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4 20:41:59瀏覽630|回應0|推薦8 | |
2009台灣設計博覽會/唐草設計公司負責人胡佑宗演講(地點:台中)
「設計,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價值觀和方向,這是我覺得最有趣的。」台灣六○年代時,政府聘請外國專家來台培養設計人才,目的是創造產值,將設計視為提高產品價值的「工具」。台灣初期做符合業主要求的服務工作,「如何使他國接受」的思維一直是台灣外銷導向的宿命,因為沒有個性、爭議性,就不會引起反彈。創意產業沒有可以安心發揮創意的地方,設計師不接案子就可能餓死街頭,市場需求間接製造許多沒有風格的設計師。展內有些作品很難被理解,其實是設計師被壓抑太久,急於發表自己的理念,力道沒有拿捏好造成。這幾年設計師一直在痛苦的自我調適,如果設計師沒有觀眾,他會死在門口,他們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他們。台灣仍在打底階段,展覽當然要風風光光的,但內裡坑坑疤疤,這是實情,不需要隱藏。他沉痛的表示:「這是一個中毒的年代,」設計師對自己的設計沒有信心,製造一堆畫西方設計圖的設計師。台灣和國際距離遠,但台灣的設計產業產值算高,得不少看不出來自台灣的設計大獎。近年民眾生活日漸富裕才開始要求生活理念,這方面還在起步。 不賣東西,傳達什麼?從古至今,人的基本需求沒有太大的改變,設計是以尋找人們尋找的東西為目標,滿足更多人的需求。設計喚醒迥異於主流的價值觀與生活感,所以是挖設計師自己站立的腳跟,告訴大家市場消費的價值低下。這是大雜燴,一為產業工業設計,餵飽許多人,目的是輸出產品而非價值,台灣沒有品牌,像MUJI(無印良品)賣深厚歷史與信用建立的價值觀,還有Nike、LV、CHANEL等等。品牌認同在台灣並不盛行,長久的移民性格使台灣人有「活下來就好」的潛在恐懼,賺錢或生活都像連打帶跑般的匆忙。如今這一切正在改變,尋找事物背後的價值,尋找文化品味──尋找對文化生活的追求。 台灣設計博覽會有政績宣示的壓力,以經濟產值為導向,「就是要賣東西」的理念在展中赤裸裸的引人側目。關於本次展覽的主題:「回歸本質」,主題館獨立於其他館,因為該展覽什麼其實早已安排好,只差主題館,也因此主題館不可能和其他館一脈連繫。往年傾向邀請名人作家宣傳生活概念,重現他/她的的屋內一角,與其稱主題不如說造勢。 未來是文化和生活理念的競爭,想要贏得顧客的心,端看如何提出使人著迷的生活主張。一個值得讓人心甘情願掏錢出來的產品,需要深厚的文化做底蘊,台灣文化如何體現於生活?胡佑宗先生以「點‧新設計邀請展」的生活主張為例,今年主題為「奉茶」,便以台灣本有的古式情懷為號招。另外,即使過了幾百年,明清文人生活美學如今仍令人十分嚮往,但這些美麗的生活,現在的年輕人卻無法體會。 關於唐草設計公司,「我們為客戶服務,使他們無後顧之憂,但我後來轉到策展方面,因為我受不了了!你們知道我留德,德國人是思考到盡量周全,每個細節都要問,追根究底的問完才動工,但台灣是邊做邊改,變動竟是台灣商人的普遍性格。」唐草目前和劉國滄先生合作台南的旅館,老旅館改建成新飯店,希望每間房間都做出台南的歷史和故事,只有建築師蓋旅館有多危險,後來設計師帶頭做,這案子中有嚴長壽先生手下的退休經理,帶著學生一起經營,有文史作家負責訓練導覽人員…… 文創是許多人未完的夢,也是帶動台灣起飛的夢想之一,他的理想與實踐令我感動,他的懇切與真誠,讓人願意追隨他尋找困難重重之後的美好,一間這麼好的旅館,一群願意實現夢的人,一個也許能夠飛翔的夢想,一個被希望支撐的台灣產業。我非常喜歡他說的其中一段話,並以此做為這篇文章的結束,「想要通行世界,必須要有感動普世的價值。感動自己,從中挑選,進而感動更多人。建立擁有各種人才的場域,各式各樣的行業,一群人,打造台灣的夢想。」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