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0/28 07:55:43瀏覽350|回應0|推薦2 | |
談禪觀、義學與戒律 高雄分會 郭美香整理心得 一、禪觀:「禪觀」是生命體驗與生命改造的工程,這是一個基本定義。「禪定」最主要的關鍵處在於先修停心,這只是技術面,而禪觀指停心的技術面與界分別觀的工程面,在此兩個交融當中產生的生命觀境叫做「禪觀」。 在南傳佛教、原始佛教的定義中,「禪」是思惟修、靜慮、功德叢林。「靜慮」是雙重語,妄想心停住是為「靜」;塵境現前不起邏輯思考反應則為「慮」。此一定義與現在所說的禪定有很大的差異。所謂禪定就是停心,假如只有停心而沒有工程面,則是共外道禪,是進入四禪八定的領域;若能加以工程面的指導,透過工程面與技術面的交融,則能引發顯現生命觀境,從初果開始一路可直到四果,乃至證阿羅漢。不要把工程面當技術面修,「生命觀境」是在停心以及界分別觀的前提之下,相互交融產生的生命觀境,由六塵境界引發三法印的生命現象,此三法印的生命現象是真實生命。「生命觀境」指的是能夠引發三法印的生命現象,此意味行者將要進入淨土,若再更進一步即是要入法界了。
二、義學:
將生命觀境加以記錄的材料我們稱為「義學」。何謂「佛說」是指大乘經典絕對是「佛」所說。 「佛」是指覺悟的人,是大徹大悟的人,所以進入法身位的都可以稱為佛,這是「佛」的基本定義。悉達多太子是應現的化身佛,當他入滅以後就是報身佛了。現在是釋迦牟尼佛的報身在起作用,這個觀念與定義,一定要能清楚明白。 「經」它是記載生命的體驗、生命觀境的紀錄,故而經典是義學。「禪觀」是創造第一手資料的動力,「義學」是第一手資料的紀錄。第一手資料才是符合真理的,這部分我們稱為「義學」。
三.戒學: 「戒」是佛所制定的。「律」是所有道場的規矩,包括各道場所定的清規、規約,這些都可以稱做「律」,所以戒律特別強調的是「開、遮、持、犯」。 以現代的觀點來談戒律,戒律即是組織、制度、經營與管理,包括了古代的典章制度,即現今的組織章程,這些都是要幫助我們趨向三法印的,讓生命觀境能現前而且能夠安住於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裡。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