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06 15:56:01瀏覽150|回應0|推薦0 | |
前幾天看報紙的時候,看到高雄政府又招開專家學者的會議來談治水的問題, 看著看著,突然想到一些想法,因為專家一直說治水不易,要從新劃分都市利用的區域,否則很難達到,讓我想到了台中的腳踏車道,聯想在一起。 第一: 我只能說台中的腳踏車車道設計的很不好,斷斷續續的,而且又是彎彎曲曲,有時候真的覺得政府做事情, 都是虎頭蛇尾, 像如此的方式來設計,真的不是很好! 因為我不喜歡騎車,但是很喜歡散步, 所以我知道有在用腳踏車道的,只有散步的人,那是否有人在騎腳踏車, 有啦!小朋友啦!因為斷斷續續的,反正小朋友志不在騎遠。 所以有時候覺得如果說那是公園,樹又太少,如果說是腳踏車車道,可是又斷斷續續的, 會用的人,你自己去看就知道了, 如果就我的觀點來定位,只能說好漂亮的有規模的行道樹。 第二: 一談到治水,又說徵地困難,這事想當然爾的事情,在都市中寸土寸金, 對有錢人來說,可能自己的家被徵收了,還不算什麼,反正被政府分割變小了,到不了就不要住了,之後, 領了補助之後,在去找個更好的環境住就好了, 但是對我們這種小市民來說,一個家就等於我們一輩子的心血, 一個房子的貸款如果還在還,被徵收又補貼不足, 那慘況想也知道,那不是要我們這些市井小民的命嗎? 套一句我們們鄰居曾經激動講的話: 那不是要我們去死還快嗎? 那不跟你拼了,那怎麼行呢! 所以,一下說要規劃洩洪池,一下又講到國土重劃, 我想那都是遠水就不了近火的, 等到真的完成了,又是一筆很高的經費,又要徵收土地,這個一定是最花錢的, 又要進入建構的階段,等到完成之後,可能2012年已經結束了,一切都太晚了。 第三:這也是我覺得最重要的: 與其這樣,拖拖拉那,開座談,口水吐來吐去的, 那何不學習大禹治水一般,防堵不如疏浚, 『還地給水走』不就好了嗎? 也就是找一條有道路,一條可以從山上開車到海邊的道路,最好是四線道,當然越大愈好,而且不能太彎,應為要截彎取直嘛! 來還路給水, 而且既有道路本來就是公家的,根本就沒有徵收土地的問題, 如果有,也是少部分地去徵收,那辦起來不就容易多了嗎? 所以,如果把我們政府能把開挖捷運的精神用在這種地方,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又順便把腳踏車道也規劃下去,弄出一個台中的愛河,又加上周圍的文化藝文區的規劃,那不是一石三鳥的計畫嗎? 有什麼是天時地利人和的好東西,我想這就是一個, 要辦,只要有這一條路,一定馬上就辦的成, 民眾要去挖路,是難上加難, 但是挖路,反正公家挖路從來就不問我們市民百姓, 只要公家機關自己點頭,馬上就可以開挖了, 不要什麼都向經濟方向去思考,更應該思考的是, 什麼才是有品質的生活,有特色的人文景觀。 如果開發成功了,對於市區的民眾跟周圍的店家來說, 更是一大福音,結合小橋流水,又結合腳踏車道, 與市民休閒三大利基,又幫台中找各水的好風水,要不然常常發生火災, 真是台中的詛咒嗎? 又可以來充實市區的人文特色,又實際可行的方式,不是嗎? 找這麼多專家,座談談完了,不過不起而行, 又有什麼用呢? 大禹都知道有因勢利導, 那我們這些專家教授呢? 為何都會停留在,要大片的土地來涵養水源, 就像大度山,即使有這麼一大片,也是荒草一堆, 有些地理環境本來就不適合,更別說有些地方已經被破壞殆盡,想要讓土地重新活過來,談何容易,而且一弄下去,一定又要很多花很多的人民的辛苦錢, 又有蓄洪的功能, 那可能要好多年了,土地恢復的生機才有可能,樹木也要根夠深了才會有涵養水分的效果。 那四年期一到,這些政策就轉彎了,什麼事情又不了了之, 那不如秤秤自己的斤兩,去推動四年一任的方案, 去推動一條藝文兼水路的大道,並且結合跨區域的總體整合, 應該在經費面與政治面,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吧? 不要只要談到治水,就一定要中央,不要談到治水,就要人民吐自己的房子出來, 那這樣不如政府自己吐一條既定道路出來,這不是簡單多了嗎? 這是我的想法,不知道這篇對你有用嗎? 雖然我不是專家,也不是高官, 但是是一個很重視環保的市井小民,如果我家旁邊的大路變的很漂亮,我會覺得很高興,因為我又多了一個漂亮的後花園,而不是一個還不錯的行道樹,你說對嗎?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