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貴乎長養:累積生命的厚度
2016/05/08 11:19:22瀏覽347|回應2|推薦8

孝經開宗明義第一篇章提及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接續指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最後引證詩經大雅篇文王章指出追悼其祖父文王德行前須先修持自己本身的德行,方能延續其德大雅云:『無念爾祖,聿脩厥德。』(註一)

 

而近期讀閱蔡璧名教授的正是時候讀莊子 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一書中:「養生主篇章---生也有涯」,有感其內涵亦隱藏以中醫學角度切入長養生命,捨棄無窮盡的欲求追逐,而溯本歸真,以了達生命的本質而去實踐自己的使命,完整生命的厚度,且能有健全的體魄好好伺奉雙親,以報答父母恩情,正與上文孝經相互呼應,於今日母親節貼文分享。

 

莊子「養生主篇章---生也有涯原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ㄨˊ)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無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无近名,為惡无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蔡璧名,2015)我們生命的長度和天生的稟賦都是如此有限,但在人生中想要探所了解的新事物卻是無窮無盡,用這麼有限的生命去追隨那沒有限度的探索,只會追得疲累不堪,都已經如此疲憊了,還繼續不停地為知識向外追趕,執著於那無窮盡的追求,最後真的可能勞累致死啊。那麼應該如何做呢?人生在世,善於養生是很好的,但不要用益生長壽來博取名聲,免得受成名之累,就算不善於養生,也不要讓自己身心勞苦,甚至受傷虧損。只需要將人與人與生俱來的「身體中心線」,也就是背部沿著脊椎上行的「督脈」,作為日常行、住、坐、臥的準繩,清醒時刻保持這樣筆直,不駝背、不彎腰、不側傾地生活著,這就夠了。如此一來,便能保全一己的身體,才可能達成人生的目標,擁有完整的生命,也才可能好好地奉養雙親,報答父母恩情;然後好好地活完自然年壽,善盡有生之年所遭逢的一切緣分與際遇(註二)

 

註一:發語詞,音ㄩˋ,無意義。脩者,音ㄒㄧㄡ,通修字,厥者音ㄐㄩㄝˊ,譯為那個。

註二:蔡璧名(2015) 。正是時候讀莊子 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第一版第八次印行)。臺北市:天下。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1359&aid=56140791

 回應文章

如如淨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6/05/08 11:45

好書推薦閱讀:蔡璧名教授的《正是時候讀莊子 莊子的姿勢、意識與感情一書每一篇章除了原文、扣人心弦的前言,更以漫畫結合翻譯,最後還有發人省思的:問題與思考。可以讓人在快速步調的生活中巧妙地調整心中的視角與生活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