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7 05:31:28瀏覽148|回應1|推薦0 | |
心靈獨奏(Soloist)和擁愛奇蹟(Living Proof)一樣,是由真人真事改編成的電影,拍得不是很好,難有票房,但是整個電影後面所帶來的人與事叫人十分感動,後者拍的是乳癌新藥研發的故事,前者拍的是洛杉磯遊民的故事,一般吃喝玩樂汲汲營營的觀眾是否關心這種話題? 不知道,不過,如果你已介中年,人生有得有失過,縱使娛樂價值不高,心靈獨奏(Soloist)仍是很好看。
片中有兩位男主角,一位是小勞勃道尼所演的專欄作家史帝芬羅佩茲(Steve Lopez),一位是傑米福克斯所演的納安尼爾艾爾斯(Nathaniel Ayers)。史帝夫,洛杉磯時報專欄作家,離婚,中年,電影一開場,就騎腳踏車摔車受傷,就醫後腫著半邊臉回到報社,大家都忙於工作,抱怨不賺錢的報業,沒人花時間表達關心。
這不單單只是劇情,這是個真實故事,在真實的世界裡,史帝夫把他所認識的納安尼爾及遊民中心的事寫出來,連續登在報紙專欄中,獲得讀者很大的迴響。納安尼爾和其它所有的遊民一樣,本來也有一段美好人生,來自不錯的家庭,擁有獨特的天份,但是在某個地方出了差錯,成了遊民。上天可能和納安尼爾開了個玩笑,在他人生才開始要發光的時候,在1971年進茱莉亞音樂學院就學後,得了精神分裂症,時好時壞,很不穩定。有一位女士讀到專欄,把塵封多年的大提琴寄到報社,指名給納安尼爾,幫助他在30年荒廢琴藝後,重拾演奏貝多芬曲目的樂趣。
史帝夫心灰意冷的坐在家中,前妻過來安慰他,這一段對話很能觸動人心,我寫下來給讀者看:
史帝夫錯置了幫助人的目標---不是起死回生,而是默默相伴、適時援助、不求成果。
他前妻說 :「你阻止不了那場地震,你無法改變洛杉磯,你也永遠治不好(納安尼爾)艾爾斯。只要當他的朋友,陪伴他。」
洛杉磯有9萬遊民,是一個人們不了解及害怕的世界,從遊民中心主任嘴中說出了一個我現在才知道的道理:他(們)不需要治療,他們需要的是朋友。在真實的世界裡,納安尼爾和馬友友是茱莉亞音樂學院同期的學生,他們之間不是很熟,但是互相認識的。有一年(我猜是2008年前三年,大概是2005年吧),馬友友在迪士尼音樂廳演奏,納安尼爾和史帝夫去聆聽,會後,納安尼爾和史帝夫到後台找馬友友,馬友友先去應付記者,叫他們等一下,還說納安尼爾可以拉拉他的大提琴。馬友友說在音樂的世界裡,納安尼爾是他的兄弟。
這幾年經濟不景氣,街上遊民增加,其中不乏大學生、碩士、老闆,...他們曾經擁有美好的歲月,只不過是人生一個彎沒跟著轉過去,變成現在這個樣子。此片中對於遊民的關懷令我有如見證到老天的慈悲,久久不能自已。如果有一天真的世界變得不美好了,最值得驕傲自豪留戀的將不是我們建造的文明,而應該是我們所擁有的 Humanity。
謹將該片最後的旁白寫給讀者看 :
這部片的導演 Joe Wright,英國人,他導過的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我印象深刻,不單單是導演技巧的優美,觀眾如果注意一下,他大量使用古典鋼琴樂風陪襯寬廣英國鄉間莊園的影像,氣勢磅礡,代表他的電影很懂得善用古典樂所帶來的聽覺震撼,放大意境,想像空間無限。在阿瑪迪斯(Amadeus)之後,我很少看到如此善用古典樂的電影。
如今在心靈獨奏裡,我再度懷念了古典樂之美。小時候學了五年鋼琴,琴譜厚厚如人高,從小,是中視的維也納之夜節目伴隨我的成長,打開了我的世界觀。然而,私校升學壓力之大,我放棄了,只把琴當作消遣。沒有數小時連續的苦練,我的手指漸漸失靈。年輕時所有的流行古典樂,我倒背如流,隨口哼來。如今,結婚生子之後,忙於吃喝玩樂汲汲營營的賺錢人生讓我越來越遠,通通忘了。
註 : 本文中的三張照片均取子Flickr網站,分別是真實世界中的Nathaniel Ayers(納安尼爾艾爾斯)、Steve Lopez(史帝芬羅佩茲) and Orlando Ward(Director of Recovery Services -- Midnight Mission) 遊民中心主任。在此向他們致敬。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