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腰胯
2008/07/18 10:41:24瀏覽1613|回應0|推薦2

腰胯 常茂 970717

腰胯就字面來看腰就是腰,胯就是胯,可是太極拳的同道習慣稱腰胯是一個通稱,並且屬意身體腰的部份為腰胯,延伸太極拳的動作意指腰胯時都確定腰胯就是身體腰的部位。究竟在那裡?其實它是位於身體肚臍上下的圓周橫切面,腰有腰椎作支撐,可以略微左右轉動及上下震動。又是究竟在那裡?它是位於身體的鼠蹊部位,有髖關節的大轉軸作支撐,可以左右旋轉。實際上在推手的競技裡,大部份都是用到腰的部位,而太極拳的動作裡幾乎全部用到胯的部位。因此,僅就所謂的打拳這個角度來講;腰胯指的就是

單就胯而言,對於資深的打拳同道,都會感到陌生不知其解。隨著西方的人體生理學,運動力學,運動物理學等等,夾著新的人體生理名辭,就運用到太極拳的拳架裡面了。太極拳有一句話;一動無有不動,一靜無有不靜,而這裡的就是胯。當我們身體靜止不動時,身體由於有重量,有重量就會有重力,這身體的重力就直下地面,地面立即還以地心反作用力給身體,此時的反作用力蓄存在那裡?它就蓄存在身體的中。由於身體的重力與地心的反作用力是力量相等作用力相反,所以,身體感覺不出有重力及地心反作用力的存在。當我們將手臂抬舉一段時間,您會感到酸痛,隨著時間拖長,手臂酸痛的程度就難耐,必須將手臂放下還原,減輕酸痛。這手臂之所以酸痛就是因為手臂抬舉受到地球的地心引力影響。相同道理,我們將物體往上拋擲,物體它會上昇一段距離後就會反轉往下墜落,而上拋的行為是因為手臂給物體一個反地心引力的力道,而墜落的現象就是因為地心引力影響的關係。因此,在身體靜止的狀態,人體的骨骼、肌腱、肌筋承受地心引力,當我們抬手抬腳的當下,手與腳脫離地心引力,也就是手與腳的動能大於地心引力。推論以上敘述,身體會動,是因為它的動能大於地心引力。所以,身體的由於力蓄存在胯中,當胯一動或是一靜,就影響到身體的肢體行為。那!地心引力或是反作用力是什麼?其實這兩者就是我們常講的外力

外力除了剛才說的地心引力及反作用力以外,當我們移動身體,兩腳的腳面受到磨擦力的影響,身體會前後的移動。這個磨擦力就是外力。當我們身體做弧形轉動時,則手臂就會產生力偶,這個力偶就是外力。靜止狀態有外力,動作狀態也有外力。因此引申胯決定外力及動量的向量出來。既然動與靜及向量都受胯的作用,我們在行拳走架的當時怎不好好運用我們的胯來打拳?倘一眛的執著我打的拳跟你說的胯一點都沒有關係,是不是決定性的拳經拳理就不能繼續談下去了!靜止狀態的外力是均衡的與反作用力相抗衡,當我們需要開始動起來的時間,是不是需要另外一個外力,或是借由身體的改變去影響作用力而截取外力。因此我們定義,當胯沉下去的當頭,反作力立刻竄入胯中,胯的裡面有了外力,身體就可以移動轉動,手臂就可以抬舉開合,腿就可以蹬腳分腳。所以跨就是動與靜的源頭,跨就是前進後退、左顧右盼、上昇下降的使者。了解到胯是這麼重要,因此用意念將胯放鬆放柔。相對我們行拳走架無法將胯放鬆柔,身體的肢體動作就會僵硬不輕靈不開展。胯鬆柔後,接下來身體來一個輕鬆的下沉動作,使得由於我們沉胯的位能差使地面立即還以反作用力又蓄存在胯中。此時我們就可以很自然的將身體做轉動、移動、出手、出腳等等招勢行為。由此可以確定的是,當我們需要做動作之前,勢必先行將我們身體的胯鬆沉,因為鬆沉無非就是要獲取外力,有了外力後,太極拳的任何動作有了動的力源外力作根基後,才能將太極拳的力與美表現出來。時下有少部份教練教導學生,要求他們應該將腰鬆掉,諸不知,腰是靠腰椎為稱力,當我們向前彎曲的時候,並不是腰在彎曲,而是胯在彎曲。腰是可以鬆掉,全身一樣也是可以放鬆,但是如果我們讓胯放鬆柔則效果大於腰部放鬆,因為胯是靜與動的源頭。相同道理我們身體左右彎曲、掛腿拉筋,轉胯扣腳,都是用到身體的胯做動作。初學太極拳的學生,是不是可以學著慢慢的沉胯以後再去轉動身體、把手與腳抬舉、把身體作移動,主要的就是要求你能沉胯做動作、沉胯做動作,週而復始的由起勢到收勢都這樣去做。當我們基礎的功夫一直這樣做下去,沉胯做動作的要領習慣後,沉胯的行為也會沉於自然、沉於無形。有了沉胯後的外力,下盤就會有力,招勢就會開展有張力,打拳就輕鬆多了。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120307&aid=205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