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3 03:03:10瀏覽3517|回應16|推薦159 | |
自從去年 (2010年) 在媒體上看到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巨幅動上河圖之後,便深深地被那古往今來的魔力所吸引,中華文化已進階到另一個嶄新的紀元。終於,在2011年的夏天,台北的花博爭豔館,能展出《智慧的長河-會動的清明上河圖》,一圓我之前無法親臨上海觀賞之憾。 為何《清明上河圖》如此讓人印象深刻,成為中國的代表名畫之一?乃在於其繪圖的橫長捲軸模式,猶如一捲錄影帶的一段段停格,引領觀眾進入九百多年前 (12世紀) 北宋的繁華都市-汴京 (現今開封) 的各種時節的生活景象。 曾經不只一次在路上聽見人們指著《富春山居圖》為《清明上河圖》,其兩者畫風迥異,八竿子打不著,雖然心裡暗笑著,但卻深自認為,《清明上河圖》果真是國人最熟悉的中國畫作之名。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寫實風格長卷畫,描繪了古代中國城市生活的盛況。最初由宋代宮廷畫師張擇端繪製,後被歷代所模仿,約莫20至70多種版本。其中較著名的是明代的仇英版與在台北故宮收藏的清 院本《清明上河圖》。 在台北的展示,因為聚焦於清明上河圖,為求展示完整詳實,除了張擇端放大版本為核心之外,特別商借明代仇英版及清 院本,帶觀眾穿越歷史,感受中國古代城市風貌,體會古人生活智慧與情趣,更能近距離體會不同版本的奧妙之處。 ↓下圖最上方為張擇端版本,中間為仇英本,下方為清 院本,可以看出,原版的篇幅是比較短的。 ↓左邊展示明代仇英版本,右邊則是清 院本《清明上河圖》。清 院本《清明上河圖》。可能是因為此畫為台北故宮所收藏,所以觀賞的民眾比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圖》少一些。 ↓清 院本《清明上河圖》,是由清朝畫院的五位畫家於乾隆期間 (1736年) 完成,集合各家所長之界畫作品,除了原本張擇端版的概念之外,再加上明清兩朝的特殊風俗,如踏青、表演、戲台等等娛樂活動。同時,由於西洋畫風的影響,街道房舍,均以透視原理作畫,並有西式建築列置其中。 ↓這是張擇端版所沒有的末端宮廷內部景象。畫中的假山水與庭園,用色豔麗美觀,讓人體驗到明清時期國家繁盛的氣氛。 ↓明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 仇英版《清明上河圖》採用青綠重彩工筆,描繪了明代蘇州熱鬧的市井生活和民俗風情,此版《清明上河圖》很可能參照了張擇端的構圖形式,但細微處體現了江南水鄉特有的生活情致。 ↓用色十分鮮豔的版本。 ↓這是虹橋及漕運的景象。和清 院本一樣,這邊已經明顯地和張版的不同。 ↓在畫軸的末端,和清 院本一樣,描繪出了宮廷內的景象。 ↓人物更多,畫面處理更為細緻。 ↓華麗的宮廷建築。其實仇英版的畫作,雖然更為細膩,但我覺得整體美感不若清 院本,意境又不如張擇端本。 整體的展示空間,設計上以畫卷為核心,圍繞「紙、文化、畫」這三個元素來展開,形式上以「紙質」的造景與畫軸的還原為特色,配合中國書畫中「留白」等手法,營造「引人入畫」的感受。 ↓北宋 開封 《清明上河圖》描繪的背景是北宋都城開封。北宋時期,此處水道遍佈,包括前代開鑿的汴河,是「水陸要衝,運路咽喉」。北宋建都開封,使開封的經濟、文化進一步發展,人口超過百萬,商業與手工業空前繁榮,並且帶動了發達的海外貿易,使開封成為「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之區,是當時名副其實的國際大都市。(參照展場文字) ↓這一區簡介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觀賞重點,以郊野、過橋、街道和鬧市等主題,帶領觀眾進入畫中賞析的情境。 《會動的清明上河圖》由上海水晶石科技公司耗時兩年製作而成。在製作過程中,人物是最重要的組成元素,製作團隊在6公尺高、110公尺長的螢幕上投射出逾千人物,日景出現691名,夜景377名。製作團隊先比對畫中人物,進行分類和建模,並諮詢專家意見,補強衣飾形態和顏色,然後開始畫面的佈局,讓所有人物的動作銜接順暢,彼此走位不重疊與穿插,再加上特效、燈光和配音的運用,方能重現北宋首都汴京人民的生活景象。(參照展場文字) ↓走過這個布幔空間,就是巨型《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展區。 ↓這......這真是太神奇、太壯觀了!! 張擇端 (1085-1145年) ,字正道。宋徽宗工時供職翰林圖畫院,專工界畫宮室,尤擅繪舟車、市肆、橋樑、街道、城郭。當時的翰林,其地位猶如現今的中央研究院,而宋徽宗著重文藝書畫,制訂許多相關規章,因而傳世不少高品質的書畫。 而界畫,是中國畫的一種,在作畫時使用界尺引線,一般用於畫作較工整的內容。雖然界畫在中國畫的評價上,不算太高,總讓人覺得是工匠死板板的畫法,缺乏中國畫的意境之美,但在張澤端的畫作,卻難能可貴的看到了意境,他細微的觀察市井小民的生活,利用中國畫獨有的散點透視法,將眼見的一幕幕景象,融入畫作之中。 《清明上河圖》,「清明」二字,許多人認為是清明時節,但其實有更多的證據顯現是代表北宋的政治清明之意,因為畫作中有許多場景並非清明時所能見到的。而「上河」,也有諸多說法,是汴河的上游,是天子腳下的第一河,或是上河市逛街之意。 ↓汴河柳。宋人會使用汴河柳捆紮起來放置河堤裡,以固定堤防。故事一開始,由鄉村到市郊,透過騾隊的導引,領著觀眾逐漸進入畫作。 ↓轎子隊伍。剛掃墓回城的轎子隊伍,僕人走於前頭開道,不讓轎中女主人拋頭露面。街道的兩旁路人,都要讓路給轎子過,也可以看出轎上人的身份應是十分地尊貴。 ↓王家紙馬。販售香燭的「王家紙馬」,店門前有一座用紙錢疊起城樓閣形狀,為紙錢冥鏹。 ↓漕船。漕船為運貨船隻,裝設能調節角度的桅杆,以穿過橋底。汴河漕運對汴京城經濟的發展和繁榮具有十分重要意義,通過汴河,不但可與富庶的江南直接的連結,而且可以與東南沿海一帶以及物產豐富的四川地區產生間接的交通。宋朝的造船業很發達,如在西元997年,官方造船便達3000多艘。(參照展場文字) ↓每隔三分鐘,會轉換一次日 (夜) 的場景。畫作中的人物和人數會出現差異。 ↓這個場景是畫作的中央處,其中有許多極富趣味的景象。 ↓過橋景象。虹橋上忙亂的過橋情景,汴河水勢過急,大船的船身橫置,桅杆未能完全放下,船到這裡無法由縴夫牽引,眾人手忙腳亂的,感覺十分緊急。有趣的是,還配合著吆喝聲。 ↓中國古代的市集,往往沿著橋的兩側營業,商品包羅萬象,真可謂應有盡有。有趣的是,這場景在義大利的威尼斯和佛羅倫斯也看得到呢。 虹橋。採用巨大木質製成拱形大橋,因形狀如彩虹,又以紅色顏料裝飾,故命名虹橋。《東京夢華錄》中記載:「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鹱,宛如飛虹。」 觀賞《清明上河圖》,如果能搭配南宋孟元老所著的《東京夢華錄》文字敘述宋朝的庶民生活景況,更能體會其畫中的精髓。 ↓十千腳店。此處酒樓門前寫著「十千」,取的是李白《將進酒》裡「鬥酒十千恣歡謔。」的名句。夜晚的燈光打上,別有一番風味,好似現今的夜市一般熱鬧。 ↓第一次看到小孩子看中國畫這麼仔細的,原來是這有趣的畫面吸引他們。製作團隊特別加入這原作所沒有的劇情,一位穿紅衣小孩跑出來追小豬,從橋頭追到橋上,樣貌逗趣可愛。 ↓酒樓內的場景,描繪得十分細緻。 ↓城門樓與駱駝商隊。高大蘶峨的城門樓上有一面大鼓,旁邊有打鼓人的鋪席與枕頭,但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座坊鼓樓或者是汴京城裡的過街樓。另外,以駱駝運送將中國商品運送至塞外,反映當時商業貿易的興盛。原作中在此處存在的叫花子被省略了。 ↓虹橋旁的路人在晚上會放水燈。 ↓孫羊正店。孫羊正店樓高三層,門前縛紮彩樓歡門,店前人來車往,熙熙攘攘,後院的一角堆滿了酒缸。正店是規模最大,且有釀酒許可的酒店。有點像現今的旗鑑店。除了「正店」以外,汴京還有多到「不能遍數」,被稱為「腳店」的中、小酒樓。《東京夢華錄》中提到的一百多家店鋪中酒樓和各種飲食店就占了半數以上,真是民以食為天。(參照展場文字) ↓夜晚的孫羊正店,是畫中燈光最豪華的店面。 ↓說書。在酒店旁有處說書攤,為民眾公共娛樂活動之一。宋朝商業繁榮,城鎮不斷發展,市民階層地位日益上升,市民文化崛起。出現了很多切合市民階層口味的表演藝術,如說書、戲曲等。(參照展場文字) ↓香料鋪。店鋪的廣告上寫著「劉家上色沉檀香」。宋朝海外貿易發達,商船活躍於東亞、東南亞,乃至阿拉伯、地中等地區。主要出口絲綢、瓷器、茶葉、銅鐵、漆器等;主要進口香藥、犀角、象牙、珠寶等。(參照展場文字) ↓店家在夜晚會將桌椅挪到外面擺放,讓民眾更容易到訪,招攬生意。下圖的左邊可以看到一口井。井一般都是公用的,到井旁打水的時候,張家長李家短的,自然形成了一個交流的平台,所謂「市井」就是這個意思。井呈田字形,井台後有夯土築的矮牆,防塵土刮落井中。 右下方為「久住王員外家」。此處是一家客棧,當時有很多趕考的學子常住在此,宋太宗時,汴京人口已號稱百萬。其中還包括各國的使節、商人、僧侶等。 ↓趙太丞家。太丞是太醫丞的簡稱,宋代的醫官可以從事第一職業,給普通百姓治病。 汴京人有所謂「病福」之說,就是因為看病方便,而且醫術也較高明。(參照展場文字) 到了這裡,已是畫作的末端,感覺仍意猶未盡,也許,作者未將宮廷景致畫出,是讓觀眾自己想像其美好,或者是尊崇其帝王的隱私生活。 ↓畫作下方則利用投影,營造河流 (汴河) 流動的樣貌,仔細看,其中還有石頭陪襯,更顯其流水的真實。 ↓從畫作末端的視角來看全景。 ↓黃金畫全版 這是按北京故宮張擇端真蹟以1:1比例製作,重現千年文化藝術。純度為999千足金,黃金膜特殊用紙,裱褙於絲綢布上,捲曲自如,不斷裂、不褪色,可永久保存。這幅黃金清明上河圖,是會場主推的紀念商品。 ↓虹橋 以高密度保麗龍為素材仿古制結構建置的展示品。「虹橋」是一種具有獨特結構,造型優美的古代橋樑,為實用、輕便的木造技術的例證,體現了北宋匠師精湛的技術造詣和大膽的首創精神。它是由兩組樑木系統由外而內交叉搭置而成。兩組系統以橫貫全橋寬度的橫木交織,套疊在一起,整合後的兩組系統使整體結構穩定,形似彩虹,故名「虹橋」。(參照展場文字) ↓雖是模型,但拍起來真的蠻美的。 ↓這裡走過去就是紀念品專區了。 ↓這邊提供了漕船場景和立人像框供民眾拍照。 ↓會場外還有票根優惠活動,可購買畢卡索和手塚治虫特展優惠套票。 ↓這是我買的兩本紀念品-「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導覽手冊」和「繁華之城東京夢華錄」。 說到觀後感,筆者覺得主辦單位很用心,讓民眾透過圖文的精闢解說,快速的瞭解《清明上河圖》,更由於利用高科技的構圖和投影技術,將這幅中國名畫,以動畫方式呈現,拉近了民眾與國畫的距離,加深了賞味國畫的印象,這是一種新的突破,一種國畫普及化的運行方式。 透過這一次的展出,相信更多人會分得清《清明上河圖》和《富春山居圖》的不同,以及觀賞的重點及時代背景,也讓年輕人認識到除了西洋繪畫如畢卡索、夏卡爾、莫內和梵谷等畫家,還有中國繪畫的張擇端、仇英和黃公望等畫家,如此一來,也達到了文化傳承的效果了。 這是一次難忘的觀展歷程,也是值得推薦的展覽。 -------------------------------------------------------------------------------------------------------------------------------- s.t.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