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18 14:09:44瀏覽646|回應1|推薦2 | |
這電扶梯是一路筆直往下去的。真是深不見底,全長少說也有七、八十公尺吧。這是1993年,那時莫斯科地鐵已經在慶祝地鐵建成五十年週年了。實在要佩服史達林前瞻的眼光。這樣的地鐵系統與設施,不只是一種交通工具,更在軍事上使莫斯科成為一座無法征服的鐵城。 這且不談。隨著電扶梯一再向地下沉降,終於到了地下月台。 月台設計簡單(因為這裡是郊區),另我驚奇的是,明明已經到了地下十幾二十層樓的深度,又明明沒有空調風扇設備,空氣卻出奇的新鮮,而且流動順暢。站在月台上,時有涼風拂面,令人愉悅。 電車快進站時,順勢將空氣從隧道中推了出來,襲面的微風頓時成為奪人衣帽的強風。或者這就是地下月台的自然空調設備吧。 地鐵是莫斯科最有效率的交通工具。尖峰期間每班車間距不到兩分鐘,離峰時也維持每四分鐘一班車。只是噪音很大,在地鐵裡,帶耳機也聽不到音樂。 我們在車廂中還有空位可坐,我心想,帶隊的姊妹可能太小題大做了吧,沒什麼嘛。 後來我才知道,我們這趟地鐵行程,是需要轉車的。轉車的地點是圓環線。 莫斯科地鐵線路,是以市中心的克里姆林宮為中心,向四面八方輻射出去而達到全市的各個角落。這些輻射線路之間,只靠一條圓環線串連起來。這圓環線的位置,大約相當於地面上莫斯科市中心(down town)的邊緣。換句話說,不管你從城市的哪一個角落上車,除非你的目的地剛好就在同一條輻射線上,否則你一定要在這圓環線上轉車。 還有,莫斯科還有好幾個火車站,也都座落在圓環線地鐵站上方,所以,從其他各縣市提著拉著大包小包行李的旅客,一下火車也要湧進那幾站地鐵。 前文提過,莫斯科地鐵的每日運載量,是七、八百萬人次。拿筆算一算,每天在圓環線上上下下的人數,大概不下五、六百萬。 那是一天總數。而那五、六百萬人次又大都密集在尖峰時間出現。 我們搭車的時候,就是尖峰時間邊緣。 隨著一站一站接近圓環線,車廂中的人越來越多了起來。 我們開始被人群隔開,看不見彼此了。 突然,聽到姊妹的聲音。 「我們下一站下車,快先到車門邊準備。」 我已經看得出嚴重性了。趕緊側著身向車門方向擠過去。 車到站了,門一開,我幾乎是被車裡的人潮沖出車廂的。 還沒等那外洩的人潮下完,月台上又形成另一波逆向的人潮往車廂內沖擊進去。 然後車門強勁果絕地碰的一聲關上,車就開走了。前後也就是十幾秒間的事。 等人潮流走之後,我們清點人數。還好,一個也沒少。 現在我們需要走到另一站去換車。這時,月台上已經完全不是我們起初上車那個月台的光景。 我的前後左右全是人。從左擠到右去的,從右擠到左來的,推著我向前走的,向著我擠過來的… 當我們困難重重地走近通往另一個月台的電扶梯時,人潮的方向漸漸的統一了,但是速度卻放慢了下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消失了。 不管是男女老少,西裝革履毛皮大衣還是破舊外套落腮大鬍,大家都零距離的與前後左右的人貼在一起,緩慢地一小步一小步向前踩去。 那真是說不出來怪異的感覺,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竟然能這樣緊貼在一起。 行進時,人們的頭也隨著左右步伐而規律地左右晃動。我這一眼向前看去,就像是看見一大群的企鵝擠在一塊浮冰上,晃頭晃腦一隻一隻的跳進冰海裡去… 好不容易,我們這群企鵝擠過了電扶梯,擠過了一條過道,擠進了另一個月台。 嘩!這裡,站滿了更多的「企鵝」。 接下來,好戲才剛要上演…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