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說神道鬼起疑心
2007/09/02 06:17:05瀏覽2019|回應13|推薦52
 

96/8/29()

說神道鬼起疑心,道聽途說引亂象,

穿鑿附會人嚇人,心存正念何懼心。

(宗教現象類,解[960829b]:一般人一聽到「宗教」二字,都會馬上連想到詭秘深奧,玄妙不測,無影無蹤,無聲無息,就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樣。而別有用心的宗教家,就利用人們好奇、怕事的心理,來造作虛無飄渺,神異鬼怪的妄談,把宗教的本來面目,罩上了一層很濃厚的煙幕。而一般信徒,也人云亦云地跟著說神道鬼,求福求祿,成天就被這一套迷信弄得團團轉。這種怪異現象嚴重堵塞人類自由的思想,和人類智能正常開發的機會,如此亦不利於社會民生的進步﹗

為什麼「宗教」的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呢?經推測有三點:

一、具足神秘性,不容以常理來推測;

二、教主和經典,是絕對至尊,只許仰賴,不許懷疑或批評;       

三、規定幾條共同遵守的戒律,用來束縛教徒,絕不容教徒同時做二種信仰,使其專誠奉守,不得變遷。(資料來源:現代思潮與人間佛教/張汝釗/現代佛教學術叢刊第62冊/頁299-312/大乘文化出版社出版/1980年十月初版)

其實,這種宗教現象自古即已存在,易經繫辭傳名之曰「聖人以神道設教」,所謂「神道設教」的原意應有兩種︰

一是《易經》所說的,君主順應自然之理以教化人民︰「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惑,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此如孟子所說︰「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在位的君主稱為天子,順應天命而治理國家,都是神道設教之意。這與西方的「君權神授」有異曲同工之妙。在今日民主時代,皆屬過時之封建思想。

二是利用鬼神以統治並教育人民,這是《後漢書》所說︰「急立高廟,稱臣奉祠,所謂『神道設教』,求助人神者。」

前者的神道,即是代表自然法則的運行;後者的神道,是以特定的鬼神信仰,給予人類的啟示和指導。前者尚是理性的,後者即屬於盲從的迷信了。

這種迷信是指鬼神以神仙佛祖等名目,通過鸞壇的迎鬼降神、靈媒的鬼神附體所謂仙佛借竅等現象,而形成的民間信仰。但它的信從者,不一定僅是一般的庶民。因它能夠泛濫成災、惑亂人心,這種現象可能是真有鬼神的降靈,也可能僅是出於靈媒、乩童等巫師、術士的操縰。即使真有鬼神降靈,也會由於各類鬼神的褔德、智慧的大小不同,善惡不定。他們沒有統一的、穩定的所謂常經、常理、常法,所以,不能做為知識理論的標準和社會道德的依據。如果是出於靈媒、術士的操縰,那情況更為嚴重。他們能夠翻雲覆雨、顛倒黑白,也能夠救世濟人、益物利生,信從者越多,他們的「靈力」越強。若為野心家所用,即成為亂世的禍種;清平之世,若為治世者所用,也可成為造褔人群的力量。可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雖能助人,亦能毀人。(資料來源:神道設教也是佛教嗎?)

對於這些宗教怪現象,明智之士,只須心存正念,抱著「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以對,不必有所懼怕。鬼神如小人,既不可以得罪,也不可以親近;鬼神出爾反爾、喜怒無常、善惡不定、邪正難辨。信之者雖然有若干的靈驗可觀,卻不是絕對的可靠;如果是出於靈媒、術士的蓄意安排,那就更為可怕。歷史上所謂妖邪亂黨、妖言惑眾者,就是出於此,應慎之。)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zmind&aid=1204040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紫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是神是魔由心做
2007/09/03 16:55

是神是魔由心做
心如明鏡物不留
虛空幻影不相應
心無掛礙不必驚

~~心持正念存善心~~

ez(ezmind) 於 2007-09-03 19:46 回覆:

一切萬法皆由心

說神道鬼亦人心

正心正念正人心

善心善念無畏心


renrun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非等
2007/09/02 09:28
不可把佛教並列之!
ez(ezmind) 於 2007-09-02 15:52 回覆:

呵呵~~

師姐沒有空看完全文哦~~

文章中僅列出宗教怪現象,並未指出何宗教,即在避免產生誤會.

宗教是由人來推廣,由人來著墨,難免受到一些人類私慾的影響.

然而,不論什麼宗教,若有怪力亂神的情形也都是值得有識之士加以關注的.

若您有空,也歡迎點繫文中的超連結,那些資料來源都是好文哦~~


YannB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說神道鬼起疑心
2007/09/02 09:16

平生不做虧心事

夜半敲門心不驚

ez(ezmind) 於 2007-09-02 14:51 回覆:

心存正念不必驚

口念彌陀放光明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