她身旁的瑪格麗特.莫諾譜曲,這首歌立即成為她的傳世名曲

無怨無悔

 二次大戰爆發以後,身為占領區的法國藝人,她無所畏懼地利用德軍對她的恩寵,協助法國地下反抗軍製造了上百份假護照,幫助德軍的戰俘脫逃,並且堅持與猶太人同台演出,而她的歌曲也變成反抗軍用來通關的暗號與密碼;為了反映史實,直到今天,以二次大戰為背景的歐陸戰爭電影,仍以愛迪.琵雅芙的歌曲為背景音樂,如史蒂芬.史匹柏的《搶救雷恩大兵》(2005),即使用了愛迪.琵雅芙的《玫瑰人生》來烘托時代氣氛,由此可見一般。

1960那年,她在全法國首屈一指的表演廳「奧林匹亞」(Olympia),以查理.杜蒙(Charles Dumont)的這首《我無怨無悔》,為她的一生寫下了完美的句點。三年後的10月11日那天,愛迪.琵雅芙離開了人世,好友尚.考克多也在同一天辭世;無論生或死,愛迪.琵雅芙都「選擇」不同凡響!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eatherfight&aid=2877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