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7/29 14:01:27瀏覽4501|回應18|推薦36 | |
今日聯合報,刊出了一篇自稱台灣遊覽車車體業者蘇金盛先生的投書,標題為「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遊覽車的問題」。這位蘇先生在文章開頭,用了極大的篇幅,先是指責質疑拼裝車安全性的人並不懂車,然後又落落長的說了他認為的拼裝車定義。版主必須老實說,雖然版主對於蘇先生文章後面幾段的觀點大致認同,但是對於他解釋何謂拼裝車,實在是讓人無法接受。我們就來看看好了。以下就是蘇先生的文章第一段: 別把事故原因先歸罪於「拼裝車」 請問各位,「拼裝車」與「非拼裝車」如何界定?是否所有零組件都要在自家廠內製造然後組裝起來的才不算是拼裝車,而所有向外購買適用的零組件或出設計圖委外加工的零件組裝起來的都算是拼裝車?若是的話,全世界的所有車輛包括轎車、卡車、巴士等也都是拼裝車。例如轎車:幾乎除了車身是在自家廠內組焊、除銹、塗裝後再裝上衛星工廠提供的電線組、座椅、輪胎、玻璃、儀表板,再裝上可能是自己組裝的,也可能是他廠提供的引擎,才完成一輛轎車。因此,所有的小轎車其實都是名符其實的拼裝車,那大家為何不說他是拼裝車呢? 依此類推,則每架飛機都是拼裝飛機,法國A380客機的機頭、機身、機尾分由幾個歐洲國家的飛機製造公司製造,再由海路、陸路等很辛苦的(看電視報導)運回法國本廠組裝;美國波音客機還不是一樣,為何大家都不說它是拼裝飛機不安全而不敢搭乘? 天天講我們遊覽車是拼裝車的官員、立法委員、名嘴們,請你們多去了解世界各國車輛的製造過程吧,別動不動就說拼裝車,甚至於說為省關稅,進口原廠零組件在台灣組裝的大客車底盤也是拼裝車,那同樣在台組裝的大卡車、拖車頭,為什麼不去說它們也是拼裝車,不去禁止它們出售而讓它們滿街跑呢? 今天,我們的大客車也是一樣:在自家廠內,依設計圖在底盤上焊裝骨架後,再貼上板金,經防銹塗裝後,裝上衛星工廠提供的內裝件、座椅及玻璃、燈光等,其過程與製作方式和國際知名大客車廠沒兩樣,為什麼他們的就不是「拼裝大客車」,而我們就是呢? 每次有大事故,就說都是「拼裝車」惹的禍,有道理嗎?所以請別老把「拼裝車」掛在嘴邊,讓人說你不懂車子。 文章引用至此~ 如果照蘇先生的說法,全世界沒有任何的車輛可以叫做原裝車!因為每一輛車都有幾萬個零件,分別來自於數千甚至數萬個不同的供應商,所以也應該叫做拼裝車?這樣的說法,大家覺得可以接受嗎?我相信沒有人能認同這樣的說法! 蘇先生提出這樣的定義,並非真的這樣認為,而是為了鋪陳後面自己的解釋。他說:「今天,我們的大客車也是一樣:在自家廠內,依設計圖在底盤上焊裝骨架後,再貼上板金,經防銹塗裝後,裝上衛星工廠提供的內裝件、座椅及玻璃、燈光等,其過程與製作方式和國際知名大客車廠沒兩樣,為什麼他們的就不是「拼裝大客車」,而我們就是呢?」 請問蘇先生,您所說的「依照設計圖」,是依照誰的設計圖?原廠嗎?還是蘇先生車體廠自己畫的設計圖?若是蘇先生進口了Volvo的大客車底盤,然後畫出車體設計圖,請問蘇先生,這樣的設計圖,有經過Volvo原廠的認證嗎?能通過原廠的撞擊測試嗎?還是只是在台灣通過書面審查,加上電腦模擬撞擊測試通過,就是一台原裝車了呢? 如果,台灣的車體業者技術真的跟國外原廠一樣,那麼原廠整車製造的部門不是應該倒閉了嗎?為什麼有人那麼笨,不買便宜的台灣拼裝車,卻要花更多的錢從國外進口整車呢?如果真的一樣,那麼原廠只做底盤引擎賣給車體廠就好,何必花錢養設計師工程師來設計車體?何需花錢撞壞車子做撞擊測試?通通外包給台灣車體廠不就好了嗎? 蘇先生在文章的第二段,為了對比拼裝車,又談到他所謂「整體式大客車」的定義。他說:「所謂「整體式」,英文(其實是法文)稱之為「monocoque」,在大陸稱為「全承載」。我相信還有很多搞車輛的人,不知道整體式車輛的代表作就是小轎車。暫不提小轎車的事,現在就簡單說明整體式大客車的概況,它是源自於飛機機身結構的觀念,沒有底盤大樑,車身本身就是承載負荷的結構體,所有負荷都分散到結構體的各個組成份子去共同承受,所以就無需傳統的粗壯大樑。這結構體完成後(包含板金、防銹),才裝上動力系統、操向系統、電氣系統、座椅內裝等,形成可以行駛的完整車輛,如同飛機一樣。由於沒有粗壯的大樑,所以完成後的車重較輕,整車剛性比我們一般用底盤打造的大客車要好,也就是說安全度高。因為較輕,所以較省油(不是聯合報所說,整體式的大客車較耗油),只是製造整體式大客車的技術層次高,我們台灣一般車體廠沒有這個技術。」 看完蘇先生的說明,版主的疑惑更深了!蘇先生認為的整體式大客車,照他的定義看起來,是沒有底盤大樑,而是將應力分散到整車結構的設計。當然他最後承認,台灣的車體廠並沒有這樣的技術。問題是,我們討論的並不是這樣的整體式大客車,而是「有底盤大樑,但是由原廠設計製造車體內裝的大客車」跟「有底盤大樑,但是是台灣車體廠進口後自行打造車身及內裝的大客車」在安全性上有什麼樣的差異?這跟蘇先生所提到的整體式大客車定義有什麼關係?蘇先生所說的整體式大客車,既然台灣沒有這樣的技術,也做不出來,所以更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啊?版主謝謝蘇先生,讓版主學到還有無底盤大樑打造車體的新知識,但這跟台灣現在的遊覽車無關不是嗎? 版主討論拼裝遊覽車的問題,並不是把責任都怪罪到車體業者頭上,而是請大家想一想,同樣的條件之下(都有底盤大樑),到底原廠設計製造的車體,跟台灣拼裝的車體,大家覺得哪一個會比較安全?台灣在法規面跟實際面,除了書面審查跟電腦模擬,能不能提供更讓人信服的實測數據,讓消費者有選擇的依據,減少事故發生後的傷亡。而不是玩文字遊戲,在拼裝車跟原廠車的名詞上打轉! 原廠的設計跟車體裝潢廠的設計,可不是蘇先生拍胸脯保證就可以的!些微的差距,技術的等級,使用的材料,結構負載的計算,可都是牽涉人命的大事! 如果不懂車,就不能質疑,那還需要討論嗎? 如果照蘇先生的拼裝定義及說法,今天如果波音公司只生產787機型的壓力殼,台灣也有一個行業叫做機體組裝業,然後組裝廠向波音公司購買壓力殼,向勞斯萊斯買渦輪噴射引擎,再向其他的衛星工廠買儀表輪胎…等等,然後像蘇先生所說的一樣「在自家廠內組焊、除銹、塗裝後再裝上衛星工廠提供的電線組、座椅、輪胎、玻璃、儀表板,再裝上可能是自己組裝的,也可能是勞斯萊斯提供的引擎,才完成一架787飛機」?那麼請問大家,這架飛機還能叫做787嗎?這架飛機能叫做波音飛機嗎?這種飛機先別說飛不飛得起來,若是出事,要找誰負責呢? 這不叫拼裝,什麼才叫拼裝?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