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11/29 23:11:48瀏覽2047|回應6|推薦121 | |
2009/11/17(二)晨: 心靈明燈,愛為基礎,靜中得智,動中得慧。 馬路邊的路燈,照亮了多少行人,讓孤單的夜歸人得以安全回家,讓許多的宵小無所遁形,不敢為非作歹。所以,「暗夜明燈」是維護世道人心的一線光明,是保護人民安全的無形圍牆。 其實,比心外的燈光功用更大的是心靈的燈光。心靈的燈光是什麼呢?智慧是心靈的燈光、明理是心靈的燈光、慈悲喜捨是心靈的燈光、慚愧知恥是心靈的燈光,簡單的說,就是以無私大愛為基礎的心靈明燈。心靈的燈光亮了,你不但可以看到世間的萬象,你還能和他們建立關係;心靈的燈光亮了,你不但可以看清人我的關係,你還可以建立自他之間更好的因緣。 一個人,既然可以像明燈一樣,我們不禁自問:如何點亮心靈明燈呢?首先,須有健全的人格,這需要以「發菩提心」來培養,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自身未度先度人,便是菩薩初發心。修行者先當捨除自私自利的心,才能放下貪瞋痴慢的心;煩惱心愈薄,菩提心愈重,開悟見性的可能性愈高。 再來就進入實踐階段,剛開始,大部分的人心都較散亂、妄想多,因此針對這些心的毛病,就先要用「止」的方法,將心安歇下來。其中「禪修」,便是適合大眾修習的法門。禪修是用觀行的法門,使心念專注,歇下心中的妄想,身心達到一種靜境,才能體會什麼是「定」;而心靜了才能了解什麼是妄想,知道什麼是妄想以後,方能進一步覺察──發現煩惱,覺照──對治煩惱。所以,禪修,不僅能修「止」,心專注止於一處;同時也能修「觀」,以智慧心覺察妄想、煩惱,進而將妄想煩惱照破。 禪修不僅在靜中養成,還要在動中磨鍊,從打坐的靜中定有了基礎,就要延伸到動態的生活中,在動態中用「止」的方法,不被外境所干擾的定力,稱為「動中定」。亦即將動禪運用在個人的家庭及事業成為生活禪,此時正可修「觀」,藉機檢視自己的執著、煩惱是什麼;知道煩惱、執著所在,才能用佛法的道理將之根除。 在動靜之間,如此不斷地返照自心,持之以恆,心就會愈來愈清明,進而靜中得智,動中得慧。慢慢地,就可以做家庭中、團體裏、甚至是社會上的明燈。只要我們肯點亮自己心靈的明燈,社會因為有愛為基礎,必然也會因此而淨化。所以,每一個人都可以做照亮社會的一盞明燈!就讓我們發願成為一盞照亮世道人心的「暗夜明燈」吧!(資料來源:迷悟之間—暗夜明燈、禪修的要領、生命的光輝──禪/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