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7/12 19:40:39瀏覽2311|回應8|推薦94 | |
97/7/7(一)晨: 耳朵尖不入軟語,嘴巴緊不拾牙慧, 眼睛亮不遭矇蔽,心術正不隨牽引。 有一位昆蟲學家和他的商人朋友一起在公園裏散步、聊天。忽然,他停住了腳步,好像聽到了什麼。 「怎麼啦?」他的商人朋友問他。 昆蟲學家驚喜地叫了起來:「聽到了嗎?一隻蟋蟀的鳴叫,而且絕對是一隻上品的大蟋蟀。」 商人朋友很費勁地側著耳朵聽了好久,無可奈何地回答:「我什麼也沒聽到!」 「你等著。」昆蟲學家一邊說,一邊向附近的樹林小跑了過去。 不久,他便找到了一隻大個頭的蟋蟀,回來告訴他的朋友:「看見沒有?一隻白牙紫金大翅蟋蟀,這可是一隻大將級的蟋蟀喲!怎麼樣,我沒有聽錯吧?」 「是的,你沒有聽錯。」商人莫名其妙地問昆蟲學家:「你不僅聽出了蟋蟀的鳴叫,而且聽出了蟋蟀的品種,到底你是怎麼聽出來的呢?」 昆蟲學家回答:「個頭大的蟋蟀叫聲緩慢,有時幾個小時就叫兩三聲。小蟋蟀叫聲頻率快,叫得也勤。黑色、紫色、紅色、黃色等各種顏色的蟋蟀叫聲都各不相同,比如,黃蟋蟀的鳴叫聲裏帶有金屬聲。所有鳴叫聲只有極其細微,甚至言語難以形容的差別,你必須用心才能分辨得出來。」 他們一邊說,一邊離開了公園,走在馬路邊熱鬧的人行道上。忽然,商人也停住了腳步,彎腰拾起一枚掉在地上的硬幣。而昆蟲學家依然大踏步地向前走著,絲毫沒有聽見硬幣的落地之聲。 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呢? 昆蟲學家的心在蟲子們那裏,所以他聽得見蟋蟀的鳴叫。商人的心在錢那裏,所以,他聽得見硬幣的響聲。 這個故事說明,你的心在哪裡,你的財富就在哪裡。 老闆的耳朵雖應該尖,聽得出來任何弦外之音,正確地判斷商機在哪裡?風險在哪裡?但對耳邊的嬌聲軟語卻可以充耳不聞。就像老鼠耳朵尖,若有人在屋內提及捕鼠字眼,老鼠聞聽後就不會上當;若有人以美食美色誘惑,老鼠也不會貪圖一時的享受,而輕易上鈎。 一個成功的管理者是合乎時代、潮流而日新又新的,也即是說他不受任何的限制和拘束,他有他自己的語言,嘴巴緊守分寸,不拾古人牙慧,他有一套自己經過獨立思考後的創新,不一定沿用過去的方法。 從管理科學的角度看,經驗的確是好東西。然而,有效的管理不能停留在經驗上,還應該對經驗進行分析研究,從中發現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因素,繼而使之變成科學的行為規範。因為,市場變化日新月異,多少年來熟悉得閉著眼睛都能走的大街小巷,一夜之間就會變得讓「老馬」暈頭轉向,根本就沒辦法正確地「識途」。依靠所謂的經驗,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只能作出似是而非的判斷。因此,奉行經驗主義者已經顯得過時了,老闆應該使用不遭矇蔽、雪亮的眼睛為公司找到新的利基,新的方向。 孟子把人分成兩類,一類人制定規則,另一類人遵守規則;制定規則的人勞心,遵守規則的人勞力。治人者制人而不制於人,所謂制人的制,就是控制的意思。作為勞心者的管理者,應該有足夠的控制力讓員工學會遵守規則,即:一方面要學會服從領導,另一方面要積極勤奮地工作。而思想決定行為,有一句名言是這樣說的:「權力使人腐敗,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地腐敗。」管理者應該學習如何正確地反制權力的黑暗面,正視權力對於老闆的負面作用,由此可見,管理自我重於管理他人,這也是管理的精髓所在。為了對自己或公司的前途負責,管理者應想法讓公司中的每一個人,句括主管與部屬,老闆與員工,每個人都能心術正、不隨牽引,永保整個團隊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公司的經營有一個著名的「木桶理論」: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木板長度,而不是最長的那塊。這個比喻似乎還可以繼續引申一下,一隻木桶能夠裝多少水不僅取決於每一塊木板的長度,還取決於木板與木板之間的結合是否緊密。如果木板與木板之間存在縫隙或縫隙很大,同樣無法裝滿水。這可以稱為「新木桶理論」或者「漏水桶理論」。因此,一個團隊的戰鬥力,不僅取決於每一名成員的能力,也取決於成員與成員之間的相互協調、相互配合,這樣才能均衡、緊密地結合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否則,公司就會變成一隻漏水桶。在公司管理上的任何舉措,老闆都不能偏心,或者說不能有任何偏心的表現,抱持「耳朵尖、嘴巴緊、眼睛亮、心術正」的四大原則,堅持「不入軟語、不拾牙慧、不遭矇蔽、不隨牽引」等四不守則,否則就可能會因私廢公。(資料來源:創業時代的七堂必修課)
Folktronika – 2373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