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09/08/14 09:06:45瀏覽359|回應0|推薦12

是太極拳推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兩個互相作用,用內勁與對沾連的動作。

  粘勁是練太極拳的基本功內勁,是太極拳的中庸之勁。與對方接觸後不先不後、不頂不丟,實質上是以吾勁敷蓋在對方勁力上,好像對方一人在練推手。敵進我退,敵退我進,敵浮我隨,故沉我松。

  太極拳是一種短打拳種。要求能寸勁擊發,著何處何處擊。因此,是技擊的前提。粘得牢,才算懂勁。只有粘貼住對方,才能充分發揮太極拳的短打技能。

  太極拳名家陳微明指出:太極拳手若粘不上人,就談不上用。他認為是太極拳技擊的要素,練拳要終身求它。

  粘勁須得在推手中追求。《拳經總歌》的開頭兩句,指出了求粘勁的方法與途徑。縱放屈伸人莫知,諸靠纏絲我皆依。

”“諸靠指的是推手八法,是兩人手臂互靠,用推手八法粘貼纏繞以練習懂勁和放勁的技巧,通過嚴格、正確、反復的練習,不斷提高技術水準,達到人不知我,我獨知人的高級推手技術水準。

  推手時上肢畫圈纏絲,下肢隨上肢前進、後退移換重心,在不頂不丟的原則下,運用三根九防線的粘貼適應動作。不論是單推手還是雙推手,是定步推手還是活步推手,初練時,特別要注意粘點皮膚靈感。

通過粘接受資訊傳遞,採取行動的應激反射。久練,功夫加深,這個應激反射過程,也隨之加強。求粘勁,大腦的思維是關鍵。

接受資訊傳遞,辯證思維傳遞接收如閃電,應激反射如雷霆,對來自內外的各種感覺、視覺、聽覺,大腦要做出果斷的正確回饋,意導人體各器官,各組織協調工作,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

推手時的聽勁、懂勁來自粘勁。沒有粘就沒有膚感,因此,雙手要起到接收情報作用。

推手時,先在手,後在身,做到處處能粘、處處能隨,不丟不頂。

隨人之動而伸縮、進退。練時要遵循舍己從人的原則,處處能察覺和順應客觀的變化規律。

動作圓轉自如,從人仍能主宰於我,不失我之中正不偏,就能制人,並且不被人制。

 

( 興趣嗜好運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bisu50&aid=2973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