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2 00:36:32瀏覽2180|回應14|推薦120 | |
2009/11/16(一)晨: 心懸意飄,攬物自滿,身外之物,如臨深淵。 《逍遙游》具體的展現莊子的中心思想,談的就是人如何解決自由的問題。他說有一座山上,住有神人,這個神人長得很漂亮,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他不食五谷雜糧,乘雲氣,御飛龍,游乎四海之外。他能保護萬物,不使萬物受損害。這種神人在莊子看來他是自由自在的,因為他是「無待」的。 莊子認為解脫困境和困惑的關鍵是解決「有待」和「無待」的矛盾。什麼叫「有待」?就是有條件的,有限制的。所以,莊子主張「物物而不物於物」,意思就是要駕馭物,而不被物所駕馭。這裡的「物」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我們常說的身外之物,包括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財富、權利、地位、名譽、身份。莊子認為人類創造了萬事萬物,都是為了增進人類的幸福。但是,人創造了這些,絕對不能反客為主,被物所奴役。 如果說,身內之物是心靈,那麼身外之物首先體現的應該是包裹污穢的臭皮囊。說是臭皮囊,也就是不足為惜的意思吧,可是,我們不知作了多少事情,都是假借心靈的名義,說穿了卻都是為了這具臭皮囊而心懸意飄,攬物自滿。法國大革命的時候, 物慾對人心的影響是與距離成反比的,離得越近,就越能支配我們的智慧。因此,減輕和擺脫其影響的辦法就是尋找一個立足點,那個立足點可以使我們拉開與物慾之間的距離。如果那個立足點仍在人世間,與物慾拉開了一個有限的距離,我們便會擁有一種明智的態度。如果那個立足點被安置在人世之外,與物慾隔開了一個無限的距離,我們便會獲得一種超脫的態度。 人生過程中,必然有一個發奮圖強的拼搏階段,當時,每個人總是絞盡腦汁、全力以赴的。但在功成名就之時,就應該把一切看成身外之物,如臨深淵,急流勇退,這就是大徹大悟、看透人生了。(資料來源:庄子:莫被身外之物奴役、与身外之物保持距离、身外之物与身内之物、痛苦与快乐,都是身外之物惹的祸)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