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永慶 - 永遠的董事長
2008/10/17 22:05:09瀏覽8222|回應12|推薦44
王永慶過世了 !
剛從新聞中得知消息時 , 雖然不覺得意外 , 但是仍然震驚 .

這位有著經營之神稱號的偉大企業家 , 與日本經營之神 - 松下幸之助 , 經常被人拿來當教材 . 兩人都有極為傑出的企業經營成就 , 也都有類似的成長背景 , 甚至 , 兩人的面貌也相當神似 . 我對於松下先生不熟悉 , 對於王董事長卻有一些與人不一樣的觀察與了解 .

三十年前 , 進入王董事長創辦的學校就讀 . 新生入學典禮上 , 第一次見到董事長 . 當時年紀小 , 傻不隆冬的 , 並沒有覺的董事長有什麼特別的 . 他在講台上給我們新生說話鼓勵 , 我在台下打瞌睡 . 不知道他講了多久 , 只記得他提到他有游泳的自我體能訓練 . 很清楚的記得他這麼說 : 有人說下雨不要游泳 , 為什麼不游 ? 外面是水 , 裡面也是水 , 沒理由的 . 不可以隨便的給自己找理由放鬆 ! 三十年過去了 , 還記得這句話 . 可惜虎仙並沒有將它運用在生活上 , 只是將它收藏起來而已 .

董事長對於尊師重道這件事 , 我只知道他對於老師很尊重 . 一年級時校長的座車是凱迪拉克 , 還配有司機 . 心裡頭想 : 哇 ! 校長的車好棒啊 ! 到了二年級換了校長 , 是原來的校長到國立藝專去當校長了 . 新來的校長的座車換了一輛車 , 美國進口的福特汽車 . 聽說 , 董事長是請校長自己挑選車子 , 沒有任何限制 , 包括價格 . 只有一個要求 - 將學校辦好 ! 當時國內對於私立學校的學費是有限制的 , 董事長補貼四分之一 , 學生們只要繳交四分之三即可 . 全體學生一律住校 , 專任老師也配有房子 , 科主任以上老師更是配有獨門獨院的兩樓別墅 . 當時學生一學期的住宿費好像是一千二 , 老師聽說是免費的 . 與一般的私立學校作法截然不同 . 對於老師的尊重 , 學生的要求與期許 , 溢於言表 .

從民國六十八年起 , 台塑集團運動會就在學校舉行 . 當時 , 除了台北體育場之外 , 全國只有我們學校操場的跑道是塑膠跑道 . 記得因為材質的關係 , 又挖起來重新鋪了兩次 . 所有戶外運動場所也都鋪上了 PU , 印象中重鋪了五次才搞定 . 實事求是的理念 , 在這些地方看的很明顯 .

傳說中 , 在台塑大樓的頂樓 , 董事長為母親弄了個小菜園 , 讓母親能做她想做的農事 . 這是真的 , 我曾經有個機會上去過 . 在與長庚醫院相鄰的側邊 , 有一處入口 , 平時管制的相當嚴格 . 我與幾個同學被邀請上去參觀 , 一部專屬電梯直達十三樓 . 上去後所看到的景象 , 與傳說中的一模一樣 . 董事長日理萬機 , 照顧母親卻無微不至 .

從小到大 , 自己也有兄弟 , 當然也看過 , 認識不少人 . 卻不能體會古人所說的 : 兄友弟恭是怎麼一回事 .  其實 , 也不太相信有人能做得到 . 畢竟 , 要兩個人都能有高尚的品德修養 , 很難的 . 總覺得是古人勉勵後世的教誨而已 . 別開玩笑了 , 那有可能的啦 !

這幾年 , 自己像樣了些 , 卻讓我真的找到了 . 王永慶 , 王永在兄弟 !

約莫二十年前 , 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中 , 看到他們兩兄弟的座車 , 一樣的品牌與車型 - 凱迪拉克 . 董事長的車號 : 155 - 0001 ,  王永在先生的車號 : 155 - 0002 . 記憶中 , 從來沒有看到 , 聽到王永在先生說過兄長的是非 . 在任何場合中 , 王永在先生永遠走在董事長後面 . 對於兄長的恭敬 , 表露無遺 . 董事長對於弟弟的提攜與照顧 , 從 " 七人小組 " 的成員可見一斑 .

今天 , 董事長的大體運回台灣 . 王永在先生也已八十七歲的高齡了 .  雖然體力很差 , 但仍然堅持站立著 , 迎接他此生最敬重的兄長回來 . 從電視畫面中看到 , 當靈柩來到他面前時 , 王永在先生放聲痛哭 , 口中呼喊著 : 阿兄 ! 我看到這裡時 , 也哀傷的流淚了 . 自此以後 , 人間到哪裡還能找到這麼濃烈且長久的手足之情啊 !

事業的成就 , 不僅來自優異的才能與判斷 . 崇高的人格修養 , 更是奠定長久發展的磐石 . 無論我們是在那一個職務上 , 董事長的點點滴滴 , 確實值得我學習 .

王永慶先生的過世 , 許多媒體都有各種面向的報導 . 在此 , 虎仙僅以個人觀點敘述 , 也藉此悼念心中永遠的董事長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tien&aid=2306786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佑伊
請您與我聯絡
2009/01/08 14:34

學長好:

我是明志校友服務組的工作人員

我幫您投稿了緬懷創辦人專刊

想請問您的本名與科系屆別

請您儘快與我聯絡

將來出刊後會寄送一本給您

我的mail:gservice@mail.mcut.edu.tw

陳佑伊 敬上   
明志科技大學 校友會
台北縣泰山鄉工專路84
電話:(02) 2908-9899 # 4074
專線:(02) 2903-0361
傳真:(02) 2904-1346


天魂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想不到城邦有這斯多的臥虎之輩-
2008/10/26 20:51
閣下對命理與國醫的精闢見解實在令我欽佩!
 
虎仙(erictien) 於 2008-10-26 20:53 回覆:
野人獻曝
見笑了

虎仙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大家
2008/10/24 20:19
虎仙寫這篇文 , 原本只是想將心中想法與大家分享 .
今天不經意的看了一下瀏覽人數 , 嚇了我一跳 .
竟然超過六千人次 !
更有許多格友留言回應 .
每次自己再看一次 , 不知不覺得又哀傷起來 .
董事長的一絲一毫我都沒有感染到 .
三十年的時光就這麼的空過 !
如何對得起  董事長當年的鼓勵與恩惠 ?
他的離去能讓我們改變什麼 ?
這或許是  董事長最後能做的貢獻吧 !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為中文請命
2008/10/24 09:58
虎仙格友, 請您設法在你的網格文章文末或文首, 附貼以下這個提示,一起推動 

為中文請命(如果以後電腦不再有注音輸入,這將影響數千萬海內外熟悉繁體中文寫作與閱讀的華人)

聯合國決定於2008廢除繁體中文為國際認可的正式語文,請上網投票反對(轉貼轉寄引用, 或複製本文的連結格址http://blog.udn.com/sslliu/2323198轉傳給你的朋友或他的email

  

你的高人氣與高知名度,  一定可使這件有意義的事完成!


太尉
學弟來報到
2008/10/24 09:57

大部分的明志人

都是畢業後混了好久

才感到的王董對我們的期待

我也是其中一個 十九屆的

跟學長問聲好了 另外 我的部落格上也貼了一篇十二屆學長感念王董的文章

學長有空請不吝指導

http://tw.myblog.yahoo.com/windcity-crazywords

虎仙(erictien) 於 2008-10-24 20:02 回覆:
我去看了 , 寫的比我好太多了 !
也有回應哦 ! 回應 ( 6 ) 就是 .

WW
好人..好人
2008/10/24 00:46
真正的好人..我是重庆的,天天关注..王老为台湾.为大陆做了好多好事哦..很敬佩...

Marcel126
等級:2
留言加入好友
同學,應該送送老董事長最後一程.
2008/10/23 00:00

同學,應該送送老董事長最後一程.10月19日 & 10月26日 我都不在台灣. 11月8日應該會回到台灣.請主動與校友會聯繫,並請轉達班上同學及有聯繫的校友.並請隨時注意學校校友網站的公佈事項.


Marcel
這種感受僅有於明志生活過的人才會有
2008/10/22 23:31

同學,這種感受僅有於明志生活過的人才會有.畢業之後,我對所有人都說 " 王永慶是我一輩子的董事長 ".到現在還是一樣.每次看到新聞也都是默默的流淚.我們應該是前後屆,也有可能是同一屆,或許是同班同學也說不定.


熊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對一代巨人的消逝,不傷感很難......
2008/10/22 11:14

讀著讀著,不禁又熱淚盈眶。

牴犢情深也好,孺慕之情也好,

經營之神也好,台灣之光也好...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真情流露...

對一代巨人的消逝,不傷感很難......



水 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在台灣很少人讓我感動了
2008/10/21 15:01

在台灣很少人讓我感動了

我平常很少看電視

那天看聯合報對王永慶大菩薩的報導

我竟然每看一篇就頻頻拭淚

眼淚沾濕了報紙

面紙都不夠我用

像王永慶這樣認真的大菩薩

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他是世界的楷模

台灣之光  台灣之驕傲

他貢獻良多

台灣政府應幫他立碑

以做為萬千人民學習之典範

                                                       

                 水 羚

虎仙(erictien) 於 2008-10-24 20:07 回覆:
董事長是一位像太陽的人
極為溫暖 , 給人帶來光明 .
他的離去
頓時像失去溫暖光明似的寒冷
寫著寫著
我又流淚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