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30 13:55:41瀏覽5403|回應51|推薦205 | |
父親過世已經滿一年了,今年是我第一次度過沒有父親的父親節。 六月中旬人在台灣,看到作家龍應台的新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隨手便買了一本。 不知是因為行程緊迫,還是知道會觸及自己,屬於父親那部份的傷痛,在台灣時,我始終沒有看完這本書。 一個時代,豈只是一本書就可以寫盡?正如一個人生,豈是三言兩語就可以交代? 父親也有他屬於那個大時代裡,滄海一粟的回憶,只是那個回憶,在我年輕時,總是不屑一顧;人到中年,懂得父親的眼淚之後,卻發現父親再也無法和我談往事。 父親生前的最後那幾年,我年年夏天從美國回到他的病床前和他說話,有時,他說話有條有理,彷彿清楚我的思緒,但是,更多時候,他已經認不出我是誰了?每一次探訪都是蜻蜓點水,父親究竟知不知道我去看他? 約莫就是在那樣反反覆覆,形同自言自語當中,我恍然大悟:父親的人生和我竟然類似。他在一九四九那個年代,多報了年齡,跟著國民政府的軍隊,來到台灣,一個人在台灣海峽對岸的異郷建立家庭,他學會了另一種方言,把自己徹底融入妻子的文化風俗。然後,他把妻子的家人,當成他自己的家人,海峽對岸的那個家,由於政治情勢,一直到了他的母親過世幾年後,父親才得以回去掃墓。 我,和父親一樣,獨自在異郷建立家庭,但是,我,比他幸運,因為我不必顧忌政治因素,可以隨時回娘家。 年輕時,最不耐煩聽父親講古。內容總是他小時候家裡富曱一方,佣人稱呼他三少爺。三少爺這名號聽多了,古龍小說三少爺的劍,竟然便登堂入室成了我腦海中,有關父親回憶的一個插曲。 三少爺喜歡講他當時毅然從軍的往事,不是因為愛國情操高尚感人,而是為了和老娘親嘔氣。 三少爺年輕氣盛,當時朋友私底下都說,應該跟著國民政府的部隊遷到台灣去,他懇求老娘親早做準備,她卻說:[家大業大,錢莊田地怎能說放手就放手?要走你自己走吧,反正,這仗打一打總是會結束的。] 三少爺不斷勸說,老娘親總是不為所動,末了還扔下一句:[你這種嬌生慣養的個性,哪有辦法跟著部隊在外頭吃苦?我看不出三天,你自己就跑回家了!] 三少爺為了賭這一口氣,三天沒有回家,三天變成三個月,三個月變成三年,三年又變成了三十年。記憶中第一次聽見父親對著我說這段往事時,他,涕泗縱橫,我,不知所措。 父親從三少爺變成一個收入微薄的小公務員,有意無意間把從前的風光掛在嘴上,年少的我,心裡老是想:[現在沒錢,老講從前有錢幹什麼?] 中年的我,慢慢才明白,一個人要調適從有到無的落魄,最是困難,我這才懂了,那些嘮嘮叨叨背後的不甘心甚至無能為力。 因為,對於父親,我也一直無能為力。 嫁為人婦,成為人母後,每年回台,總是時間匆促,隨著我的家在太平洋彼岸生根發芽,即使父親身體日益走下坡,我也無法隨心所欲,想回娘家就回娘家。 由於無法隨心所欲,才會對人生益發不甘心;但是這不甘心,其實隱藏了力不從心;而這力不從心,說穿了,和無能為力沒什麼兩樣。 大學畢業數年後,我就出國留學,兩年後再回到台灣工作。在一家有名的報社擔任記者,父親開始習慣在有我名字的新聞報導,拿起紅筆把我的名字圈了又圈。 有一年,前蘇聯總理戈巴契夫來台灣訪問,離開台灣之前舉行了電視記者會。事後,父親對我說:[丁叔叔看到妳問問題,他稱讚妳問得很好,可惜我沒有看到。] 從前年少時,父親不時抱怨著,蘇聯共產黨居心叵測,大陸淪陷和他們脫不了關係。父親說話時咬牙切齒,忿忿不平。這樣的父親,居然會遺憾,不能看到一個前蘇聯共產黨頭目的電視轉播。婚後第一年,我趁著人在台灣時,央請朋友,為我找出當時的錄影資料帶,剪輯了我提問的部份,做成一巻錄影帶送給父母。就這樣,蘇聯共產黨頭目和中國國民黨反共軍人的人生,有了交集。 結婚幾年後,父親數度中風住院,我總是無法隨侍在側。父親的身體愈來愈虛弱,家裡的外勞換了又換,最後,父親住進了醫院的長期照料病房。 去年夏天返台,母親對我說,這一兩個月以來,父親都不和任何人說話。有一天,我在病房時,隔壁病床的家屬走了進來,父親突然用沙啞的聲音問我:[那是誰啊?] 我搖搖頭說::[我也不知道,應該是隔壁病人的家屬吧。] 父親看著我說:[妳也不知道啊。] 那是父親對我說的最後兩句話,不在交代,不是叮嚀,而是無關緊要的尋常問話,彷彿我們兩人在家裡看電視一樣的閒話家常。 十一月底,我急急的回到台灣為父親奔喪,父親的遺照看起來精神十足,和後來消瘦不振的模樣,大相逕庭。母親一直不讓我看父親的大體,我,還是看了。 結冰的父親,還穿著睡衣,嘴巴無法合攏。我,始終無法看清楚,究竟父親的面容,變成什麼模樣?我,真的很想知道,父親在人生的最後一刻,腦海裡想的是什麼? 從一九四九年到二零零九年,父親在台灣住了六十年,他四分之三的人生,是在台灣度過的。我想起自己,一轉眼,我在美國,前前後後也住了近二十年;繼承父親鄉愁的我,會不會早就在無意間,也繼承了父親的人生?年年帶著女兒回到台灣探親,我,是在為女兒創造屬於她們母親的回憶嗎? 寫在後面: 這篇文章其實是讀完大江大海一九四九的感想,更是感懷父親身世的噫語。在耶誕節佳節期間,發生了王老先生釘死妻子的悲劇,同樣是定居美國的為人子女,對於王家的悲劇,我感同身受。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我不但遠遊,還是遠居海外,遑論承歡膝下。我不覺得當美國人一定比當台灣人好,但是,我知道我的父母,對於有個住在美國的女兒感到得意。我更無意評斷這種世俗的社會價標準是非對錯,但是,我知道,無法見到父親最後一面,是我心中永遠的遺憾。 2010年是我有生以來,最為紛紛擾擾是非不斷的一年,我想,就以這篇文章送走2010年吧,也祝福各位網友新的一年,平安如意。 |
|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