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14 14:16:36瀏覽1896|回應0|推薦1 | |
太極拳的沉身 常茂 98.02.14 太極拳的沉身無非是先將身體放鬆放柔,隨身體的胯降而作下沉的動作,再者沉身的另一用意是為了獲取”外力”。當然你硬著身體下沉也是可以,只是這個樣子卻不像似太極拳的武術行為。討論身體如何的放鬆放柔,確實是當前大家最關心的課題。首先,你的身體應該是中正安舒,假如為了放鬆而將身體軟掉,那就不對了。接著身體的重心應該放在腳跟,若是身體的重心不是在腳跟,則身體會往前傾斜或是向後傾倒,並且身體的垂直中心線也不會與地面上呈現直角90°。若身體是往前傾斜則身體的重心就會往身體上方走到膝蓋,假設傾斜的角度愈大,身體的重心就會繼續向身體的上方升高,等到升到一個極限,則身體因過度傾斜,以致身體向前仆倒在地。反之,往後傾斜,則身體的重心會影響並且傷害到脊椎,身體始終處在一個不穩定的狀態,以致傾斜過大而使得身體向後栽地。所以,頭正、頸直、肩垂、胯鬆、膝柔之後,意念必先從我的頭頂順勢往下一路放鬆放柔,直到腳底。再者由於我們身體的重心放在腳跟,隨身體的鬆柔下放到腳底的當下,順序由頭、頸、肩、胯、膝、踝漸遞鬆柔,你就會感覺自己的腳掌著實抓地,氣理也彙集在湧泉穴裡面了。太極拳的沉身還有一個境域就是內沉,所謂內沉就是胯的內沉。當然我們常說沉身需要沉的自然,沉在無形,而內沉就是沉於自然及沉於無形的最佳武術語言。不過內沉是需要經過身體的氣理加上自己的意念,趨使身體的胯作內沉的動作。也就是說內沉的勁道比身體外沉的勁道效果來得大,內沉蓄勁發勁的瞬間產生,也比身體外沉來得快又猛。現在知道內沉的好處,是不是可以好好的去紮實練習。 接著我們講沉身的另一個用義是獲取”外力”。由於西方的物理學及力學的觀念,讓大家對外力有了認識。像我們的身體有重量,重量就是重力,而重力就是外力。由於我們身體的重量重力以腳支撐身體踩在地面上,地面立即還以反作用力,反作用力也是外力,這重力與反作用力的力量相等但方向相反,使得兩者力量相抗衡而人的身體卻不自覺重力及反作用力的存在。繼續講磨擦力,磨擦力也是外力,我們身體運動時的向前、向後、向左及向右,都是由於身體的腳掌與地面產生的磨擦力,才使得身體去做該去的方向做運動,當然磨擦係數決定動向的動量,所以當我們在做大動作或是快速動作時都需要強大的磨擦係數,相對我們若是踩在冰雪或打蠟的地上,由於磨擦係數很小,我們要是在它的上面做運動則腳底與其接觸面就會打滑。再來講力偶,力偶也是外力。當我們在做弧形運動時,伸出去的手臂與肩膀產生了力偶關係。也就是手臂的長短與速度的乘積就是力偶。因此,手臂愈伸的長則力偶就愈小,相對就愈大。好像一位溜冰者在原地做身體漩渦式的轉動時,當他的手臂外伸愈長則轉體就會慢,假如他的手臂收攏與身體貼上,則他旋轉的速度就會快而又急。另外我們來講衝力,衝力也是外力。當我們身體往前或是往後,由於腳底的磨滅力使然,使得身體有了衝力,衝量大則衝力就大。太極拳的進攆猴、抬腿蹬腳等,都會讓身體及腳產生衝力。外力跟太極拳的沉身有什麼牽連呢?前面我們有提到身體沉身之前需要將身體放鬆放柔,接著我們將胯下沉,由於我們將身體的重量下到地面,因此地面立即還以地心反作用力,而這地心反作用力就是牛頓的第三運動定理。這反作用力上升到身體的胯中而蓄存起來,因此,我們講到沉身會蓄勁就是由這裡來的。我們有了反作用力的外力之後,身體就可以做太極拳的招勢出來。相反,若是沒有所謂的外力,則身體是不會動的。因為西方運動定理中就明白告訴我們,身體的內力是不計其數的,也就是說身體會動起來一定需要有外力。當然我們說過的重量、反作用力、磨擦力、力偶及衝力他們都是外力,而這些外力在我們身體中無時無刻不在用它,只是自己不自覺而已。因此我們期待去做一個太極拳的招勢之前,務必請您先將跨先行下沉,有了跨的下沉,反作用力立即蓄存在胯中,這時我們身體就可以做轉動的動作,可以做前進後退,可以做側行與彎體的動作,甚而做抬腿的分腳及蹬腳動作。所以太極拳的老前輩就說;”逢沉必轉”,它的意思就是述說要做動作之前就應該先行沉身,有了沉身以後就可以做太極拳的招勢了。 一個簡單的將身體沉身,它裡面含意的是一大堆內容。例如我們可以借由沉身去知道這名選手的拳齡,他行拳的精神,他行拳的意識集中力,他行拳的眼神,他行拳的型架,他行拳是否中正安舒及他行拳的鬆柔度。我們之前有提議沉身要沉於自然沉於無形,不可因為我要沉身,而採取僵硬的將身體直上直下的升降,相同道理,繼續沉身後面接下來的招勢動作勢必也僵硬難看。其實我們可以直接了當的指出沉身就是胯沉,移動身體或轉動身體可以理解為胯移及胯轉,如此,我們理出一個思維,那就是”胯”它主宰身體運動的一切。所以拳經拳論中有闡述;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指的名言,再在的提醒我們應該重視身體的腰胯。希望您看了這篇文章後,在往後的太極拳的動作中可以多多利用身體的”胯”,讓我們互相勉勵。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