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17 15:44:21瀏覽1733|回應4|推薦4 | |
看到聯合報網路版的「UN for TAIWAN 專家看文法」新聞,我覺得匪夷所思事件又多一椿。 ====分隔線==== 入聯標語「UN for TAIWAN」的英文文法是不是有問題?靜宜大學外語學院院長謝國平指出,這樣的文法不算錯,但因為for有不同的解釋,如果是完全不了解台灣入聯議題的外國人,乍看之下可能無法馬上了解它的涵義。 謝國平說,相對於「反對」常用against這個介系詞,相反地,for就有「贊同」的意思,還是可以猜到「UN for TAIWAN」的大概意思,但並未直接表達出台灣要入聯的訴求。 一般句子用到for時,指的多半不是贊同,而是「為」、「給」的意思,謝國平舉例說I bought a present for you,就是買一件禮物「給」你的意思。 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李振清則指出,標語通常只有三、四個字,因此,並不要求一定要有主詞、動詞、受詞,只要能了解涵義,沒有什麼文法的問題,「UN for TAIWAN」感覺上不見得很貼切,但可以接受,「應該有80分吧。」 ***下略*** ===分隔線=== 的確,UN for Taiwan這句話的「文法」是沒錯,但是如果它的意思是要說「支持台灣入聯」(或任何這一類的語意),它的文法就是錯的!因為它的意思不對嘛。舉個例子,我要說「這個蘋果給你」,我說This orange is for you,這樣算對嗎?當然不對,因為沒有把我要表達的意思說對。This orange is for you的文法也沒錯啊,但是因為它沒有把我要表達的意思表達出來,所以它是「錯的」,並不是文法對不對的問題。 「因為for有不同的解釋,如果是完全不了解台灣入聯議題的外國人,乍看之下可能無法馬上了解它的涵義。」這種說法也是蠻好笑的。語言有約定成俗的意義,你用A for B這種句型寫出來的句子,外國人看到就是會有他們直覺的反應(所以那個老美才會直接說這個句子根本就是錯的)。你不能要求外國人還要了解台灣的狀況再來理解這個句子的真正意義,這根本就是本末倒置。 再者,以標語的性質而言,本來就應該是望文即可生義,才能達到標語的目的,就是讓人一看就知道訴求是什麼。你還要求對方了解背景,甚至還要腦筋急轉彎,才能明白你的標語的含意,這樣的標語有什麼用?舉一個很直接的例子,如果訴求是「反貪腐」,你的標語就應該是「反貪腐」,而不是「某某某下台」,原因很簡單,某某某下台不必然和貪腐有關係。讓人一看就明白你的訴求,標語才能達到目的。 我覺得可能是這則新聞的重點不大對,看這個句子的文法對不對並沒有實質意義,因為文法對並不等於語意對。而且以英語為母語的人都說是錯的了,我們還有什麼好拗的? 另外我很好奇,我發現最近新聞上如果要問學者意見,很少問國立大學教授的意見耶,有什麼特別原因嗎?我不是說私立大學的學者就比較差,只是對於國立大學學者的看法較少上報這種現象感到好奇。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