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08/05 13:36:51瀏覽64|回應0|推薦2 | |
農曆七月談鬼月鬼不軌
鬼月,或稱農曆七月,一直被視為一年中最神秘且充滿禁忌的時期。然而,從歷史記載來看,鬼月的由來和傳統背後有著豐富的文化與宗教背景,並不全然與恐怖或不祥有關。我們應該透過歷史的鏡頭來揭開這神秘的面紗,並以平常心來看待這個月份。
鬼月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道教和佛教的信仰。道教認為,農曆七月是鬼門開啟的時期,陰間的靈魂可以短暫返回陽世,因此需要進行祭祀來安撫這些孤魂野鬼。佛教則有「盂蘭盆節」的傳統,這是一個表達孝道的節日,佛教徒會在這一天祭拜祖先,並供養僧侶,以祈求祖先能夠脫離苦海。
除了宗教背景外,鬼月的形成也與社會和季節性的原因有關。農曆七月正處於炎熱的夏季,人們普遍認為這個時期容易引發瘟疫和疾病,因此民間便形成了一些禁忌,如避免夜晚出門、不要進行大型活動等,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我們應該以理性的角度來看待鬼月。這個月份承載著更多的文化與宗教意涵,而非無形的恐懼。理解鬼月的由來,我們會發現它反映了先人對自然現象和生命循環的敬畏與尊重,而不僅僅是迷信和禁忌。
鬼月的傳說與流變
有些傳說認為鬼月的概念來自於明太祖朱元璋。據說,朱元璋為了專有農曆七月的祭祀,派人假冒道士賣符,謠傳七月是不祥的「鬼月」。然而,這種說法並沒有歷史依據,更多只是民間流傳的故事。
另一種觀點認為「鬼月」來自於商曆七月,這與清朝時所流傳的民間口訣《天元五歌》中提到的「古來天子七月喪」有關,但這裡的「七月」並非指農曆七月,而是七個月的意思。因此,鬼月的概念在中國文化中並沒有明確的根源。
事實上,「中元節」源自於佛教對地官大帝生日的信仰,後來與道教的盂蘭盆節結合,成為超度孤魂野鬼的重要時刻。這些觀念演變成今日華人的共同習俗。
現代鬼月的形成與臺灣社會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獻中對於農曆七月有「巧月」或「瓜月」的稱呼,並沒有「鬼月」的說法。東漢《四民月令》、南北朝《荊楚歲時記》、清代《萬有曆書》等重要的日曆書中也沒有提到鬼月的概念,這表明在中國文化中並沒有此習俗。
然而,在臺灣,鬼月的概念則逐漸形成,這與臺灣移民社會的歷史背景有關。由於歷史上的漳泉械鬥、原漢對立、抗荷、抗清、抗日等事件,導致了大量死傷,社會上建立了許多如「大眾爺」、「萬善公」等無主祭祠。為了安撫孤魂,臺灣在清代晚期開始形成普渡死難者的大型祭祀活動,並在日治時期被正式稱為「鬼月」。
因此,鬼月其實是現代社會的產物,並不是古老的傳統。理解這段歷史,我們就能以更理性和科學的角度來看待鬼月,避免過於緊張或迷信。
結語:
現代人在面對鬼月時,可以把這段時間看作是一個反思和感恩的機會,尊重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以理性和科學的角度來理解和詮釋這些習俗。當我們用開放的心態來看待鬼月,它就不再那麼神秘和令人畏懼,而是充滿了智慧與人文關懷的時刻。
作者簡介:
奧剛能量命理師葛志鵬老師,擁有25年命理授課經驗,以一分證據一分信仰為信念。服務客戶遍及台灣、大陸(北京、上海、珠海、橫店)、澳洲、美國、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身兼作家與企業命理師,致力於以專業知識助人解惑。
#奧剛能量命理師 #葛志鵬老師 #能量奧剛訂製 #農曆七月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