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19 19:46:55瀏覽182|回應0|推薦0 | |
質與量 常茂 100.9.19 在太極拳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探討太極拳的質以及太極拳的量。質與量能夠決定太極拳的內含深淺,質與量可衡量太極拳的動作是否正確?而且太極拳的質與量它是具有次第與層次的,由古到至今也都把太極拳的質與量做為評鑑太極拳功夫的一把尺。 我們可以用口渴來形容”質與量”的解說,當我們口渴的時候,勢必想到想要喝水,而這水就是”質”,當水進入口腔入腸胃後,我們會感到水是可以解渴而滿足渴望。當這水只有一滴的時候,入到口裡的感覺,並未能達成止渴的效果,假如、有一千cc的水硬著強灌入肚,相信它會漲破肚皮以及以後視水為恐懼,這一千cc與一滴的水,就是”量”。 回到太極拳的身上,太極拳所謂的”質”就是拳經拳理及太極八法。太極拳的”量”就是各式各樣的拳種,諸如楊氏太極、陳氏太極、刀、槍、棍、棒、扇等。以前學習太極拳勢必先修習氣功及站樁,氣功是身體內在的氣理及丹田的運作,站樁是糾正身體進而由正確的身形達到身體負重的訓練。現階段由於處於大家都很忙,不管是教練及學生,都是為了三餐而上班上學拼命似的過活。若是指望太極拳依著古早的方法,可能有一點困難,因此、現在教拳就開方便之門了。幾乎所有太極拳的教練場都先行教授太極拳的招勢,而後再次教授氣理及訓練站樁。如果、依循太極拳的”質”與”量”來說,太極拳的學習過程就有一點顛倒過來了。也就是什麼樣的拳種都學習,學習愈多拳種愈好,並不去重視太極拳的”質”,也就是不管它是水還是湯或是藥水,喝下去再講,喝的漲漲的也不去理它。這樣子下去,當然會有它的副作用產生,而它的副作用就是,膝蓋病變、抬肩、抬肘、身斜體歪、不鬆胯也不鬆腰、氣與力及勁全不在下盤。這種狀況之下,我們應該如何去彌補”質與量”的偏差?當然、這個責任就會落在教練的身上,他可以一邊教拳,一邊教拳經拳理,甚至還教導氣理及偶爾站一下樁。其實、學員自己也應該主動的去學習如何深入氣理及如何用正確的姿勢去站樁,有事沒事就把拳經拳理拿出來鑽研一下。倘若是這樣、這整個學習歷程就會事半功倍。筆者曾經真的碰到打太極拳一、二十年的功力,竟然身體的腰胯都不知道是什麼?真的是罕見。時下有很多學習者,學完一個24式太極拳,就鬧著要求教練趕快教64式,學完64式就又起鬨要求教練趕快教42式,餘此類推不再貲述。我們常常琅琅上口的一句話就是「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不是說學習那麼多的武術是不對,而是你學習眾多的武術到底有沒有配合拳經拳理消化入到身體的肢體動作裡。還是、你說我會多少太極拳招勢,我可以告訴你,我什麼都會,包括拳、刀、槍、棍、棒、扇及推手。我們放眼看一些太極拳的座山長老,他們有的只專打13勢、37勢、108勢等等。在量的上面似乎他們並未要求那麼的高,反倒是、他們的拳術精益求精自成一格。 筆者很希望自己的學生能走出自己的拳術風格,趕快找到自己的路,認真的自我要求持續走下去才對,如此、太極拳的”質與量”都能亮起來了。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