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4/16 17:26:40瀏覽5973|回應5|推薦22 | |
這次學生攻佔立法院事件,有人讚揚是民主深化,有人認為是暴民政治。雖然目前已經退場,但這個過程顯露出台灣目前民主政治的體質危機,可能讓台灣民主沈淪,也可能是提升的轉機,端看台灣社會如何面對省思。 政黨會輪替、立場會互換,台灣兩次最大規模的群眾運動,恐怕有相當高比例的民眾對於抗爭一方的基本態度立場正好是相反的,提供了我們自我檢驗究竟自己表達的是民主價值,還是黨派立場。有沒有當時非難紅衫軍上街付出太多社會成本的人士,現在稱讚學生佔領立法院的勇氣?而現在責備學生抗爭的人,過去大力支持倒扁運動?藉由這兩次的運動,提醒國人想想如何落實民主理念,不因黨派立場和事件而改變。 其次就是對於公共議題論辯的態度。幾乎所有不涉及貪瀆的公共政策,都有仁智互見的看法,不管都更、核電政策或是服貿皆然,沒有一方應該自認擁有道德高度,不可挑戰。在宣揚或堅持自己理念的同時,也要想想對方的立場也有可採之處。一旦把自己對公共政策的看法轉化成信仰,成為不可商量的定律,非要對方接受,民主政治將無法運作。 再者就是表達立場的手段,再如何堅信自己信仰的價值,也要思考使用手段的正當性和後續影響。要正當化自己的手段,可以從很多名詞或理論中找到支撐點,例如代議失靈、直接民主、公民不服從等等,但還是要思考真正用了這些超越法律規範的作法,會有哪些連鎖反應。今天甲對乙不滿丟鞋,明天丙對甲不滿丟畫框;你去圍立院,我去圍你家。如果台灣社會集體認為對公共政策的程序或結果不滿時,就有正當性去佔領政府機構,難道台灣真的要回到叢林法則的自然狀態嗎?讓打人頭取代數人頭、讓民主競爭演變成民主內戰嗎? 表達立場的語言和態度一樣重要。大家在網路上,應該都感受到了這一波服貿討論雙方彼此攻擊的強烈情緒和激進用詞,都遠遠逾越了法律界線和理性尺度,「大家團結起來,分裂台灣」。我們自豪實施民主制度這麼久,隨時把多元社會掛在嘴上,但是遇到了不同的意見,還是不能以容忍尊重來理性討論,再這樣下去,台灣最美的風景,還會是人嗎? 另外就是事實和意見的區別,大家的意見可以不同,但是必須建構在事實的基礎。先看清楚是白馬還是黑馬,再來討論白馬跟黑馬的利弊得失。服貿有沒有開放計程車司機、大陸投資者和勞工移民來台、對台灣經濟整體是否有利,那些條文不利,哪些產業受到影響等,都應該是在事實層面可以釐清的事,但我們沒有做到。進一步說,就算對台灣經濟整體有利,政府還是有責任對於被負面影響的產業和民眾,提出讓他們安心的方案,而不是自認爭取到對台灣較優惠的條件,就期待社會自動支持。況且,反服貿背後很大的因素是擔心若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市場,未來政治發展將陷台灣於不利,更是需要政府釋疑。 社會永遠會有不同意見和爭議,怕的不是這些爭議,而是我們的社會缺乏理性的態度和解決爭議的機制。大家嘴上都愛台灣,但是方式上,究竟是愛台灣還是害台灣,則需要集體智慧共同思索。寫這篇文章,目的不是在檢討別人,而希望從自省做起,過去或現在有無用雙重標準看待不同運動,發言論理時能否撇開情緒訴諸道理,對於公共政策的不同意見是否真能尊重包容、傾聽思考。自己過去沒有做到的,但願未來可以。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