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朱增祥談延壽/筋縮是衰老的原因和結果
2010/06/19 13:24:30瀏覽416|回應0|推薦0

引用文章朱增祥談延壽/筋縮是衰老的原因和結果

朱增祥談延壽/筋縮是衰老的原因和結果
【文/木馬文化提供,摘自《筋長一寸,壽延十年》一書】

筋縮是人體衰老的原因,也是人體衰老的結果。換句話說,筋縮可以導致衰老,衰老也可以導致筋縮,衰老與筋縮互爲因果。

人老了,有什麽特徵?眼花,耳聾,腰駝,背弓,腿僵,渾身沒勁。相反,你看見一個高齡老人,眼不花,耳不聾,腰不駝,背不弓,腿腳靈活,渾身輕鬆,你一定會相信他還能活很長時間。從中醫角度看,衰老與精氣虛衰,氣血失常有關。

而十二經筋,不僅連綴百骸,還分佈於眼、耳、口、鼻、舌、陰器等部位, 對這些器官功能活動起著維繫作用。所謂「骨正筋柔,氣血自流」,自然會讓人的五官等減緩衰老。

人爲什麽會衰老,西方有許多理論說明。如果將人體的筋,當成一種間質纖維,那麽,西醫有關「間質纖維衰老說」可以作爲參考:纖維,在老人的機體中,形成纖維細胞的氧供應不足,影響到需氧的脯氨酸羥化過程,因而造成老人的膠原組成成分脯氨酸含量低下,膠原纖維形成不良,不但膠原纖維數目減少,而且韌性差,溶解度低;彈力纖維合成減少,更新遲緩,存留者逐漸老化。

老年人的一些主要臟器,如肝、腎等細胞衰老萎縮、消失,器官因之縮小變形,其支撐承托的網狀纖維失去支撐承托的內容,並受張力的影響發生合併,黏著、膠原化,使萎縮的器官質地變硬。

而在中國,許多俗語也能說明衰老的本質和次序。比如,人老腿先衰。人老了,雙腿往往會彎曲、僵硬,行動不便,這說明衰老的次序是從腿開始的。我們腿上的筋腱,生在皮膚之內,肌肉之間,骨骼之外,有連接肌肉和骨骼的作用。古人有言:「竹從葉上枯,人從腳上老,天天千步走,藥鋪不用找。」說明人要想健康長壽,必須勤於動腿動腳,要經常活動,使腿腳的經絡暢通,經筋舒展。

北京市科學健身講師團秘書長趙之心說得好:有句老話叫「老筋太短,壽命難長」,一語概括了筋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筋其實就是指人體的柔韌性,如果人體的柔韌性很差,那麽與之相對應的,人的關節、血管、肌肉、韌帶、骨骼等狀況也不好,人又怎麽能健康呢?

南懷瑾老先生在關於太極拳與道功論述中,也提到筋長與壽命的關係:

太極拳主要的重點,還有腰的運動,即注重身體下半截的生命力,道家講任督兩脈是人體的主要生命線,尤以督脈爲陽,自後腦腦下垂體區延伸,到下頸項部位,開始分支散爲兩支經脈於脊椎兩側,至腰下尾閭又合而爲一,至會陰復再分支,行於兩足,下達足底,故練拳的人,久久練至兩腿足筋越練越柔,則自然長壽,一般人年紀越老,因體內石灰質增加,膠質減少,經絡萎縮,兩腿愈來愈蜷縮,走路老態龍鍾,連頭頸都沒有彈性,倦態畢露。

練拳的人,則鍛煉筋骨,使之柔韌,隱伏有病痛的部位,亦可由麻木而漸知酸痛,而漸復正常。練拳打坐能知覺腰酸背痛,亦是好現象的開始,以後即恢復自然,萎縮的筋脈亦拉長,每拉長一分,即有年輕一歲左右之妙用,當然這是假說的數位。

筋長一寸 壽延十年,也是一種假設的數位,是用來說明「筋長」與「壽命」的緊密關係。其實在中國民間,有許多俗語,也能說明「筋長」與「健康」和「壽命」的緊密關係:

「筋長一寸,力大千斤!」

「常練筋長三分,不練肉厚一寸。」

「鋤頭能壯筋骨,汗水能治百病。」

「經常曬太陽,筋骨強如鋼。」

「運動強筋骨,吐納肺腑良。」

「久行傷筋,久立傷骨,久坐傷肉,久臥傷氣。」

「老人多搖扇,筋骨更舒展。」

「老筋長,壽命長!」

防治筋縮症的最好辦法——拉筋

老人筋縮,基本上是一種自然的衰老現象,但現在許多人年紀輕輕,就已經筋縮了。對於筋縮症,中醫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拉筋。雖然服中藥、針灸、推拿等也有幫助,卻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在替患者拉筋的過程中,一般醫師認爲,當患者有輕微拉緊的感覺時,便要立即停止增加幅度,以免拉傷筋肌。但朱增祥卻認爲,就是因爲這筋縮了,所以不易拉開,愈是緊愈要拉開,不然它就愈縮愈緊,而當筋被拉過痛點後,自然就會鬆多了。這當然要由有豐富經驗的醫者施行,絕不是不顧一切拼命地拉筋!當筋拉鬆後,它會反彈,然後又收縮了,所以必須勤加練習。

部分病人回家後疼痛加劇,要看西醫服止痛藥、打止痛針,有些人甚至住院,但幾天後,痛楚又減輕了,這都是筋太緊的反應。朱增祥主張慢慢增加拉筋的時間和角度,千萬不要放棄。很多病人經拉筋後,步履輕快了,腰背酸痛亦減輕、舒緩,甚至消失,這是因爲他們回家後堅持每天拉筋。

沒病痛的人想避免筋縮,亦可以每天勤做拉筋運動。只要平日堅持拉筋,全身會感覺輕鬆多了。

在朱增祥看來,西醫的物理治療科、脊椎神經科、骨科,對筋縮病不大瞭解,更談不上研究。這是從他衆多的病人口中得出來的結論。在他的病人中,很多曾看過各種醫生,包括中、西醫的不同科,結果是得到很多不同的病因及病名,卻沒有一位醫生能告訴他們這是筋縮症,也就無法使用最簡單——卻是最有效的拉筋方法治療了。

朱增祥有一種感覺:當西醫的骨科醫生知悉這種筋縮症,再瞭解中醫的治療方法,加上西醫學的醫療條件,很快就可以發明出一種更方便、更有效的療法。可惜大多數的西醫對中醫的理念不感興趣,也不想與中醫交一個貼心朋友,中醫也自然不會硬將這些知識送給西醫。

有人也許會問:爲什麽不把這些中醫的理念知識與同道中人交流?不是朱增祥不想,只是他仍未找到合適的物件。中醫師中有很多能人,他們已是有財、有地位(中醫中的地位),但就不易接受「三人行,必有我師」這道理。

在朱增祥看來,學難,用難,傳更難!來學的人居心何在,學好了是爲了醫人,還是爲名利?若能傳授予一心爲人民服務的仁醫,那就實在太好了。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t4135&aid=4143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