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呂赫若-月光光
2013/09/25 09:58:56瀏覽416|回應0|推薦0

寫於2009/2/17

看了這本「月光光-光復以前」,我開始對於日據時代的文學家有了一些些興趣,一方面也是因為最近陪兒子聽臺灣歷史故事,裡頭介紹了很多日據時代的作家,而我對於這個部分還真陌生。

說真的,我對這本書的作者「呂赫若」沒有一點點認識,所以上網查了一下作者資料,在文建會臺灣大百科全書裡,有一篇介紹--呂赫若日記
呂赫若是台灣日據時代戰爭期重要的代表作家,在文學、音樂、演劇等藝術領域,皆留下豐富的資產,並被時人認為是值得期待、最有才華的作者,發表多篇精彩的作品,如〈牛車〉、〈石榴〉、〈財子壽〉等等,〈清秋〉則是日據時代作家首次出版的單行本。日本戰敗後不久,呂赫若率先發表中文創作〈月光光──光復以前〉、〈故鄉的戰事一──改姓名〉、〈故鄉的戰事二──一個獎〉和〈冬夜〉,〈冬夜〉甚至被認為是二二八事件的預言故事。而在台灣戰後初期的紛亂中,呂赫若毅然決然投身社會主義理想,最終卻讓他命喪鹿窟武裝基地,享年三十六歲。(蔡鈺淩撰寫)
「月光光-光復以前」這個故事是描寫一個名叫莊玉秋的人,因為住家被迫撤倒,必須搬家,但一家八口,食指浩繁,一般房舍根本住不下,所以莊玉秋便到郊外去找。在靠山臨河的郊外找到一間適合的房子,房東是臺灣人,但卻要求莊玉秋一家都要說日本話才行。莊玉秋為了趕緊找到棲身之所,只好答應了房東。
莊玉秋一家人搬家那天,莊玉秋一再告誡不會說日語的母親與孩子,不要開口,搬進去之後,也千叮萬囑,要他們千萬別出門,以免被房東發現母親與孩子不會說日語。
三個未上學的孩子,哪能乖乖待在家中,一天兩天還耐得住,日子一久,便趁著母親不注意,偷偷溜了出去。孩子一離開牢籠似的家,哪還顧得了父親的告誡,像鳥兒一樣吱吱喳喳個不停。房東聽見有人說臺灣話,等莊玉秋晚上回來便問他,到底是不是國語家庭?莊玉秋知道一定是孩子惹的禍,便進房將孩子痛打一頓,在一旁的母親老淚縱橫,也阻止不了孩子被關在家的命運。
母親因此日漸消沈,連妻子都覺得這種日子真的過不下去了。而莊玉秋也開始反省,為什麼臺灣人不能講臺灣話?他帶著孩子,走出戶外,仰起頭來,一面看月亮,一面大聲唱著:「月光光,秀才郎,騎白馬,過南塘。」
他知道這麼大聲唱歌,一定會引起房東的注意,但他不在乎了,即使明天要再去找房子,莊玉秋也甘願。
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總是處處被壓抑,被迫放棄自己原有的文化。什麼時候,大家才能夠尊重各個不同民族的獨特性,讓所有不同文化的民族,能夠永久傳承。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rica61329&aid=8689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