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切唯心造
2009/04/25 22:26:58瀏覽3328|回應2|推薦47
 

98/4/23()

一切唯心造,萬法觀入門,

先動後靜止,禪定入無思。

《華嚴經》曰:「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識裡面講「萬法唯識」;「識」是能變,萬法是所變,所以無法不備。天台宗的三觀是第一代祖師智者大師所建立的。「」就是照了的意思,所有的修行法門,都是由觀心來入門的。所謂「一念之心即具三諦(真、俗、中)之法也」,就是說一念之心就通通具足,具足這個真假中三法。如果是採用觀心空的方法,那麼就要曉得一切萬法都是唯心所變,心是能變,萬法是所變,心空則一切法皆空,無有一法不空,則所見的這個境界是諦,「諦」就是真理。如果是採觀假的方法,心是假的,能變是假,所變一切萬法無有一法不假,一切法皆假,這是講的諦。那麼如果是採觀的方法,這個就是三觀裡面的中觀,這個心是中。什麼是中呢?非空非假,亦空亦假,這個叫中。那麼一切法無不皆中,這個就是中諦。中諦是大菩薩的觀慧,能破根本無明。

這「一心三觀」的修法可以用以下的方式來譬喻,比如說有一個人有鑑別真妄的能力;他認識這個珠寶,他是一個行家。這個金剛鑽拿在手上,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一看就明了了,他有這種能力,他能夠曉得它是真的是假的。而且他又有藝術的眼光,能夠曉得琢磨的功夫,他是真正的行家,也是通家,他能夠估得出這一個物品真正的價值。那麼另外一個人呢?他也能夠辨別真妄,是真的是假的,他識貨;但是他不懂得藝術,他對藝術外行,沒有評鑑的能力,可是他能夠辨別真假。那麼還有一個人,他有藝術的眼光能評斷藝術,但是他對於這個鑽石本質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搞不清楚。這三種人譬如這個三觀,一心三觀是大通家,既懂識貨又懂藝術。知真不知假就好比那個識貨的人,他只知道真假,不懂藝術。知假不知真的,知有不知空的,就好比他懂得藝術,能夠欣賞藝術,但是他不曉得這個是真、是假。

要注意的是,這個地方的三觀,「全由性發」!絕不是第六意識發動的,如果落在第六意識裏面,那不叫三觀,那叫三種妄想。若要把打妄想當成修觀,那就錯了,大錯特錯了。真正修觀的人就是修禪定先動後靜,由意識思考進入無思的境界,他會大徹大悟;但若是誤會了,把妄想當作是修觀,就別想開悟了,路就完全走錯了。所以這個三觀全由性發,「實非修成」,也就是這並不是修成的。這三種「觀」都是般若經裡面所講的觀照般若。空觀是觀照般若,假觀也是的,中觀也是的。觀照般若所用的方法不一樣,功夫有淺深不相同。「故於一心,宛有三用」,實際上都是一心,都是一個心,一心裡頭有三種觀法,有三種境界,宛然好像有三種作用。三種作用不出一心,一心就是三用,三用就是一心,一即是三,三即是一,即所謂「一心三觀」。(資料來源: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九講) 淨空法師講述)


Twin Baby Boys Laughing at Each Other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zmind&aid=2886759

 回應文章

微笑月光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是真是假
2009/04/29 12:20

是真是假在於心 心說是真即是真 心說是假即是假

但無論真假 都是空 這篇文章讓我想起一首詩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祝 開心

ez(ezmind) 於 2009-05-01 00:14 回覆:
空的觀念很清楚喔
謝謝光臨與留言
祝 假日愉快

黃冠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心三用
2009/04/29 12:12

一心二用已屬不易,可見一心三用乃禪定之昇華。

ez(ezmind) 於 2009-05-01 00:07 回覆:
冠軍兄用昇華這個字最洽當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