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薄伽梵歌 / 摩訶婆羅多
2018/09/23 22:11:08瀏覽2480|回應0|推薦13

薄伽梵歌  /   摩訶婆羅多

《薄伽梵譚》,又稱為薄伽梵頌、薄伽梵卡、薄伽梵歌、博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經典,敘述了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中的一段對話,也簡稱為神之歌。

梵語भगवद् गीता羅馬字 Bhagavad Gītā英譯 Song of God漢語意譯 神之歌、主黑天之歌 博伽梵歌的字面意思是「主之歌」或「神之歌」,這裡的主或者神就是黑天,博伽梵相當於上帝,梵相當於聖靈。博伽梵歌是印度教的重要經典與古印度瑜伽典籍,為古代印度的哲學教訓詩,收載在印度兩大史詩之一《摩訶婆羅多》中(位於Bhisma-Parva章節的23–40),也簡稱為《歌(Gītā)》。它是唯一一本記錄神而不是神的代言人或者先知言論的經典,共有700節詩句。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今譯為「博伽梵歌」。

薄伽梵歌是 印度教聖經之一,為古今印度社會中家喻戶曉的梵文宗教詩。此詩原為大史詩《摩訶婆羅多》第六篇中的一部份。作者與成書年代均不詳。學術界對此書的成書年代有甚多異說,而所推定的時間,大約是在西元前一千年,到西元後四世紀之間。這篇詩歌原是博伽梵派的聖典,由於博伽梵派的教主被認為就是《吠陀經》中的毗濕奴神,因此它被吸收到正統婆羅門圈內。此書對於印度思想界有莫大的影響,而且是近世印度思想家的精神支柱。體裁系採取對話方式,藉阿朱那(Arjuna)王子與黑天(Krişna)兩人所作的問答,論述在既存的社會制度之中,必須毫無私心的各盡本分,以及應對唯一的神作絕對的歸依與奉獻。由於所含攝的思想極為紛歧,因此在哲理與實踐、信仰與現世的關聯上,常有矛盾與不統一之處,但是其中所述及的道性與離欲解脫的光明,最符合印度人的所好,因而成為全印度教徒的福音書、信徒的座右銘,至今仍是印度人早晚讀誦的經典。

《博伽梵歌》顧名思義是一段詩歌,一共有18章,主要解釋了「真理」的五大概念:自在、存在、元素、職責和時間,宣揚無我的行為。

第一章(在庫如雪查戰場上閱兵)第一章描述了阿朱那與黑天之間在俱盧之野戰爭前,在戰場上的對話。當時的阿朱那看見許多親戚朋友都在敵對陣營,感到難過而困惑,決定不再戰鬥。

第二章(博伽梵歌內容提要)第二章講阿朱那向正在充當他馬車夫的黑天尋求指導。黑天對阿朱那的勸導採用了許多印度教基本的宗教信念與概念,黑天教育阿朱那只有身體能被殺死,而永恆的自我是不朽的,作為戰士有義務通過戰爭獲得達摩。

第三章(行業瑜珈)第三章里阿朱那問道如果知識比行動更重要的話為何還要戰鬥,黑天強調為了更大的善而恪守職責,行動比結果重要。黑天說:「不帶罪業的阿朱那呀!我已解釋了,這世上,覺悟我的人分兩類。有些傾向於通過經驗和哲學思辨了解我;另一些則傾向於通過奉獻服務認識我。單終止活動,並不能遠離業報;只靠棄絕,也無法達到完美。人皆無可奈何,被逼以物質自然形態的本能衝動活動。因此,誰也休想停止活動一刻。遏制活動的感官,心意卻不離感官對象,是為自欺。誰如此,便稱偽善者。相反,誰以心意控制感官,以活躍的感官從事奉獻活動,而且沒有依附,便崇高得多了。履行賦予給你的責任,因為行動比不行動好。不工作,甚至不能維持物質軀體……親愛的阿朱那,不遵守《吠陀經》所賦定的祭祀犧牲制度生命必然充滿罪業。耽於滿足感官,虛耗生命而已。然而,在自我中找到快樂,在自我中找到啟迪,而且,僅在自我中,便找到欣喜和滿足--完全的滿足:這樣的人,再無責任」。

第四章(超自然的知識)黑天講述他轉世多次,為了保護虔誠者毀滅不敬者而傳授瑜伽。黑天說:「當你如此得到了真知灼見,便會認識,一切生物不過是我的部分--他們全在我之中,而且屬於我。即使你是惡中之惡,一旦登上超然知識之舟,便能渡過苦海。熊熊的火焰焚木成燼,阿朱那呀,知識的火焰也焚物質活動的業報成燼」。

第五章(有為瑜伽——卡摩瑜伽)阿朱那問道放棄抑或行動更好,黑天認為兩種選擇都可能有益,黑天說::「抱著薄伽梵的意識練卡摩瑜伽,不再執著,那就高明多了」。

第六章(數論瑜伽)黑天傳授了沉思的正確姿勢和實現三昧途徑。黑天說:「所謂棄絕,即是瑜伽--上接至尊。人除非棄絕感官快樂,否則不能夠成為瑜伽師。對初習八重瑜伽的人,工作是手段;對已到達瑜伽境界的人,停止一切物質活動才是手段。棄絕一切物質慾望,活動而不為感官滿足,不追求結果,可算到達瑜伽境界」。

第七章(對真理的認識)黑天傳授了知識瑜伽。黑天說「全然知覺我,心意依附我於是徹底了解我一無疑惑……我是一切,但巋然獨立。我不在物質自然的形態之中。整個世界被三種形態(善良、激情、愚昧)所蔽,對我一無所知。而我,超越這三種形態,並且,無窮無盡。物質自然的三種形態就是我的神聖能力,很難克服。皈依我的人,卻輕而易舉地超越了。惡徒顯然愚昧,是人類的渣滓。知識被假象盜去,又帶有邪魔的無神論本性,他們不會皈依我……無智慧者,不認識我,以為我至尊人格神奎師那以前是非人格的,現在才以這人格性的形體出現。由於知識淺薄,他們不認識我的高等本性--我不變和至高無上的本性。我永不向愚昧無智慧者展示自己。對於他們,我被自己的內在能量所蔽。因此,他們不認識我,儘管我無生,永不犯錯。阿朱那呀!我是至尊人格首神,知道一切在過去發生的事情,知道一切現在正發生的事情,也知道一切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我認識一切生物,但誰也不認識我」。

第八章(秦達至尊)黑天定義了梵和業報等重要概念並解釋了如何接近至尊上帝。黑天說:「不能毀滅的超然的生物稱為梵。生物的永恆本性稱為精神知識。跟發展物質身體有關的活動稱為業報。體困生物中的俊傑呀,變化不止的物質自然稱為不免一死的凡世;包括所有半神人如日月之神在內的主的宇宙形體稱為上帝,而以超靈形式居於每一體困生物心中的至尊主稱為祭祀之主。誰臨死離開身體時,想著我,本性立即跟我相同。這是無可置疑的……上帝比一切偉大,可通過純粹的奉獻接近。他雖住在自己的居所中,卻遍存萬有,一切都在他之內」。

第九章(最機密的知識)黑天向阿朱那展現他與宇宙為一體的神身。黑天說「我以人的形體降臨世上,愚人向我冷嘲熱諷。他們不認識我的超然本性和超越一切存在的至高無上的領域。迷惑的人被邪惡和無神的觀點吸引,受了蒙蔽,他們追求解脫,培養知識,進行業報活動,全是徒然的……我就是儀式、祭祀犧牲、供奉祖先的獻品、治病的草藥、超然的唱頌。我就是奶油、火、祭品……我是目標、維繫者、主人、見證者、居所、庇所、最親密的朋友。我是創造,也是毀滅。我是一切事物的基礎,我是休止的地方,我是永恆的種子……即使人幹了最可惡的事情,只要從事奉獻活動,也可算聖潔,因為他的地位確當……心意恆想著我,頂拜崇奉我;全然專注於我,那麼,你肯定到我這裡來」。

第十章(表現瑜伽——至尊者的富裕)黑天描述了他是一切根源的表現。黑天說:「認識我無生、無始,是一切世界的上帝,那麼,雖在眾人之中,卻不受蒙蔽,遠離一切罪惡」。

第十一章(宇宙形象)黑天應阿朱那的請求展現了他的宇宙形體。黑天說:「我就是時間,世界最大的毀滅者。我到來要毀滅所有人。除了你們般度諸子,這裡雙方戰士均將喪生……親愛的阿朱那,為我作純粹的奉獻服務,遠離以往活動的污染和心智推敲,泛愛一切生物,必能接近我」。

第十二章(奉獻瑜伽)黑天講述了奉獻瑜伽。黑天說:「控制不同的感官,對生物一視同仁,努力為一切生物造福,以此全然崇拜非人格的絕對真理--未展示的、在感官知覺之外的、遍存萬有的、不可思議的、固定不能移動的,如此,最後也能接近我……只要將你的心意專注於我--至尊人格神,將你一切的智慧奉獻給我。如此,毫無懷疑,你常活在我之中」。

第十三章(自然、享受者、與知覺)黑天講述了自然、享樂者和知覺。黑天說:「謙卑、不傲慢、不用暴力、容忍、真純、接近真正的靈性導師、清潔、穩定、自製、棄絕感官享樂的對象、排除假我、認識生、老、病、死的不幸,不依附妻兒家庭等等,苦樂時皆心平氣和、對我不斷作純粹奉獻、常去幽寂的地方、遠離一般大眾、承認自覺的重要,對絕對真理作哲學研究--這一切我在此宣布為知識,與此相反的就是無知……據說,自然本性是一切物質活動和結果的原因,生物則是這個世界上各種不同苦樂的原因」。

第十四章(物質自然的三種屬性)黑天講述了物質自然的三種形態。黑天說:「物質的全體稱為梵,是誕生的始源。我使梵受孕,一切生物始能誕生。琨緹之子呀!你須了解,各種各類的生物在這個物質自然中誕生,始能存在,而我就是撒下胚種的父親。物質自然有三形態:善良、情慾、愚昧。生物跟自然接觸,即受三形態的條件限制。無罪的人啊!善良形態比其他兩形態純粹,啟蒙教化,使人遠離一切罪惡業報。處於善良形態的人培養知識,但受快樂概念的條件限制……完全從事奉獻服務,在任何情況都不會墮落,就立即超越物質自然的形態,並且到達梵的境界」。

第十五章(至尊者的瑜伽)黑天用植根天堂象徵物質存在的樹比喻。這棵樹會被「脫離之斧」砍斷,就不能前往黑天的永恆國度。黑天說:「有一棵榕樹,根向上枝向下,葉就是吠陀頌歌。認識這棵樹就認識吠陀經。這棵樹的枝椏上下伸展,受物質自然三形態所滋養。小枝就是感官對象。這棵樹也有向下生長的根,受人類社會的業報活動束縛。這棵樹的真正形體在這個世界無法知覺。誰也不知道這棵樹終於哪裡、始於哪裡、基礎在哪裡。然而,意志堅定就可以以脫離為武器,砍倒這棵樹。如此一來,人就須找尋一個地方,到了就不用回來,而且可在那裡皈依上帝。萬物始於上帝,而且從太初以來,就依存於上帝。無錯誤的概念,不求虛榮,放棄虛假的關係,理解永恆,去除物質慾望,免於苦樂的相對,了解如何皈依上帝,就可到達永恆的國度」。

第十六章(聖潔及邪惡的本性)黑天描述了人類的神性和罪性。並講到要放棄色慾、憤怒、貪婪和依靠聖經行事才能正確行事。黑天說:「無懼、凈化存在、培養靈性知識、樂善好施、自我控制、舉行祭祀、研習《吠陀經》、生活刻苦樸素、不用暴力、誠實、不嗔怒、棄絕、心境平和、不挑剔別人的錯誤、富同情心、不貪婪、慷慨、謙遜、決心堅定不移、有魄力、寬大、堅毅、潔凈、無羨無妒、不貪慕虛榮——這些超然品質,巴茹阿特之後呀,屬於天賦神聖本性的聖人。驕傲、自大、嗔怒、自負、苛刻、無知——這些品質屬於邪惡本性,菩瑞塔之子呀!超然的品質帶來解脫,邪惡的品質造成束縛。般度之子呀!不必憂心忡忡,因為你生下來就有神聖的品質……有三扇門導向地獄,就是色慾、憤怒、貪婪。每一個理智的人都要放棄之,因為這三個大敵只會引誘靈魂墮落……一個人應通過聖經的規範,了解什麼是責任、什麼不是責任。了解了這些規範和守則後,就得身體力行,逐漸提升自己。」

第十七章(信仰的分類)黑天講述了信仰的三種類型。黑天說:「體困靈魂按照所處的三種不同的自然形態,信仰也劃分三種:善良的、情慾的、愚昧的……在善良形態的人崇拜半神人;在情慾形態的人崇拜惡魔;在愚昧形態的人崇拜鬼魂和精靈……一切生物所吃的食物也根據物質自然之形態分為三類。祭祀犧牲、苦行、布施也如此……軀體的苦行包括:崇拜主、敬奉梵、靈性導師,尊敬象父母一樣的尊長。潔凈、樸素、獨身、不用暴力也是軀體的苦行。言語苦行包括說真話,說有益的話,並且不說冒犯別人的話。一個人也該定時背誦《吠陀經》」。

第十八章(結論——完美的棄絕)黑天叫阿朱那捨棄一切達摩,僅僅聽從黑天才是最完美的生命,最終成功說服阿朱那參戰。黑天說:「祭祀犧牲、布施、贖罪苦修等活動不應放棄,反應進行。實際上,祭祀犧牲、布施、贖罪苦修甚至會凈化偉大的靈魂。這一切活動進行時應不祈求結果。菩瑞塔之子呀!進行時應視之為責任。這就是我最後的意見……快樂來自感官與感官對象的接觸,開始時好象甘露,最後卻象毒藥;這種快樂據說屬於情慾形態……心意平和、自我控制、苦修、純凈無垢、容忍、誠實、智慧、知識、對宗教虔誠--這些都是梵賴以工作的品質……主是一切生物的源頭,而且遍存萬有。一面履行責任、一面崇拜主,就達到完美的境界……只有通過奉獻服務,人才能真正認識上帝。通過這種奉獻,全然知覺上帝,就能進入神的國度……放棄所有宗教,只要皈依我。我會把你從罪惡中拯救出來。不要害怕。」

印度哲學家薩瓦帕利·拉達克里希南認為《博伽梵歌》最重要的要義是第十一章55節「為我做工的人、為我生存的人、敬拜我的人,不被束縛,遠離一切生物的敵人,接近我,啊,潘達瓦」。其他要義還有第十章第8-11節「我是靈性和物質世界的根源。一切皆由我流生。完全認識這一點的智者,為我作奉獻服務,全心全意地崇拜我。純粹的奉獻者常想著我,他們的生命皈依我。他們得到極大的滿足和喜樂,互相啟迪,談話也提及我。誰恆常以愛心奉獻我、崇拜我,我便給他真正的智慧,讓他能走近我。我居於他的心中,由於惻憫之情,以知識的明燈,摧毀那無知的黑暗。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yNMg5d.html

薄伽梵歌
薄伽梵歌(梵語: भगवद् गीता 轉寫:Bhagavad Gītā),字面意思是「世尊(指黑天)之歌」,學術界認為它成書於公元前五世紀到公元前二世紀,是印度教的重要經典,敘述了印度兩大史詩之一的「《摩訶婆羅多》(Mahābhārata)」中的一段對話(位於《毗濕摩篇》的 23–40),也簡稱為神之歌 (Gītā)。《摩訶婆羅多》中敘述的事件導致了現在的喀歷年代的到來,在這個年代的開始--大約五千年前,主黑天向他的朋友兼奉獻者阿周那講述了《薄伽梵歌》。它是唯一一本記錄有關神的資訊而非神代言人或者先知言論的經典。
薄伽梵歌被多數印度教徒視為神聖,雖然是詩史的一部分,卻也被視為奧義書之一,總共有 700 句,分成 18 章。

《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典籍之一,也是印度教最主要的經典是一部神學書,出自史詩《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 的第六篇的〈毗濕摩〉 篇;其內容是神的啟示和神授的功理;講述的是古代印度的一場大戰之前,大神克里希納和王子阿周那的對話。這些對話中蘊含著瑜伽的哲理。毗耶娑 (廣博先人) vyasa,相傳是史詩《摩訶婆羅多》的作者,但歷史真實性難以考證。薄伽梵歌顧名思義是一段詩歌,描述了阿周那與黑天之間在俱盧之野戰爭前,在戰場上的對話。當時的阿周那看見許多親戚朋友都在敵對陣營,感到難過而困惑,因此向正在充當他馬車夫的黑天尋求指導。黑天對阿周那的勸導,採用了許多印度教基本的宗教信念與概念,而且他也向阿周那展現他與宇宙為一體的神身,最終成功說服阿周那參戰。

薄伽梵
薄伽梵,在佛學中稱之為如來。梵文為 Bhagavad。佛地論云:「薄伽梵者,謂薄伽聲。依六義轉:一、自在義;二、熾盛義;三、端嚴義;四、名稱義;五、吉祥義;六、尊貴義。」惟由薄伽梵而來之薄伽梵歌或博伽梵曲,則遠在佛教或佛學之前,即已流行。此薄伽梵歌或博伽梵曲,在梵文中名 Bhagavad-gida,此乃印度古典歌曲、哲學泉源、正教文獻、修行法典。印度國父甘地,在其一生中,即懷此一書於衣袋內,時時取閱,無時間斷。而一般之印度人士,亦多能誦讀。

薄伽梵在薄伽梵歌中,又被稱為克西拏。此克西拏之字義為黑,亦可譯為:「大地之成就。」據考證,在印度歷史上,有克西拏此人,乃雅達婆族之一族長。在薄伽梵歌曲一書中,薄伽梵其人,更被尊稱為:何逸多、雅達婆、宇宙主等等,一共有十八個別名。

目前世界翻譯此 Bhagavad-gida 一書者,幾不可勝計。在英、美、法、德等國,則每一國皆有十數種譯本之多。而以英文譯註此書者,更屬可觀,其中譯本凡四十四種,另論註與疏解等凡九十種,我國之譯此書者,為徐梵澄與程兆熊。在近代歐洲譯本之中,最早出版者為英人查理士.威爾金斯 (Charles Wilkins) 所譯,其時為西元一七八五年。這裏選的是周賓凰的譯述

在此薄伽梵歌曲一書中,又可稱為「克西拏如是說」,內敘印度古時,有句盧國國王,乃一瞽者,名狄多羅史德羅。其子妥威檀那不肖,惟其弟班卓之子班荼縛等皆賢,但被流放於外,凡十三年。其時雅達婆國國王名克西拏,即薄伽梵,與句盧王友好,欲作調停。但句盧內戰爆發。薄伽梵遂謂「求助於其軍隊者,不能求助於彼;求助於彼者,不能求助於其軍隊」,於是妥威檀那獲其軍隊之助,而克西拏則助班荼縛軍,並為其將阿瓊那駕車。惟阿瓊那欲退卻,克西拏,即薄伽梵乃於陣前說教,促其奮勇直前,結果大勝而復國,此正所謂「援之以道」。阿瓊那之名,字義為白,其母向雷神祈禱而生彼,彼在此書中之別名,凡十七,如孔底子、左臂子弓、波南多波等等。彼亦此書主角之一。薄伽梵說道,而彼則力行,終於復國。此薄伽梵歌曲一書凡十八章,先由阿瓊那之疑惑與懊惱開始,隨即由克西拏以詩的形式敘述真知與篤行,以至「聖教應用」為結論。

角色簡介
1. 阿周那(梵文:अर्जुनArjuna),是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摩訶婆羅多》中普遍被認為最重要的一部分《薄伽梵歌》便是阿周那與化身為他的車夫的黑天(毗濕奴的一個化身)進行的對話。
2. 毗濕奴(梵文:विष्णुIASTViṣṇu),也譯為毘紐笯、毘濕紐、維濕奴、維修奴,較確切的音譯應為威世怒,其他稱號有訶利(Hari)、幻惑天王、那羅延,佛教稱為那羅延天或遍入天,印度教三相神之一,梵天主管「創造」、濕婆主掌「毀滅」,而毗濕奴即是「維護」之神,印度教中被視為眾生的保護之神,其性格溫和,對信仰虔誠的信徒施予恩惠,且常化身成各種形象拯救危難的世界,印度人大多信仰濕婆和毗濕奴。
毗濕奴最早出現在《梨俱吠陀》,其特色是三步就能夠走遍世界,象徵太陽於上午、中午、下午的人格化。在早期文獻中,毗濕奴的地位並不高,頂多是因陀羅的助手,後來地位逐漸上升,成為印度教主神之一,與梵天、濕婆齊名。

毗濕奴的坐騎為迦樓羅,妻子是吉祥天女,印度教的毗濕奴派(Vaishnavism)專門供奉他,全印度有1000多座廟宇。
毗濕奴經常以象徵著無窮、無限的深藍色皮膚的相貌出現,擁有四隻手臂,並騎在神鳥迦樓羅或坐在蓮花上。四支手臂分別拿著不同的神器:法輪、法螺、蓮花,以及金剛杵。另一常見的形象,則是毗濕奴橫躺在千頭巨蛇「舍沙」(阿難陀龍王)身上,從肚臍中長出來的蓮花誕生出創造神梵天,而吉祥天女則隨侍在身邊。
毗濕奴作為保護者和維持者擁有許多化身,化身的種類和數量在不同的資料表現不同,其中最著名的十大化身,分別是:

魚(摩蹉),從洪水中救出人類始祖摩奴;
龜(俱利摩),眾神攪乳海時作為攪棒曼陀羅山的底座;
野豬(筏羅訶),從海中拱起沉沒的大地,殺死魔王金目;
人獅(那羅希摩),消滅魔王金床;
侏儒(筏摩那),三大步跨越天地,從三界中趕走魔王跋利,只把地獄留給他;
持斧羅摩,三七二十一次殺光人間侵犯婆羅門利益的剎帝利;
羅摩,誅殺十首魔王羅波那;
黑天,消滅那伽之王迦梨耶、提奴迦、波羅蘭缽妖怪,擔任阿周那的御者;
釋迦牟尼,引誘惡人,使其自墮地獄;
迦爾吉(白馬),在這個「爭鬥時」結束之際毀滅罪惡的世界。

章節概述
薄伽梵歌總共由18章組成:
1. 阿周那要求黑天將戰車停在兩軍之間。當阿周那看到親友在敵軍中,便失去了勇氣而決定不再戰鬥。
2. 黑天告訴阿周那,唯有肉體才會死亡,永恆的自身則是不朽;身為一個戰士,應依法擔起戰爭應負的責任。
3. 阿周那問,既然知識比行動來的重要,那為何他要參與戰鬥。黑天強調依法執行責任的重要性;但是不可執著於其結果,才是正確的行動準則。
4. 黑天向阿周那揭示,祂已經活了好幾世,一直教授著瑜伽,保護虔誠的人,懲罰為惡之人;提示行動或不行動的準則,並告訴阿周那追隨靈性導師教導的必要性。
5. 阿周那問,到底是行動好還是不行動好。黑天回答,棄絕行動和以奉獻精神行動一樣能得到解脫,但後者會更容易達到解脫的目的。所謂以奉獻精神行動,即是不執著於行動的結果,不為感官與外物接觸的快樂或悲傷所惑,譬如蓮花之出污泥而不染,只為求自身的清淨而行動。
6. 黑天描述冥想的正確姿勢以及達到三摩地(禪定)的過程。
7. 黑天教授知識的道路。
8. 黑天定義梵 (Brahma)、最高靈性(adhyātma, (karma) ātma, 最高存在(adhibhūta)和最高神靈(adhidaiva 等術語的涵義,並解釋如何在死亡之時憶念衪而達到永恆無上的住所。
9. 黑天解釋何謂萬有內在神論 (Panentheism), 「一切皆在我之中」,以此方式在任何情況下都憶念著衪。
10. 黑天描述何以衪是一切物質及精神世界的源頭。阿周那接受黑天是至高無上的存在,因為過去的聖者亦曾如是說過。
11. 在阿周那的要求下,黑天向阿周那展現了宇宙的形體 -- 一個「神的示現」,面對各個方向,放射光芒如千萬個太陽,並包含了各種生物及物質。
12. 黑天描述虔愛瑜伽(Path of Devotion/Bhakti Yoga)之途。
13. 黑天描述自性、神我和意識。
14. 黑天描述自然物質的三屬性:憂、喜和暗。
15. 黑天描述一棵像徵性的樹木,根在上葉在下,代表物質的存在。此樹必須以利斧砍斷,如此對於感官的繫著才能切斷,而達到無上的住所。
16. 黑天說明神聖及邪惡兩本性;要達到最高的目的,吾人必須放棄色慾、憤怒及貪婪。藉由覺悟及經典的訓示來辨別正確和錯誤的行動並奉行不悖。
17. 黑天說明無論人的信仰、思想、行為、甚至吃東西的習性等等,都與物質三屬性相關。
18. 最後,黑天要求阿周那放棄其他的信仰,只皈依黑天,他形容這是人生最究竟的完美。

博伽梵歌目錄及各章簡介
第一章 在庫勒雪查戰場上閱兵
五千年以前,在印度一個神聖的地方庫勒雪查有兩隊軍隊結集準備開戰。一邊軍隊的主將阿朱納要面對有朋友及親屬組成的敵人,對方是由他伯父狄達拉斯韃王壞心腸的兒子杜約丹拿領導。在兩隊軍隊中阿朱納因為同情心而不勝感概,於是便詢問他的戰車夫克里虛納為什麼他不能夠執行作為戰士的任務和作戰。

第二章 梵歌內容提要
在這第二章中克里虛納責備他的朋友阿朱納為什麼他不去執行一個戰士的任務,阿朱納向克里虛納皈依及拜他為師,向他學習靈魂是永恆的和身體只是短暫的,行業瑜珈--或是沒有期望享受工作結果地工作也在這裏有所解釋。

第三章 行業瑜珈
在這第三章中再進一步解釋不依附結果地工作的科學。這樣的工作是對至尊的奉獻,只是出於責任而沒有任何物質報酬的期待。

第四章 超自然的知識
在第四章中開始至尊主他自己親自敘述主的超然活動。超然知識是通過一個使徒傳遞系列沒有變更地傳下來的,不同靈性進步的方法在這裏撮要,它們全部都終極地指向接受一個真正的靈魂導師、向他服從地詢問、作出服務而瞭解絕對的真理,主克里虛納宣稱一個在知識中的人能夠看到的所有的生物體都是他永恆的僕人。

第五章 行業瑜珈--克里虛納知覺行動化
這一章所解釋的是克里虛納知覺實際的應用,在克里虛納知覺中工作便是以神是主人和靈魂是他永恆僕人的完整知識去工作。在這一章中可以實際地知道怎樣去喚醒一個人蘊藏的克里虛納知覺。

第六章 數論瑜珈
這一章解釋了八重瑜珈體系(阿士當格瑜珈),也將巴帝瑜珈和陰陽瑜珈比較,結論是最高的瑜珈是一個冥想著和一愛和奉獻心侍奉克里虛納的人。

第七章 對真理的認識
這一章完整地描述了克里虛納知覺的本性。克里虛納是充滿著所有富裕的,他怎樣展示這些富裕也描述了;還有的是四類依附克里虛納的幸運的人和四類永不皈依克里虛納的不幸的人也在這一章被描述。

第八章 秦達至尊
主克里虛納在這一章裏回答阿朱納不同的問題,由什麼是婆羅門開始,主也解釋了因果、獲利性活動、奉獻性服務與瑜珈原則,與及奉獻性服務的純潔狀況。

第九章 最機密的知識
薄伽梵歌的這一章被稱為教育之王,因為這是所有以前解釋過的哲理的要素。現在主說這第九章包括瞭解靈魂與身體之間的分別;所有機密知識之王便是對神的奉獻性服務。

第十章 至尊的富裕
在這一章裏主向阿朱納解釋他特別的富裕與及展示。

第十一章 宇宙形象
這一章揭示出主是萬物之原。整個宇宙由主克里虛納向阿朱納展示,阿朱納深信克里虛納是萬物之原與及超靈存在於每一個人的心中。

第十二章 奉獻性服務
我們從這一章中知道在各種絕對真理的覺悟程式中,巴帝瑜珈或奉獻性服務是最高的。如果一個人真的想要得到具有至尊無上性格神首的聯誼,他便要參與奉獻性服務。這裏也解釋了領向完整成就的不同階段。

第十三章 自然、享受者、與知覺
這一章描述我們怎樣來到這個物質世界,與及怎樣通過獲利性活動、知識的培養與及奉獻性服務的培養而將自己解脫。雖然我們有別於物質的身體,但是我們不知怎樣怎樣地卻與他關連起來。

第十四章 物質自然的三個形態
在這一章中具有至尊無上性格的神首解釋物質自然形態是什麼,他們怎樣操作,怎樣束縛,與及怎樣得到解脫,一個瞭解這一章的人會達到完整的階段。

第十五章 至尊者的瑜珈
物質世界與靈性世界的關係在這一章中有揭示。兩類型的人被條件限制了的靈魂與及解脫了的靈魂在這裏也有解釋。

第十六章 聖潔及邪惡的本性
這一章描述了聖潔的人及邪惡的人的品質。他們的哲學與及他們將會達到的目的也有述及。結論是一個不嘴碎追隨經典所定下`守則的人被稱為邪惡的人;一個忠心追隨經典訓示的人被稱為聖潔的人。

第十七章 信仰的分歧
這一章解釋了祭祀、苦修及佈施的執行上有不同類型的信仰。結論是任何對沒有信仰所做的事情是不恒久的和在這一生及下一生中都沒有用處。

第十八章 結論 - 完整的遁棄
所有的教導都在這一章中撮要,生命的目標是遁棄與及達到超越三個物質自然形態的超然地位。這可以通過完全向具有至尊無上性格的神首史裏克里虛納皈依而達到。

名人書評部分摘錄
薄伽梵歌就好象是整個王朝與我們說話,不是細小沒有價值的,而是偉大的、平靜和貫徹始終的,一個古代的智慧所發出的聲音,在另一個年代和氣氛中。引起默思和置予索繞著我們的同一問題。” — 美國哲學家 魯杜·華杜·愛默生
由世尊 A.C. 巴帝維丹史達華米巴布巴所作的薄伽梵歌譯本是一部天才的靈性著作,具有高超的哲學性主題,深入感受,有力及佳妙的精撰和注釋,我不知道應當多讚揚博伽梵歌的譯文和大膽的解釋呢,還是那盡豐饒的意見。就算是譯文,梵歌也極其雋美,我從來沒有讀過一本這樣具有權威性的梵歌,這是一本純厚的譯著作,我大力推薦這部書給所有興趣與梵文和印度文化的學生,在現代人的知識及倫理生活方面,這本書將會在未來有一段長遠的時間占著重要的地位。” — 沙利葛含·肅基拉博士 華盛頓喬治市大學 語言學系助教
當我閱讀博珈梵歌的時候,我詢問自己神怎樣創造這個宇宙。其他的一切事情看來都是多餘的了。” — 美籍科學家 阿爾拔·愛恩斯坦

前三章簡介
第一章在庫勒雪查戰場上閱兵

狄達拉斯韃說:「山齊耶啊!在朝聖的地方庫勒雪查結集後,我的兒子們和班杜的兒子們都想參戰,他們幹了些什麼?」

山齊耶說:「王啊,杜約丹拿王看過班杜之子所集結的軍隊後,便到他的老師跟前開始講以下這些話。」

噢,我的老師,瞧這班杜兒子們的偉大軍隊,這樣技巧地由你聰明的徒弟杜巴達的兒子所安排。

在這軍隊中有很多英雄的弓箭手,在作戰中可以比得上彼瑪和阿朱納;也有偉大的戰士如尤尤當拿、維瓦達和杜巴達。

那邊有偉大、英勇、孔武有力的戰士如狄斯達格度、車格坦拿、葛西瓦劄、普努芝、昆提寶耶和酒巴亞。

那邊有強大的尤大曼猶,很有力量的嘔達卯耶、蘇巴達的兒子杜吧蒂的兒子們。所有這些都是偉大的戰車戰士。

啊,最佳的婆羅門,讓我報告給你聽,有特別資格領導我們軍隊的將領名字。

人物有如你本人,彼斯瑪、幹拿、基伯、斯瓦譚瑪、維幹拿和名叫布理斯喇瓦的桑瑪達陀的兒子,都是戰場上的長勝將軍。

還有許多其他的英雄都準備了為我而獻出他們的生命。他們全部都配備有各式各樣的武器,他們都在軍事科學上很有經驗。

我們的力量是不可估計的,而我們是完全受祖父彼斯瑪的保護;至於班達瓦兄弟的力量,只是由彼瑪很小心的保護著,是限的。

現在你們全體都要向祖父彼斯瑪作出支持,在軍隊的陣形中站好你們個別的戰略性要點。

於是彼斯瑪,庫勒王朝偉大英勇的長者,武士們的祖父,吹起他那響亮如獅喉貝殼號角,使杜約丹拿感到歡騰。

隨著,貝殼響號、角笛、喇叭、鼓和號角都在同一時間被吹奏起來,複合的聲音變的非常喧囂。

在另一邊,主克里虛納和阿朱納同時坐在由白馬拉的戰車上,吹奏起他們超然的貝殼響號

跟著,主克里虛納吹起他那名為班查真耶的貝殼響號,阿朱納吹起他那名為迪瓦達壇的貝殼響號;而彼瑪--那個做艱巨吃力工作和食量龐大的人,吹起他那名為保烈湛的恐怖貝殼響號。

尤帝斯棣拉王(昆提之子)吹起他名為安南達維齊耶的貝殼響號;那古拉和沙哈迪瓦分別吹起名為蘇可徹和曼尼普斯巴伽的。偉大的射手嘉時國王,偉大戰士施汗第、狄斯達端拿、維瓦達和未曾被征服過的徹耶基、還有杜巴達、杜巴蒂的兒子們和其他戰士,如蘇哈達的兒子。國王啊,他們都很充分地武裝和分別吹起他們的貝殼響號。那些貝殼響號的聲音變的很喧囂激昂,在天空和地面上震盪著,使到狄達拉斯達兒子們的內心也不禁震*起來,心膽俱裂。

國王啊,在那時侯阿朱納,班杜之子,坐在他的戰車上,他的旗幟上有漢奴曼的徽號,他正在拿起弓準備射箭,他看著狄達拉斯達的兒子,國王啊,阿朱納對赫斯克沙(克里虛納)講了這些話:

阿朱納說:「啊,沒有錯誤的人,請將我的戰車駛靠兩陣的中間,好使我能夠看到那些人在場,那些人想戰爭,和那些人意圖在這場大戰中與我對敵。」

讓我看看那些來到這裏參戰,想討好壞心腸的狄達拉斯達兒子的人。

山齊耶說:「啊,伯拉達的後裔,住克里虛納這樣被阿朱納致言以後,便將那最好的戰車使進兩隊軍隊的陣中。」

在彼斯瑪、當拿、和全世界所有其他的首腦人物面前,主赫斯克沙說:「啊,巴達,你看,所有庫勒族的人都齊集在這裏。」

那裏阿朱納可以在兩陣的軍隊中看到他的父親們、祖父們、老師們、舅父們、兄弟們、兒子們、孫兒們、朋友們,還有他的岳父和祝福者全都在場。

當昆提的兒子,阿朱納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親戚和朋友之後,由於同情心驅使而變的十分感動,跟著便說了以下的話:

阿朱納說:「我親愛的克里虛納,看到我的朋友和親戚全部都在我眼前處於戰爭狀態中後,我感到四肢在震顫,口在幹沽。」

我的身體在發抖,我的頭髮直豎,我的弓幹地瓦從我的手中滑下,我的皮膚在發燒。

我現在再不能站在這裏了。我正在忘記自己,我的心意仿佛,我只能預見罪惡,啊殺死妖怪克斯的人。

我並不覺得在這場戰爭中殺了我的族人有什麼好處,我親愛的克里虛納,我也不想得到任何跟著而來的勝利、王位和快樂。

啊,高文達,當我們想要的人,都排列在陣前時王位、幸福、或甚至生命本身對我們來說又有什麼用呢?啊,瑪瑚蘇丹拿,當老師們、兒子們、祖父們、舅父們、岳父們、孫兒們,襟兄弟們和所有的親屬們都準備放棄他們的生命和財產而站在我們的面前時,縱使我會生存,我為什麼要殺他們呢?啊,眾生的維持者,我並不準備與他們作戰,就算以三個世界的代價為交換也不願意,更何況是這個地球呢?如果我們殺戮了這些侵犯者,罪惡會降臨在我們身上。所以殺死狄達拉斯達的兒子們和我們的朋友是不正常的。我們得到什麼?啊克里虛納,幸運女神的丈夫,我們有怎能會殺戮了自己的族人後感到快樂呢?

啊,贊納丹拿,雖然這些被貪婪征服了本心的人認為殺害家庭和與朋友作戰爭執並沒有什麼不妥,而我們這些知道這是罪惡的人,為什麼還要幹這些事呢?

隨著王朝的毀滅,永恆的家庭傳統制度被毀滅了,家庭的其他分子便作出各類非宗教的事情。

當非宗教在家族中盛行的時候,啊克里虛納,家庭中的婦女便會墮落,而從女性的污染而來的,啊!韋施紐的後裔,便是不想要的後代。

當不想要的人口增加後,家庭和破壞家庭制度的人都處於地獄一般的狀態中。在這些敗壞了的家庭裏,再沒有對祖宗的水和食物祭。

由於家庭毀滅者的惡行所有各樣的團體計畫和家庭福利活動都因此而受破壞。

啊!克里虛納,人類的維持者,我縱使徒傳遞系列中聽到那些破壞家庭傳統的人常常住在地獄中。

啊!我們被為了享受皇室快樂的欲望所驅使而試圖去做的極大的愚蠢罪行是何等奇怪。

我想讓狄達拉斯達的兒子們殺死我,手中沒有武器也沒有反抗,比和他們交戰還來得好。

山齊耶說:「阿朱納,在戰場上說了這些話後。變把他的弓箭放在一邊坐在戰車旁,他的內心充滿了悲哀。」

這樣便結束了巴帝維丹達對博伽梵歌第一章有關於在庫勒雪查戰場閱兵的各節要旨和內容

第二章 全文內容提要
山齊耶說:「瑪瑚蘇丹拿(即克里虛納)看著阿朱納在極大的悲愴、充滿同情心和眼淚盈盈中,於是便說了以下的話:」

至尊的人「博伽梵」說:「我親愛的阿朱納,為什麼這些不純潔的東西會降臨在你身上呢?他們不適宜於一個知道生命漸進價值的人。他們不會帶引到更高的恒星而只會帶來惡名。」

啊,彼利妲之子,(不要屈服於這種使人墮落的無能。這對你並不適合,拋棄你心中的軟弱站起來吧!啊,敵人的懲罰者。

說:「啊,殺死瑪瑚的人(即克里虛納),我怎能夠在陣上以弓箭還擊那些如彼斯瑪與當那那樣值得我們崇拜的人呢?」

在這個世界上乞求為生比以我們的老師們偉大靈魂的生命換取來的生活好的多。雖然他們有敵意,但是他們究竟是長輩。假如他們被殺的話,我們的勝利品變會染上血跡。

我們也不知道那樣比較好--去征服他們還是讓他們征服。狄達拉斯達的兒子們在這戰場上正站在我們的面前,就算殺死了他們,我們也不願意過活。

現在我對我的責任感到迷惘和因為軟弱而失去了一切鎮定。在這情形下我要求你清楚地告訴我什麼是對我最好的。我現在是你的門徒,和一個向你歸依了的靈魂。請指導我吧。

我沒有辦法趕走這正在使我的感官幹沽的悲愴。就算贏得一個在地球上沒有匹敵的王國和有著天上半人神般的尊貴,也不能使這悲愴消滅。

山齊耶說:「這樣說完以後,阿朱納,敵人的懲罰上者,告訴克里虛納道高文達,我不參戰。跟著便不再做聲。」

啊,伯達拉的後裔,那時侯克里虛納微笑地在兩陣之中對著悲愴中的阿朱納說了以下的話:

萬福的主說:「你一面說著有學識的說話,一面為不值得悲愴的事物傷感。那些有智慧的人不會為生存的或以死的事物悲愴。」

從來沒有一個時候我不存在,或你,或所有這些帝王;或在未來我們之中任何一人會停止存在。

當被身體所困的靈魂不斷地演變,在這個身體中,由童年至青年至老年,同樣地靈魂在身體死亡後投胎到另外一個身體,自覺裏的靈魂並不為這變化所困惑。

啊,琨提之子,快樂和煩惱非永久性地出現,和他們適當時候的消失,就好象是冬季和夏季的出現和消失一樣。他們起自感官的觸覺,啊,伯達拉之子孫,一個人要學習怎樣容忍它們而不至於被捆擾。

啊,人中的表現者(阿朱納),不為快樂和煩惱打擾和穩定地處於兩者間的人肯定有資格得到解脫。

真理的先見者的結論是:非存在的東西沒有持久性,而存在的東西不會終止。這是先見者研究過兩者本性後的結論。

要知道那遍透整個身體的東西是不會被毀滅的。沒有人能夠摧毀不能被摧毀的靈魂。

只有不被毀滅,不能別量度的和永恆的生物體的物質生命才會被摧毀;因此,啊,伯達拉的後裔,作戰吧。

以為生物體是殺人者或被殺者的人並不瞭解。一個在具有知識的人知道自我並不殺戮或被殺。

對於靈魂來說並沒有誕生和死亡。或者出現了以後便不再存在。他是未生的,永恆的,永存的,不死的和原始的。他不因身體的被毀而被殺。

啊,巴達,一個知道靈魂是不能被毀滅的,不是生出來的,永恆的和不變的人,有怎會殺死任何人和引起任何人去殺戮呢?

正如一個人換上新衣服而放棄舊衣服;同樣地,靈魂接受新的物質身體而拋棄舊和沒有用的身體。

這個別的靈魂是不會破碎或不能溶解的,也不能被燒毀或幹沽。他是永恆的、遍透的、不變的、不能被移動的永恆地是這樣。

據說靈魂好似看不見的,不可思義的,是永不更改或不變的。知道了這個以後,你便不應該再為身體而悲愴。

如果,即使你以為靈魂是永遠誕生和死亡的,你也沒有理由去悲傷,啊,臂力強大的人。

一個已經誕生的人,死亡是肯定的;而一個死亡的人,誕生是肯定的。因此,在你不能避免的責任執行中,你不應該悲傷。

所有被創造的生物在他們開始時不展示,在中間的階段展示,而當他們被消滅時不再展示。因此有什麼需要去別上悲傷呢?

這些人看做靈魂是驚奇的,有些人形容他是驚奇的,有些人聽到他是驚奇的,至於其他人,即使聽到過以後,一點也不能懂得他。

啊,伯達拉的後裔,住在身體內的他是永恆永遠不會被殺死的。所以你不需要為任何生物而悲傷。

就以你作為一個?怛利耶的特定責任而論,你應該知道再沒有比為宗教原則而作戰更佳的職務;所以並沒有在猶疑的必要。

啊,巴達,那些作戰機會不求而自來的?怛利耶是多麼快樂,因為這將為他們啟開天堂般恒星的門。

假如你不參與這場聖戰,你便肯定地會因為疏忽了你的責任而真招致罪惡因而喪失你作為一個戰士的盛名。

人們會常常講及你的汙名,對於一個已經有榮譽的人來說,不名譽比 死還要劣。

極之崇拜你的名字和名譽的將領,會以為你是,因為恐懼而離開戰場,因此他們把你當作懦夫。

你的敵人會說你的壞話和誹謗你的能力。還會有什麼能令你更痛苦的呢?

啊,琨提之子,你或是在戰役中被殺而得到一到達天堂般的恒星,或是你會取得征服勝利而享受地球王國。因此,起來和抱著決心作戰吧。

你要為作戰而作戰,而沒有考慮到快樂和苦惱,喪失或得益,勝利或失敗--如此,你便永不會招致罪惡。

直至這裏我向你講述了數論哲學--的分析性知識。現在請聽關於一個人沒有報酬的工作的瑜伽。彼利妲之子,當你以這樣的智慧去做時,你便可以將自己從工作的圈套中解脫出來。

在這努力中並沒有損失或減少,就算在這路途上一點小的進步也可保護一個人不至陷入最危險的恐懼中。

那些在這路途上的人意志是堅決的,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啊!庫勒族的寵兒,沒有決心的人智慧是參差不齊的。

知識很少的人隨時附於吠陀經的花言巧語;他們只是推薦能夠達到天堂般恒星,好的出生,權利等的各樣獲利性活動。因為想得到富裕的生活和感官享受,他們說再沒有別的了。

在那些太過依附於感官享受,物質富裕和受這些東西所困惑的人的心意中,對、至高主奉獻性服務的決定是不會發生的。

吠陀經主要是討論有關於物質自然三種形態的題目。啊,阿朱納,提升於這些形態之上。要超然於它們。免於對所有的雙重性和對獲得安全的餓焦慮,要處於自我中。

細小水池所供給的所有目的,可以立即為大水塘所供應。同樣地,吠陀諸經的所有,可以被一個知道他們背後目的的人所供給。

你有去幹你被指定的職務的權利,但你沒有享受行動結果的資格。不要以為你自己是這些活動結果的原由,也不要依附著不去幹你的工作。

啊,阿朱納,要穩定地處於瑜伽中。執行你的任務和放棄失敗或成功的依附。這樣的心意平衡便是瑜伽。

啊,丹南劄耶,你要通過奉獻性服務將自己免於所有結果性的活動,和完全降服於那種知覺中。那些想享受他們工作結果的人是吝*,

一個從事於奉獻性服務的人,在這一生內,也可以脫離於好或壞的行動。所以要努力從事瑜伽,啊,阿朱納,那才是所有工作的藝術。

聰明的人從事於奉獻服務和求主的庇護,還有通過放棄在物質世界中活動的結果,而脫離生與死的迴圈。這樣他們便可以達到沒有苦難的境界。

當你的智慧過了幻覺的濃密森林以後,你會變得對所有以聽到的和將會聽到的都不為所動。

當你的心意不再為吠陀諸經的花巧言詞所動,和當他固定於自覺的出神恍昏時,你便會得到神聖的知覺。

阿朱納說:「一個知覺這樣的融會于超然的境界中的人的象徵是什麼?他怎麼說話和怎麼言語?他有怎樣坐立?」

萬福的主說:「啊,巴達,當一個人放棄了各式各樣由心智推敲所引起的感官欲望,和當他的心意只在自處中找到滿足時,他便被認為是處於純潔的超然知覺中。」

一個並不為三重的苦難所擾亂,當在快樂的時候並不昂然自得及免於依附、恐懼和憤怒的人,被稱為一個有著穩定心意的聖賢。

誰沒有依附,誰不會因為得到好處而歡悅,也不會因為得到好處而悲哀,他便是堅定地處於完整知識的覺悟中。

一個能夠象烏龜將他的四肢收縮在殼內般,能夠將自己的感官物件中抽出來的人,邊算是真正地處於知識中。

被體困了的靈魂,雖然對感官物件的滋味仍然存在,仍能夠禁止感官享受。不過,在通過終止這些享受而經驗到更高的滋味時,他便處於堅定的知覺中。

啊,阿朱納,感官是這樣地衝動和堅強,連一個有判斷力想努力控制他們的人的心意,也可以強行地帶走。

一個控制他的感官和將他的知覺堅定於「我」的人被稱為有穩定智慧的人。

當一個人熟死著感官物件的時候,對他們產生了依附沒有又由這些依附發展成為欲望,又由欲望引起了憤怒。

由憤怒而來的是迷幻,由迷幻而來的便是記憶的困惑。當記憶被困惑後,智慧便跟著失去了,而當智慧失去後,一個人便重新掉進物質的餓池潭裏。

一個能夠通過遵守調整了的自由原則來控制感官的人,可以得到主的恩惠,而便得免於所有的依附和嫌惡。

對於一個這樣地處於神聖知覺的人物質生存的三重苦難不再存在;在這樣快樂的境界中,一個人的智慧很快地變得穩健。

一個不是在超然知覺中的人就不會有一個在控制下的心意或穩健的智慧,沒有這些,便沒有平穩的可能。而沒有平穩,又怎能會有快樂呢?

好象水面上的一艘船,被一股強風帶走一樣,就算一個人固定心意所及的一個感官,也能帶走一個人的智慧。

所以,啊,臂力強大的人,一個感官可以被抑制於感官物件的人,必定有著穩健的智慧。

眾生的黑夜,便是自我控制者的醒覺時間;而眾生的醒覺時間,便是內向自檢聖賢的晚上。

唯有一個不受不停的欲流打擾的人--就好向河流湧進那永遠被充填,但經常保持靜止的海洋一樣--才能夠得到自我平靜,而試圖去滿足這些欲望的人則不可以。

一個完全放棄了感官欲望享受的人,沒有欲望地生活,放棄了所有擁有的意念和虛假的自我--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靜。

那便是靈性的神聖生活的途徑,達到了以後一個人便不再感到困惑,一個人處於這個世界,就算在死亡的時候,也可以進入神的國度。

第三章行業瑜珈

阿朱納說:「啊!贊納丹拿,啊!克撒華,如果你認為智慧比獲利性工作好的話,為什麼你要催促我參與這場恐怖的戰爭呢?」

我的智慧被你雙關性的指示所困惑。所以,請決定性地告訴我什麼對我最有益處。

萬福的主說:「啊,沒有罪惡的阿朱納,我已經解釋過有兩類型認識『自我』的人。有些人傾向於通過經驗和哲學性的推考來瞭解他,其他的人則傾向於通過奉獻性的工作來認識他。」

一個人只是靠不工作是不能達到免於反應的解脫境界,單只是引退也不能得到完整圓滿。

所有人都被迫於無奈何地根據物質自然形態所產生的衝動去幹一些事情;所以沒有一個人可以停止幹一些事情,就算片刻也不可以。

一個制止感官功能於活動,但心意盤旋於感官物件的人,實在是欺騙自己而被稱為假裝者。

在另一方面,誰以心意控制感官和使他的活躍器官沒有依附地從事於奉獻工作中便是更高的人。

去執行你被指定的職責,因為工作活動較不工作活動為佳。一個人沒有工作連他的物質身體也不能夠維持。

為了韋施紐而犧牲的工作,一定要執行,不然工作便會將人束縛在這個物質世界上。所以,啊,琨提之子,你要為他的滿足而執行你被指定的職責,這樣你便會永遠保持不依附和免於束縛。

在創造的開端眾生的主派出一代一代的人類和半人神,還有對韋施紐的犧牲祭祀,並且這樣祝福他們說:「你們要因為耶冉拿(祭祀)而感到快樂,因為他的實踐能令你們獲賜所有想欲的東西。」

半人神為祭祀犧牲所討好了以後,也會使你喜悅;如此互相滋潤,變會帶來大眾的繁榮。

掌管生命各樣所需的半人神,為耶冉拿(犧牲祭祀)的舉行所滿足後,便供給人類所有的必須品。但誰享用這些禮物而不報以對半人神的供奉,便的確是個盜賊。

主的奉獻中者被免於各種罪惡,因為他們進食祭餘的食物。其他預備事物為自己個人感官享受的人,實際上是吃進罪惡。

所有生物身體的生長,有賴於由雨水所產生的五穀,而雨水的產生,是由於耶冉拿(祭祀)的舉行,而耶冉拿是因被指定的任務而誕生的。

吠陀經制定了節制的活動,而吠陀經是直接由具有至高無上性格的神首所展示的。結果是遍透的,「超然性」便永恆地處於祭祀的舉行中。

我親愛的阿朱納,一個不遵守被指定的吠陀制度的祭祀的人,必定會過著罪惡生活,一個只顧感官的人生命是白費的。

誰能夠在自我中得到快樂,在自我中放光明,單只是在自我中喜悅得到滿足,完全的滿足--對於他來說不再有責任去負。

所以一個人應該沒有依附著工作的成果地和作為必要任務地去活動;因為沒有依附地工作可以使一個人達到至尊。

就算國王贊納伽和其他人,都由於被指定任務的餓執行而達到完美的階段。所以為了要教育人民大眾,你應該執行你的工作。

一個為人無論做了任何事情,普通人都會追隨著他。而他所定下作為行動示範的任何標準,都為整個世界所跟蹤。

啊,彼利妲之子,在三個恒星體系中並沒有指定給我的工作。我亦不缺少任何東西,我亦不需要得到任何東西--而仍然我在從事於工作中。

因為如果我不從事於工作,啊,彼利妲之子,肯定地所有的人便會追隨我這樣的途徑。

假如「我」停止工作,所有這些世界將會被置於摧毀。「我」也會引起不想要人口的產生,「我」便會因此而毀壞所有生物的和平。

好象愚昧的人依附著工作的成果而執行他們的職務,同樣地有學識的人,也沒有依附地為了帶領民眾靠正確途徑而行動。

不要讓有智慧的人去分裂那些附於結果性活動的愚昧者的意向。他們不應被鼓勵不去工作,而是帶著奉獻的精神從事工作。

啊,臂力強大的人,一個對絕對真理有真正知識者不會從事於感官和感官滿足中的活動,因為他知道奉獻工作和為了獲利而工作兩者之間的分別。

受了物質自然形態的困惑,愚昧的人完全地從事物質性活動而變的依附著。但有智慧的人,不應該去打擾他們,雖然這些職務,因為執行者缺乏知識而是較低等的。

因此,啊!阿朱納,將你的所有工作好曾國成果交付給「我」,抓逆行內專心轉意向著「我」,免於獲取的欲望和免除自我主義和昏睡狀況,作戰吧。

一個根據「我」的訓示去執行他職務和忠誠及沒有妒忌地追隨這教導的人,可以免於獲利性活動的束縛。

不過那些因為妒忌而不理會這些教導和不經常地施行的人,被認為是喪盡了所有的知識,被愚弄了和註定地受愚昧的束縛。

就算一個有知識的人,也會按照他自己的本性去行動。因為每個人都追隨他的本性,抑制又能做到些什麼呢?

就算是有錯誤的任務,一個人去執行它遠較執行別人的任務為佳。在一個人職責執行上的破壞行動也較從事別人的行動好,追隨別人的途徑是危險的。

阿朱納說:「啊,維士尼的後裔,一個人是怎樣地被迫去做罪惡的行為?就算不願意地,好象強行地從事一樣。」

萬福的主說:「阿朱納,這只是欲念,產生於物質熱情形態的接觸和跟著變為憤怒,這便是吞沒一切的--這個世界的罪惡敵人。」

如火被煙所掩蓋;如一面鏡子被塵埃所遮蓋;又如胎兒被子宮所孕育覆蓋一樣,生物體是被不同情度的欲念所遮蓋。

如此,一個人的純潔知覺便被那以欲念狀況出現的永恆敵人所遮蔽,這欲念永不會被滿足而且還象火一樣地燃燒。

感官、心意和智慧便是這欲念所處的地方,而這欲念蒙蔽了生物體的餓真正知識和困擾著他。

因此,啊,阿朱納,伯達拉人中之俊傑,在開始的時候便要通過條限了的感官來抑制罪惡「欲念」的巨大敵人,殺掉這知識和自覺地毀滅者。

正常運動中的感官高於死物;心意高於感官;而智慧則高於心意;至於他--「靈魂」則高於智慧。

如此這樣,知道一個人是超然於物質感官、心意和智慧後,一個人應該由高的自我控制低的自我,這樣--透過精神的力量--去征服名為欲念的無厭足的敵人。

這樣便結束了巴帝維丹達對史裏瑪博珈梵歌第三章有關於行業瑜珈,或在克里虛納知覺中一個人被指定職責的執行的要旨。

那便是靈性的神聖生活的途徑,達到了以後一個人便不再感到困惑,一個人處於這個世界,就算在死亡的時候,也可以進入神的國度。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0938767770&aid=11648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