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09 05:19:16瀏覽1239|回應5|推薦47 | |
銅像的製作﹕銅金屬在人類文明史上已經有數千年﹐遠自商代而下﹐世界各地留傳下來的銅器﹐都被收藏在博物館裡受人欣賞或指指點點。還有更多的銅器被送回鎔爐重新打造成兵器或日用品。
銅像的製作受歡迎的原因是﹐它在細微末節處較石雕容易﹐也更容易組合。由於合金技術的進步﹐銅像已從最初的銅+錫﹐演進到加入不同的金屬如﹕鋅﹑鉛﹑鎳﹑鐵﹑銀﹑銻…統稱為銅像 Bronze, (主要的成份為銅﹐約為八成左右)。傳統銅像製作是整體灌模﹐巨型的銅像工程尤其艱鉅。晚近的金屬銲接技術使現代銅像製作更為方便。 銅像的意義﹕藝術創作通常受到廣大的欣賞﹐比較經得起時代的考驗﹐但是英雄銅像的命運就各有千秋﹐天堂地獄一線間。
近年備受關注的蔣公銅像﹑國父銅像在台灣受辱﹑被毀﹐代表著一群不同理念的人發洩情緒的行為。比照台灣光復脫離日本統治後的雕像風景﹐那些日本佔領者雕像都被國父和蔣公取代。相信當時也曾引起很多人傷感罷! 放眼世界﹐遠的不說﹐伊拉克的哈山立像在巴格達被拖倒的鏡頭﹑列寧雕像在俄國﹑烏克蘭各地有的被炸個洞﹑有的被推倒…從電視新聞報導中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英雄的定義﹕ 關於英雄﹐最美的定義應該推給蘇格蘭人長居英國的作家卡萊爾所著《英雄與英雄崇拜》Thomas Carlyle (1795-1881)《On Heroes and Hero-Worship》。卡萊爾是馬克斯時代的人﹐所以列寧還沒有出現在書中﹐不過卡萊爾把英雄一詞擴大解讀﹐超出一般人對政治軍事範圍的統治者強人而延伸到哲學﹑宗教﹑藝術領域﹐最顯著的功勞應該感謝他寬廣的胸襟﹐把但丁﹑莎士比亞和回教的莫罕莫德列入英雄一族。這在當時的西方文明是相當勇敢異類的。 住在西雅圖﹐讓我接觸到一些不同的視野﹐ 例如這座列寧銅像。
當初﹐雕像藝術家沒有把列寧鑄成思想家和哲學家而把他鑄成一位革命家﹐
當時有一位在當地任教的美國藝術家Lewis Carpenter看了可惜﹐他認為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藝術創作﹐透過朋友的幫助與市政廳交涉﹐並且典當家產用貸款把雕像買下﹐運回美國。教授因車禍去世之後﹐家人為了還債﹐把雕像租給富有波西米亞氣息的 Fremont 區供市民欣賞。
最初也曾受到不同政治理念居民的反對﹐後來少數服從多數﹐主流群眾還是讓他留存下來。每年在不同的時節﹐雕像被裝扮起來﹐時而掛滿彩燈﹑時而被畫成小丑﹑有時又給他穿上奇裝異服…「飛夢社區」每年夏至的裸體自行車化裝遊行Solstice Parade世界聞名﹐
流浪到此的列寧也融入於人群中了。
*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