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節能減碳生活
2008/07/04 05:45:44瀏覽205|回應4|推薦3

財經漫遊 別鬧了 哥本哈根
2009-12-19 中國時報 【沈雲驄】
,,,,,......

這些大官們如果只是假氣候之名,行爭名奪利之實,這場會議閉幕時就算有結論,也注定不會是世界真正的共識。氣候變遷,是個必須長期討論與追蹤的課題,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科學觀察結果,而不是政治語言的渲染;需要更正確的財富創造方式,而不是繼續陷在病態的經濟成長競賽中。窮國的官員在證明治理能力之前,沒有講大話的權利;富國除了出錢出力,也得回頭澆熄多年來不斷鼓吹的消費主義才行。

     否則,想靠哥本哈根,就讓世界既能繼續在成長競賽與消費主義中狂歡,又能不讓地球的負擔加重,別鬧了。

     (作者為早安財經出版社發行人)
========

北歐諸國並不是在跟其他國家競爭,而只是在發展自己的特色而已。所有北歐的重要產業,像芬蘭的NOKIA,瑞典的IKEA等,都和應社會的自然與人文特色相結合,也因此能創造出獨特的產品。她們的競爭力來自於本土特色的極致發揮,才能創造出高額的附加價值。這是一種「質」的競爭力,與發展掛帥國家用「量」來取勝是不一樣的。而且,也因為這些產業與自然人文結合,更能呼應節能減碳的生態原則。

 其實,從個人開始,北歐的中小學教育就聚焦在個人的自我探索。她們的中小學生都在找尋自己的興趣與方向,而不是在與其他學生競爭名次。其實,學校從來不排名次的。但是,學生並不會因為沒有名次競爭而不努力。相反地,因為她的所從事的工作都是自己喜歡的,所以都很認真愉快地工作,也表現出驚人的創造力。整個北歐的步調都很慢,因為她們內心篤定,不隨風起舞。只有清楚認識自己的人,才會有這種從容。

 在國際舞台上,我們看到北歐也表現出同樣的從容,同樣的創造力,同樣的競爭力。這與東亞以發展掛帥的國家是截然不同的。這些東亞國家都沒有充分掌握自己的特色與資產,只是拼命地追趕。量的競爭,不只浪費資源人力,更犧牲人民的生活品質。每個人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生活無味,當然也缺少創造力。社會更沒有主體與方向,而陷入一片忙亂之中。自然與人文資源都大量耗損。

 本土化,是社會主體性的建立過程。它不是意識型態,更不應該與外界的割裂與斷絕。相反地,它需要全球化,或是說,它與全球化是互補的。只有在與全球的互動中,才能找出本土的特殊性,以及這種特殊性所代表的意義,進而才有可能深化這種特殊性,並把它變成這個社會的資產與特色。這才是這個社會的國際利基或競爭力所在。國民黨高喊三通或全球化是對的,但背後必須有「本土」的觀點,才不會讓台灣在全球的流轉中消逝。主體如果不能建立,先不談政治,縱使在經濟面向上也是致命的。

 因此,在我們從事新生活運動時,除了把它當成一種省錢策略外,也要開始靜心審視自己的生活目標,慢慢體會,原來生活可以如此地簡單就可以快樂。只有內心清澈篤定之後,生活才有真正的趣味與方向,也才有創造力。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才有能力觀看全球化,並且從台灣的位置來找尋與全球的接榫點。我們會慢慢發現,競爭力原來可以不用競爭的方式來生產。這時,不只個人可以更從容生活,社會也不必陷入發展迷思中而失去方向。當然,自然生態也可以在這些改變中逐漸恢復生機。

 (作者為清華大學社會所教授)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lingwuliu77&aid=2011619

 回應文章

國土規畫必須與地震共生
國土規畫必須與地震共生
2011/03/16 03:37
與大自然對抗的結果,就是讓災情不斷大。唯有從順應自然,具體落實國土規畫,劃設環境敏感地區,凡是屬於環境敏感區域內就嚴格限制或禁止其發展,這樣一旦災害來臨時,才能降低傷亡與損失。

chinatimes2012/03/15

good news
多吃麵飯 少吃乳肉
2009/11/18 09:59

* 2009-11-12    * 中國時報    * 【諶悠文/綜合報導】

     澳洲研究人員指出,高碳水化合物與低脂的飲食法,比多吃肉類及乳製品的低醣高脂飲食法(類似「阿金飲食法」),更能讓人心情愉快。

     這項研究是以澳洲一○六名廿四至六十四歲的體重過重者或肥胖人士為對象。研究員將他們分成兩組,採取不同的飲食方式,歷時一年。

     兩組飲食方式不同,但攝取的熱量相同。一組採用高碳水化合物且低脂的飲食法,食物包括:麵包、義大利麵和米飯,這組攝取的碳水化合物是高脂低醣飲食組的十倍,脂肪則是另一組的一半。

     研究人員發現,一年後,高醣低脂飲食者,比起那些多吃肉類及乳製品者,較少出現生氣、具敵意、沮喪和煩惱等負面情緒。而兩組的減重效果並無顯著差異,平均每人減重十三.七公斤。

     研究人員說,實驗進行八周,兩組的憤怒、沮喪和煩惱都減少。但是一年後,低脂飲食組繼續保有改善後的情緒,而高脂飲食者卻回復到原本的情緒。


黑嘴端鳳頭燕鷗
「神話之鳥」
2009/08/30 06:05
馬祖獨特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全世界只剩下不到五十隻,馬祖和大陸舟山群島外的小島是世界少數可以看到牠們棲息的地方,在絕跡近七、八十年後,二○○○年重新在馬祖離島被發現,即陸續吸引外國賞鳥人士來台觀賞。 
linju的“新瓶裝舊酒”(erlingwuliu77) 於 2009-09-03 06:07 回覆:
小檔案-黑嘴端鳳頭燕鷗 全球剩五十隻

    * 2009-07-25
    * 中國時報
    * 【整理:黃如萍】

     黑嘴端鳳頭燕鷗因被認為不可能再出現,所以被稱為神話之鳥。馬祖為目前世界上可以定期觀賞到黑嘴端鳳頭燕鷗蹤影的地方,英文名字因而取為chinese crested tern。

     黑嘴端鳳頭燕鷗和一般燕鷗最大的不同,其黃色嘴的前端帶有黑色,羽毛為比較淡的灰色,額頭前頂有一大片白色,類似禿頭,頭兩端則有些許黑色,是鷗科鳥類中數量最少的一種。

     二○○○年馬祖野鳥協會會員張壽華和生態攝影家梁皆得,在馬祖中島發現四對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蹤跡,送往國際鳥會鑑定,確定就是文史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未出現的黑嘴端鳳頭燕鷗。

     鳥類專家估算,全世界黑嘴端鳳頭燕鷗可能只剩下五十隻,馬祖去年觀賞到八對,可說是黑嘴端鳳頭燕鷗一次出現最多數量的一次,今年出現最多不超過八隻。黑嘴端鳳頭燕鷗二○○○年開始在馬祖離島育雛,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有繁殖紀錄的地方。

     (諮詢對象:賞鳥專家江坤達、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課長張富生)
linju的“新瓶裝舊酒”(erlingwuliu77) 於 2009-09-03 06:08 回覆:
小檔案-黑嘴端鳳頭燕鷗 全球剩五十隻

    * 2009-07-25
    * 中國時報
    * 【整理:黃如萍】

     黑嘴端鳳頭燕鷗因被認為不可能再出現,所以被稱為神話之鳥。馬祖為目前世界上可以定期觀賞到黑嘴端鳳頭燕鷗蹤影的地方,英文名字因而取為chinese crested tern。

     黑嘴端鳳頭燕鷗和一般燕鷗最大的不同,其黃色嘴的前端帶有黑色,羽毛為比較淡的灰色,額頭前頂有一大片白色,類似禿頭,頭兩端則有些許黑色,是鷗科鳥類中數量最少的一種。

     二○○○年馬祖野鳥協會會員張壽華和生態攝影家梁皆得,在馬祖中島發現四對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蹤跡,送往國際鳥會鑑定,確定就是文史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未出現的黑嘴端鳳頭燕鷗。

     鳥類專家估算,全世界黑嘴端鳳頭燕鷗可能只剩下五十隻,馬祖去年觀賞到八對,可說是黑嘴端鳳頭燕鷗一次出現最多數量的一次,今年出現最多不超過八隻。黑嘴端鳳頭燕鷗二○○○年開始在馬祖離島育雛,這是世界上第一次發現黑嘴端鳳頭燕鷗有繁殖紀錄的地方。

     (諮詢對象:賞鳥專家江坤達、馬祖國家風景管理處課長張富生)

國家永續發展指標
台灣生態不及格
2009/08/13 04:59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2009.07.17
「水庫嚴重淤積,濕地、耕地、天然海岸等自然生態面積越來越少」,這可不是描述中國大陸、中南美洲,而是台灣生態現況。永續發展委員會今天公布「國家永續發展指標」,顯示台灣生態層面指標幾乎都不合格,背離永續。
......
 
「耕地總面積」為例,從民國77年起,台灣耕地越來越少,一年比一年還要少,這代表我國糧食需求日益仰賴進口,不利於永續發展。另外,台灣天然海岸越來越少,77年還有1059公里,但去年只剩下856公里。人工海岸卻越來越長,海岸充滿堤防、消波塊。

生態總和指數平均不合格,但國人在社會層面上的表現還不錯。例如,「每人每日垃圾產生量」逐漸降低,前年0.95公斤,去年減至0.89公斤,與民國78年差不多。

另外,「大眾運輸成客人次」也有顯著進步。交通部統計,97年國內約近14億人次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比96年多了近9000萬人次。「每人每日耗電量」也有不錯表現,從前年每人每天使用7.56度,減少至7.45度。
linju的“新瓶裝舊酒”(erlingwuliu77) 於 2009-09-03 05:53 回覆:
* 工商時報社論-面對氣候變遷要以新思維制訂新對策

    * 2009-08-01
    
....   
全球氣候變遷所導致的天候異常,具體內容並不在於年度總降雨量的增減,而在於全年不降雨的日數增加,以及降雨的強度升高。因為前者,枯水期拉長意謂著乾旱現象將更頻繁出現,水資源的調度管理也就更為重要。這其中,除了涉及農業用水、民生用水與工業用水的分配比例究竟應該是多少才算合理,更應再細分枯水期與豐水期的不同分配調度模式。尤其是枯水期,水資源彌足珍貴,各方搶著用水,滿足了民生用水,可能影響農作與工業生產;優先滿足工業用水,農漁養殖業難道就註定要當犧牲品?而堅持保留7成的農業用水,則恐怕也會遭致廣大民生的反彈。
...
看來,不論乾旱或洪澇,水資源的多寡,以及分布、分配、管理、調度,誠然是現代化政府所無法迴避的棘手問題,而隨著全球氣候變遷的加劇,圍繞水資源的相關課題,無疑將是愈來愈嚴峻的挑戰。馬政府面對此一情勢,如果還只是用舊思維舊做法,只會頭痛醫頭,水來土掩,卻不敢合理調整水價,更無法制訂一整套因應氣候變遷的完整對策,則最終將被淹沒在異常氣候的洪濤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