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25 22:12:59瀏覽593|回應0|推薦0 | |
前幾天在網上游走時,不經意看到一篇文章,是一個自稱為作家的人寫的,可惜我並沒有留意此人的名字,從他的字裡行間透露好像有些名氣。 那篇文章寫的是一些觀念(價值觀)問題,總的內容我不記得,引起我興趣的是文中有一段寫他小時候媽媽見他愛看閒書(課外書)很不以為然,總覺得他浪費時間作著一些不實際的事情,愛嘮叨念著他「不如幫忙洗碗的實際」。後來作者成了作家(他自己說的),有點名氣,媽媽就榮譽的分享著他的成就。他十分強調媽媽對他的事業完全沒有半點助力。不單如此,可能還有點「媽媽是在扯後腿的人」的意思。言下之意是他的成就是自己個人的努力。 有人衝著他這段話留言,很不以為然。是的,我也不會同意他種想法! 年紀越大,通過體驗和觀察,當那些青少年人,甚或成年人在數算自己父母對自己的阻隢時,其實他們不知道,自己已經在作著許多父母都干預不了的抉擇,因此,年紀越大,越有自決能力的人,越要為自己現在及未來的狀況負上責任! 表面上沒有經濟能力,沒有生活獨立能力的人,就沒有決定權,其實不是!看看小孩子們,他們可以選擇按父母師長吩咐專心學業,也可以無心向學,只顧嬉戲。有些孩子,單是一個吃的習慣,也可以讓父母頭痛不堪,那裡會把偏吃對身體不好的道理聽進耳裡。我若要舉例,恐怕舉到天光也舉不完! 一個小孩子尚且如此,一個少年人、一個青年人、一個成年人就擁有更大決定權了。從選擇面對學業的態度,培養興趣的方向、到擇業和擇偶,在在已經不是父母可以左右的,可惜,還有許多人以為父母不為他們開創好的早期條件,還有許多人把自己一塌胡塗的生活歸咎於父母。又或把他們今天成了「這樣的人都是因為父母之故」作為原諒自己選擇錯誤或沒有努力的最佳藉口! 有人會以為小孩子甚麼都不懂,不能說那是他的選擇,其實不然,就像人選擇戀愛和結婚對象,可以選擇聽取父母長輩的意見,也可以置諸不理,甚至可以對著幹,「越叫我不要跟這個人來往,我就偏要跟這個人結婚!」。很多人都知道戀愛使人盲目,卻不認為自己戀愛時需要任何忠告,這都是個人的選擇,而且當然應為自己的盲目選擇負責任。 我要說的是,在有限的處境中,在既定的環境下,人仍要有選擇的餘地。就像那位「作家」,他一定是選擇了不理睬媽媽的嘮叨依然持續看那些課外讀物,持續去寫媽媽認為沒有用的文章,後來才可以誇口是自己的努力。他不是也可以選擇照媽媽的意願放棄看課外書嗎? 在惡劣的環境下,人可以選擇奮鬥不懈,也可以選擇放棄。何況每一代的價值觀不同,有時也不能說是父母的錯,而是他們依循他們那一代的觀念去決定事情,這一代的人何嘗不是這樣? 我媽媽那一代認為女生不必讀太多書,因為反正都要結婚生子,回家當主婦,因此她對我們說,喜歡讀不喜歡讀也只會讓我們讀完小學。能說她沒有遠見?能說她不為女兒著想嗎? 我們幾姊妹都頂多讀完小六就陸續到工廠當童工。後來上夜校就是我們自己的選擇,也讓我們在轉型下的香港得以留在職場。感謝神!其中我的小妹更讓我佩服,努力學習底下,能力被老闆肯定,在所屬行業中,有好名聲,她的下屬都是大學生,並不知道上司—我的小妹根本是一個沒有學位的人。在人人都就業困難時,小妹卻仍能在不同公司挖角下,選擇就職於自己喜歡的公司。 其實,眼看現在社會富裕了,父母都盡可能提供更佳更多的就學機會,各式各樣的栽培條件給于子女,只是,幾乎所有子女都會認為這是一種壓力,而不是福氣。 幾年前看過葉特生的一篇文章,我十分認同,人若認定自己的狀況是由別人所導致的,不單養成推卸責任的態度,還累積怨恨的心,有些人就是因此終生走不出陰影,一生都不快樂! 只要堅持自己是受害者 佛洛依德模式/ 葉特生 佛洛依德教導我們怎樣消除罪咎感。 堅持「受害者心態」。不管做了什麼錯事,死不認錯,都是別人的錯。所以不斷要去尋找過往回憶,找出有誰曾經傷害過我:我的父母不懂教養,不鼓勵,只會罵,從小使我自卑;五個兄弟姊妹我排行第三,最不受重視和注意,造就我乖僻性格;我從來未進過名校,未遇過名師,讀書成績差,都怪他們;婚姻失敗,是因妻子剛好是刁蠻公主,自傲兼自私,不斷傷害我自尊,使我忍無可忍。總之,一切罪不在我,一個兩個三個,害我陷入今日境地,時運不濟,上帝也不關照。所以我不必反省和自責,也不應承擔責任。我是罪惡社會下的受害人。佛洛依德教我們解開心中苦結,用推卸責任的方法。既是受害人,這社會就欠我一個公道,所以儘管我偷呃拐騙,都不算過份,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之身而已。......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