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08 23:03:31瀏覽1324|回應0|推薦10 | |
格瑞次(Goritsy),位於塞克斯納河(Sheksna River)畔,以坐落於河邊的「耶穌復活女子修道院the Nunnery of the Resurrection」而聞名。而位於白湖畔,離格瑞次(Goritsy )七公里的基里羅Kirillov,是沃洛格達省(Vologda)的首府,以伐木業及食物加工為主要產業。「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Kirilo-Belozersky Monastery」是俄羅斯北方第二大修道院,規模僅次於白海的Solovki修道院。自十四世紀開始,畢羅斯基修道院就是北莫斯科地區,甚至全俄羅斯重要的宗教中心,加上基里羅鎮地處塞克斯納河(Sheksna River)與白湖(White Lake)的交界處,為當地的政治及經濟重地,基里羅鎮的地位不言可喻。 「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的歷史追溯到西元一三九七年,出身莫斯科的貴族St. Cyril有一次在夢中得到神諭,指引他到湖邊去尋找安詳與救贖,他由莫斯科徒步到距離七百多公里遠的畢羅斯基小鎮,在那裡建造了一座木造教堂,這就是修道院的前身。到了十六世紀,「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成為當時全俄羅斯第二富有的修道院,僅次於莫斯科近郊的三一修道院。由於「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在政經上都佔有一席之位,不但在經濟上得到皇室挹注的金援,在歷史上的內外戰爭,都得到俄羅斯皇室的出兵保護,可見其地位之崇高。 St. Cyril享年九十歲,繼任的管理者延續他的作風,將修道院修建得更為宏偉,成為信徒朝聖的地方。西元一五二九年,瓦西里王子(Grand Prince Vasily)帶著妻子Helen Glinsky到此祈求上帝賜與他們一個兒子,一年後伊凡四世(恐怖伊凡)誕生,因此「恐怖伊凡」與這個修道院有著深厚的淵源。「恐怖伊凡」長期贊助修道院,曾經四次造訪這裡,並於停留期間嚴格遵守修道院的各種戒律。 到了十七世紀,「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的聲望及勢力到達頂點,擁有眾多土地及附近六百多個村落。由於位於莫斯科北方,可抵擋來自北方外族的入侵, 修道院的圍牆愈加愈高,最高到達十一公尺,成為一座軍事要塞。西元一六七六年,尼康大主教Patriarch Nicon因發起改革,主張教會權力高於沙皇,且俄羅斯應回歸以拜占庭為主的典章規範而造成教會分裂,結果被沙皇罷黜流放到此。 「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整體分為兩部分,總共有十一座教堂,大部分的教堂都是在十六世紀建造的。環繞修道院外圍的圍牆總長七百三十二公尺,由一位法國的工程師所監督建造,所以這座圍牆的風格異於其他俄式建築,充滿了法國風,搭配修道院裡的東正教教堂,在視覺上給人一種多文化的融合感,也成為修道院的特色之一。而也是因為這座圍牆的搭建,使得修道院也成為軍事上的碉堡,抵禦了十六世紀的混亂時代,及十七世紀波蘭人與立陶宛人的入侵。修道院還有一個特色是眾多的塔樓,每一座塔樓的造型都不相同,遠遠望過去,高高低低的大小塔樓也帶來不同的視覺層次。 白湖位於沃洛格達省(Vologda)的北方,流域面積涵蓋一千四百公里,但平均深度不到四公尺。塞克斯納河匯入此湖,科浮加河River Kovzhay則由此流出。白湖因窩瓦-波羅運河的修建而改變其水文,比較低漥的地方林木茂密。湖中生長許多種魚類,因此這裡也是莫斯科北方漁產加工重地。 在俄羅斯的民間傳說中,有許多關於白湖及基里羅的故事及歌謠,年代甚至回溯到留里克大公Prince Rurik(862A.D.)之前。而至於為什麼叫白湖,西元一八零一年出版的「俄羅斯地理百科」中就提到:「白湖的湖水清澈又乾淨,而湖底的土質多是白色的黏土,暴風雨來襲時,湖底的白黏土被翻攪起來,所以湖水看起來變成白色的。」 而位於河邊的「耶穌復活女子修道院」創辦人為安得魯王子(伊凡三世之子)的妻子歐芙洛希涅Euphrosyne。她被指控謀反,因此被流放到格瑞次,並且奉命出家。她的兒子弗拉基米爾大公Vladmir則被以奪取王位的名義於莫斯科被處決。歐芙洛希涅在幾位女侍的陪伴之下展開新生活,在修道院中她更名為尤道西雅Eudoxia。她們靠著嫻熟的手工,織出精緻的蕾絲刺繡品販賣,格瑞次因此也以手工蕾絲聞名。尤道西雅的手工蕾絲目前收藏於「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物館中。 「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Kirilo-Belozersky Monastery」是今天行程的重點。我們行進的方向雖然是往北行,不過今天的天氣比起前幾天好太多了,不但天空萬里無雲,氣溫也相當舒適宜人,兩岸美景如畫,遊客們紛紛出現在甲板上,有的在船艙外的陽台上,欣賞著平常難得見到的美景,有的曬著太陽做日光浴,享受悠閒的時光。船上的廣播通知大家半小時之後就會抵達格瑞次,這時突然一陣騷動,大家紛紛跑到即將靠岸的那一邊,相機快門及讚嘆聲不絕於耳。原來河岸邊矗立著美麗的「耶穌復活女子修道院the Nunnery of the Resurrection」,映照在平靜無波,如鏡子般的河面上,修道院彷彿人間仙境。 停靠上岸後,我們驅車前往「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英文導遊帶著我們導覽,修道院在蘇聯時期被迫關閉,蘇聯解體後,原址只留一小部份維持修道院的功能,大部分的修道院遺址變身為博物館,除了展示幾世紀前修道院中的聖像及物品外,也展示附近居民幾世紀的日常用品,如陶器、鐵器、鍋碗瓢盆…等等。英文導遊笑著跟我們說,由於目前修道院只有四位修士在此服務,因此他們最歡迎男性的遊客到訪,希望這些男士們會因看到美麗的修道院一時昏頭,興起留下來出家的念頭。基里羅地區自古以精美的手工蕾絲刺繡品聞名,博物館裡也陳列著附近世代相傳的紡紗工具,在中古時期這裡家家戶戶都有紡紗車,由這些紡紗車也看得出擁有者的身分地位 - 有些紡紗車看起來非常豪華,雍容華貴,不但體積較大,作工也很繁複 ; 而有些則是小又簡陋,一看就知道出於貧窮人家。我們對紡紗車這種工具並不熟悉,但是看到它就想到「睡美人」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一個美麗的公主被詛咒的紡綞刺到了,沉睡了一百年… 世紀變遷,俄羅斯的重心移到莫斯科與聖彼得堡雙首都,「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的地位日漸式微,基里羅小鎮也轉型成一個以生產湖鹽、漁獲、與以觀光為主的小鎮,但這也顯出此地的純樸。幾世紀下來,「基里羅畢羅斯基修道院」依然美得令人屏息,在耀眼的陽光下,建築物看起來更古意盎然,幾許微風吹拂,時光彷彿停滯。 <<同步刊登於聯合電子報「旅行手札」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