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30 15:08:03瀏覽1347|回應7|推薦103 | |
2010/6/14(一)晨: 歡樂短,痛苦長,逆順間,無常現。 苦與樂,是兩個相反的不同概念。快樂不等於痛苦,痛苦也不等於快樂。但是,這兩者也是相依相存的,沒有苦的概念,怎麼知道什麼是樂?反過來說,沒有樂的概念,又怎麼知道什麼是苦?所以苦與樂二者,既是相反,又是相成。因此,苦與樂在表面上看是相對立的,但實際上卻是表裡的。快樂是安立在痛苦上,解除痛苦就是快樂;反之,痛苦也是安立在快樂上,失去快樂就是痛苦。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 「佛陀並不懷疑人生可以過得愉快,過得愉快就是享受快樂,然而這裡有兩個問題,一、人生含有多少可以享受的成分?二、即使我們能享受快樂,這一種快樂能達到什麼程度?佛陀認為這個程度是很膚淺的。對獸類講,它是豐富的,但留給人的只是缺陷、空虛、徬徨。根據這一了解,甚至於可以說快樂只是飲鴆止渴而已。恰如朱蒙Drummond所說:『人世最甜蜜的歡樂,只不過是痛苦的粉飾。』而雪萊Shelley則稱:『人類把不安錯認為愉快』。眩目的霓虹燈後面全是黑暗;我們必須記取,人生的核心(非現實的核心),只有不幸。所以人類不斷追求短暫的剌激,為的是想忘掉這藏在心靈深處的『面目』。有的人可以能將這種黑暗忘記一段長時間,但是它仍舊在沖淡人們心中的快樂……」 人生有樂,如世人有家庭人倫之樂,五欲享受之樂。只是,在無常法則的支配下,一切樂都不長久,一切樂中都含有苦的因素在內。在詩人的筆下,無常的句子更是不勝枚舉。如曹孟德<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去日苦多,是生命無常;杜子美<離亂詩>:「時難年饑世業空,兄弟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骨肉流離,是聚散無常;李太白<越中覽古>:「越王句踐破吳歸,滿朝文武盡錦衣,宮女如花春滿殿,只今惟有鷓鴣飛。」由宮女如花到鷓鴣飛舞是盛衰無常;劉禹錫<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燕子,入百姓家,是世事無常。 說到人生歡樂短,痛苦長,在這橫逆順境間,無常法則隨時現身,似乎使我們感到頹喪、悲觀、或絕望。事實則不然,由有到無,由老到死,由盛至衰,由聚至散,固然是無常;但是反過來說,由無到有,由幼到壯,由衰至盛,由離至合,又何嘗不是無常?自人事更迭來說,富有者以奢侈而淪為貧賤,顯貴者以驕橫而失去權勢,固然是無常,但貧困刻苦向上而成為富有,微賤者發奮立志而至於顯貴,又何嘗不是無常?如果萬法常住,則富者永富,貪者常貪;貴者永貴,賤者常賤,則貧者賤者人生還有什麼希望?萬法必須受因緣支配,因緣和合,則有生、有成、因緣散離,則有壞、有滅,這樣才有生死流轉,遷流變異;也必須如此,所以才有寒來暑往、陰睛圓缺的天象;所以才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人生;所以才世間。(資料來源:人間佛陀、佛法與生活/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