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開生命的窗口 ~~ 寫於父親離開的第兩百四十九天 及 還有一天 就返台
2009/10/06 22:33:05瀏覽358|回應0|推薦0

大陸的開心網  在大陸 facebook被封鎖了

打開生命的窗口 ~~ 寫於父親離開的第兩百四十九天  還有一天 就返台

2009-09-29 22:25发表    分类:随笔日记    权限:任何人可见  

修改权限 编辑 删除

《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電影火紅時我正逢父喪,不論是哪一個型式,我都不敢看這部悲傷的電影;

因為 我怕

     我怕我會忍不住

     不論是大哭或流無聲的眼淚 ~ ~ 

     我仍舊還是沒從悲傷中走出來.............

 

所以在金匯路上花了RMB 4元買了的一張片子,但現在都還沒看過!(原想買了留待心情平靜後再好好欣賞這部年度叫好又叫座的片子,無奈!愛看電影的我。至今仍沒打算要看這部片子! )

 

父親離開至今已兩百四十九天了

仍舊好好的 活著  

愛惜生命 珍惜自己  自律甚嚴的活著

沒有多大的變化 僅有八個多月沒剪的頭髮 自然微卷的頭髮 亂長著!

 

彷彿父親未曾離開過,他在世時不用他多言,他也不用太管我,我就是一個乖小孩、乖女兒! 我是最不令他擔心的孩子!

(這只是個人自我的感覺,聽在其他的兄弟姐妹耳中,或許就不這麼認為.... 因為我是離家最遠、 讓他掛心在外的女兒)

 

從小到大,親戚不多,所以世上最親的就是父親,雖然還有一天 還 有 一 天就回台北了

已不再像以往雀躍的心情期待著, 因為心繫的人已不在,回不回去 已不再重要了! 回去仍舊月初更忙著要連線結帳哪!這次可能返台要工作超過五天以上呀!

 

打開生命的窗口

 

也許現在,我們正失去了摰愛的親友,我們正面臨人生中的低潮,更可能我們真的快要走不下去了……試著打開心靈的窗口,和人群接觸,好好珍惜我們活著的這一段旅程。

【文/張瑋倫】 

最近看了日本電影《送行者:禮儀師的樂章》,故事描述原本擔任交響樂團大提琴手的男主角,因樂團解散回到故鄉,在報上看到應徵「旅途協助工作」的廣告,面試時才赫然發現是殯葬禮儀師。他在工作過程中看盡生離死別,因此下定決心面對自己的親情問題。 

 

電影的最後五分鐘,一直冷眼看著這場電影的我,不知不覺地掉下眼淚,卻不知自己究竟是在哪個動容的畫面,強烈感受到死生的無奈。 

 

邁入三十歲的我,從前並沒有想過太多生與死的問題,直到這幾年才慢慢開始注意身邊發生的天災人禍;突然傳來摯友、親人過世的消息,參加送別儀式時,才猛然驚覺生命竟如此短暫;偶然看到新聞傳來年輕、健康的人想不開而走上絕路,我心中更是感到無限惋惜。 

人生旅程無法時時精彩,但我們需要為自己找到生命的窗口,讓自己擁有喘息與呼吸的空間,讓心靈有所寄託,不要輕易關上生命的窗。 

 

我在美國租屋念書的時間長達五年,那裏的生活雖然簡單,但因不是在自己熟悉的國家,生活起來還是有那麼一點屬於遊子的疏離感。 

 

當時我養了一隻名叫「小澈」的貓,有多少個趕作業的夜晚,牠躺在書桌上「呼嚕嚕」地打呼;牠總是窩在沙發上,靜靜聽著我彈著演奏會的曲子……牠陪伴我度過許多個快樂的、傷心的夜晚,可以說是當時我最依賴的家人,也是我的心靈支柱。如果沒有小澈,我的留學生涯應該非常寂寞。 

 

這讓我了解到,對許多人來說,與寵物之間的互動已成為一種溫暖的寄託。 

 

父親最近愛上養錦鯉,常跟著爸爸往魚場跑的我,也因此看到許多人對養魚的熱情。有單親的爸爸帶著年僅五歲的小朋友來撈頭大身體肥的蘭壽魚,一邊為女兒解釋魚的品種;有年約半百的夫妻,總是騎著摩托車、摟著腰來到魚場;有孝順的兒子,帶著坐在輪椅上的母親前來詢問魚池的設計;也有濃情蜜意的情侶手挽著手,一邊約會一邊撈著自己精心選出的金魚……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小鬍子先生」。他曾擔任過記者,迷上養殖金魚的他,每個周末都會來養殖場向老闆請教養魚的專業知識及技巧,甚至著手寫下自己的養魚心得,請來攝影師拍攝魚兒美麗的身影,預計於年底集結出版。他對魚的熱情,真是讓我為之動容,佩服在他的人生窗口中可以看到如此繽紛的火花。 

 

運動也是放鬆的好方法。我妹妹很喜歡做瑜伽,每當工作壓力大,無法釋放體內緊張時,她就會拿個瑜伽墊,躺在房間地板上,讓身體柔軟地律動。透過瑜伽的肢體律動,不僅調整了呼吸與情緒,連修養和脾氣都得到適度的釋發及整理。 

 

我則嘗試學習國際標準舞,雖然跳得並不好,也時常忘記舞步,但我已從不敢正視鏡中的自己,到學會了欣賞自己的舞姿,我的身心產生很美妙的化學變化。這段舞動的時間就像與心靈對話,讓我愛上自己的身體,也找回了自信的勇氣與力量。 

 

在回家的路上常看到一群腳踏車騎士,他們總是帶著輕便的水壺,綁著色彩鮮豔的頭巾,在蜿蜒的山路上奮力向前。這讓我想起一個朋友,從前他下班不是上網打電動就是看電視,缺乏運動讓他飽受病痛之苦,但自從加入了騎腳踏車的團體後,每個周末行程都排得滿滿的,生活圈也慢慢拓展了,這樣的歷程,對他來說未嘗不是一種重生。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孤單軟弱的時刻,這時若有興趣相同的同伴,在同儕的鼓勵與打氣下,可以突破自己的弱點,甚至意外地發現自己的毅力與耐力。 

 

藝文活動也有紓解情緒的效果,無論是看電影,看書或看展覽。前些日子我去看了著名的百老匯音樂劇《歌劇魅影》,聽著悠揚的管弦樂、看著投入的演員,在男主角嘹喨的歌聲中,我激動不已地濕了眼眶,我的呼吸與脈搏隨著高昂的旋律起伏,不知已經多久沒有這樣感受

到心裏的溫度了? 

 

我也到了台北市立美術館參觀「世外桃源:龐畢度中心收藏展」,展場中放置了很多綿羊雕塑,象徵這次展覽是以法國古典主義大師尼可拉普桑的《阿卡迪亞的牧羊人》為精神根源。「阿卡迪亞」是傳說中的烏托邦,它的意義來自於「人」:人的活著、感受、追求、存在,甚至死亡都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因為有死亡這個環節,才讓人學會珍惜,讓生命昇華。 

 

展覽作品中,我最喜歡超現實主義畫家米羅的《藍色二號》,米羅將藍色稱為「夢境的顏色」,他希望這幅畫有如一片大海,與觀賞者溝通,帶來寧靜的感受。曾在一本書中看到,米羅創作「藍色系列」時花了許多時間思索,當他覺得準備好了,才開始畫。他認為,「刷子的來回、手腕的力道、呼吸,全都是功夫。我先畫底色,是一整片的藍,底色得先很『完美』,才能繼續畫接下來的部分。」 

 

人生不也是如此嗎?我們必須在心中做好準備,才能面對未來的考驗,並一步步地朝未來的計畫前進。看著《藍色二號》上那十二個大小不同的黑色圓點,感覺它們像極了人生接踵而來的挑戰;那紅色的線條又是如此堅定,彷彿在提醒大家做好準備,以樂觀又健康的態度,面對如海水一般不可知的未來……

 

假如在面對問題時總是慌亂,人生就會像在海上遇到大風浪的小船一般,只能在狂浪的拍打下,慌亂、害怕,終至翻覆。 

 

該怎麼活著,其實都是自己的取捨。若你願意把旅程走得豐富充實,自然就會不停地發現值得探索學習的事物。試著安排一場旅行,去郊外踏青,現在就打電話給許久沒有聯絡的老友,開始動筆寫下每天的心情……轉換一下心情,告訴自己「其實沒有這麼糟」。 

 

盼望每個飽受憂鬱折磨的人,都能穩定煩躁不安的內心,將負面情緒轉換成正面、光明的力量。也許現在,我們正失去了摰愛的親友,我們正面臨人生中的低潮,更可能我們真的快要走不下去了……試著打開心靈的窗口,和人群接觸,好好珍惜我們活著的這一段旅程。 

雖然我們不能讓人生一切順心,但我們能盡量享受與安排這段旅程,讓它更精彩。 

【完整內容請見《講義雜誌20099月號】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airyshen1017&aid=3383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