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8/20 17:33:08瀏覽1792|回應12|推薦55 | |
之於我,詩是耽溺、小說是報復, 散文則是無望的發洩。 詩給的不是問題,也不是答案, 而是問題答案兩頭落空時無休止、 無法克抑的逡巡考掘過程。 問題在考卷上、答案在風中, 詩在靜寂與騷動的辯證裡。 -摘自楊照『迷路的詩』 作者/楊照 出版社/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60701 語言/繁體中文 我不懂詩..向來如此 曾經捧著頗有好評的『台灣詩選』欲讀 看不到兩三篇章 即很沒耐性的丟下書本 不曉得在這位<半詩人>眼裡 詩的本質究竟為何 單單就只有荒蕪嗎 亦或那也代表了一種 少年楊照浪漫青春期的象徵 在這本書裡 他用散文式的小說手法引領我一路觀賞 曾在他生命中駐足的詩篇 『那有時極雄辯有時略帶懷舊感傷、 自剖自省的部份, 總是會把你帶進或經過 某個具體的知識或觀念、 某個具體的歷史或遭遇、 某種具體的態度或想法.. 凡是讀過《迷路的詩》的讀者 都會被楊照對自己 對週遭的人事或整個社會的深刻觀察深深吸引。 但是,困難的往往還不是觀察, 而是用精準具體的文字 把這些抽象模糊的思維確定、記錄下來, 再以這些精微易散的思維作基礎 進一步去辨識明滅在我們意識邊緣的知識。 透過文字與知識的掌握, 楊照的散文散發著知性的魅力, 特別是他對於人們情感慣性 與認知慣性上的除魅式的描寫, 呈現出一種現代心智特有的客觀與苦澀。 以強烈感性又迷漫著失落與內疚的口吻, 屢屢談及他對詩的依依不捨與深厚情誼。』 -引自羅智成於聯合文學『當代觀典』 我終於肯安靜耐性地 跟隨他的筆鋒前進 極其吊詭地 詩卻從頭到尾就不是此書舖陳的軸心 我所理解的詩 是把現實邏輯的文字篇章 簡化、扭曲、打散、錯置 再重新排列過的產物 那麼它還是不是原來的那篇章 亦或在轉化的過程中 已然成了新的意象 這樣的意象似乎比原有的邏輯 更加跳躍生動 在我腦海裡迫不及待地 灑出一幅又一幅的現代畫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