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06 22:02:56瀏覽431|回應1|推薦4 | |
<不會讀中文 菁英一夕變邊緣>這篇報導重建了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初期台灣"菁英"的精神面貌, 我們在討論台灣的族群衝突時千萬別忘了這一點. 在台灣, 所謂"本省與外省"從一開始就不是單純的省與省之間的矛盾, 因為"外省"來自全中國, 對甫擺脫日本殖民統治的台灣人民來說恰似一個不同的國度. 而且由於稍早的228事件, 使得台人從"擺脫日本"變成以"懷念日本"為基調, 此之於以日本皇民自居者為尤然. 這種較複雜的族群矛盾幾經轉折迄今, 由於幾代人的委曲求全(本省外省都委屈), “本省與外省”的對立竟然已悄悄轉化成"台灣與中國"的對立. 即便是許許多多外省第三代, 也以台灣人看待自己, 對傳統中國(大陸及兩蔣統治下的台灣)要不就記憶模糊, 要不就習慣性地跟著”本土”走, 以政治制度不同為藉口對”中國”產生情緒性的對立. 兩蔣時代下的國民黨菁英及其眷屬”反共產, 反暴政”, 其實是對於丟掉大好江山的痛悔, 是逐鹿中原失敗後的移情, 非反不可, 否則心理無法平衡. 台灣台獨人士的反共, 則是”台灣主體意識, 政治利益, 無知”三者的綜合產品. 所謂台灣主體意識, 其背景如前段所述, 政治利益是指與國民黨的鬥爭策略, 比較有趣的是”無知”, 對台獨稍有認識的人必不否認, 除了”菁英”之外, 其最大支持者始終來自於台灣南部的農(工)業縣市(台南, 高雄, 屏東), 與台北以商業為核心者不同, 吊詭的是, 這批廣大的工農群眾是最不應該將中共視為寇仇的, 因為1949中共拿下江山, 受傷最重的是國民黨; 二二八事件時的軍隊該管是國民政府, 與中共干系不大; 而且中共建政六十年, 改革前改革後, 廣大農民利益一直是國家的核心利益, 只要九億農民吃飽飯, 政權就穩如磐石. 台灣的中南部農工群眾卻每到選舉被動員”反共”, 罵”共匪”, 燒”五星旗”, 他們可能不明白, 如果拿共產黨, 國民黨, 民進黨來做比較的話, 真正能收攬並照顧工農利益的其實是中國共產黨, 那麼他們反共所為何來? 除了台獨領導者吃吃國民黨豆腐及工農”無知”外, 就是”反中”了, 也就是說, 反共是假, 反中是真, 這種情結, 不論是否被挑撥, 它總有滋養生息的環境, 追根究底, 與”陳文英”的情感類同, 是日本皇民化台灣的餘緒. 回頭再說”菁英一夕變邊緣”, 客觀而言, 古今中外, 凡改朝換代, 這種事情普遍的很, 更別提陳父在當時被視為是漢奸了. 我們更可從 ”為了父親,她學日文,那是「那一代台灣人的鄉愁」,「他們與日本的距離比中國要近得多」。”的陳述中去揣測二二八事件時台灣社會兩極化對立的人文背景, 且這種對立雖漸趨淡化, 時至今日, 仍有意無意常被挑起, 證明其依舊有幾分市場魅力. 國民黨以中央政府之尊接收台灣, 繼以流亡政權之實統治台灣, 無奈寡不敵眾, 看似不免將淪入少數同化於多數的歷史宿命, 出現”中華民國”抗衡”中國”的爛戲碼, 台灣的中國人一再抗議無效, 馬英九神色自若暗地苦惱, 台獨份子也總覺悲情無限, 不知中原胡哥如何出招? |
|
( 時事評論|兩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