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進黨2012的大戰略决策!
2010/03/03 10:03:04瀏覽287|回應0|推薦1




民進黨2012的大戰略決策首重於兩岸發展的論述的具體陳述!

民進黨,固然原本的基本盤出來投,但明顯得不到中間選民,或是淺藍的選票。這不是民進黨不討好中間選民造成的,而是民進黨被統媒牽著鼻子走,討好虛幻的中
間選民所產生的代價。民進黨所堅持的台灣理念、台灣價值,沒有真正融入自己的選舉政見,提出符合台灣人民需求的政策,更不說提出新的論述來讓中間選民和淺
藍認同民進黨堅持的台灣理念,台灣價值。
雖然現代國際外交普遍認知,越是敵國越須相互了解,沒有人會反對與敵國交往,但必須像美日與中國交往,雙方
心裡都得像明鏡,認清敵我;歷史也告訴我們,當敵國「準備好」要吃掉你的時候,像希特勒,他會更友善,交往會更頻繁,且高呼和平,廣結善緣,充滿「善意」
的跟你簽訂和平協議。



面對人心思變的局面,民進黨只要拋棄統派媒體的中間選民迷思,用心找人民的需求,繼續揭穿馬英九無能、賣台、傲慢的惡行,並積極開創一套繼承民進
黨所堅持的台灣理念、台灣價值的新論述,以此論述為基礎提出救台、興台的種種政策來,才能讓真正中間選民和淺藍選民跳脫黨國意識型態的控制,變成綠營的基
本盤。民進黨唯有深耕基層,廣納認同台灣的本土社團和力量,才能讓基本盤更穩固更壯大。

不管民進黨在內政上做的多好, 推出怎樣好的人材,台灣沒有不面對中國問題的空間, 很多的企業家,包括臺商……他們代表著大部份中產階級的利益,都不敢支持民進黨,主要是民進黨的兩岸交往的政策不明確,民進黨兩岸發展的論述的具體陳述應盡早定論共開,以安天下之心, 這樣直攻2012才能獲得全民支持,岸交往沒有回頭路,民黨亦是因為放丟反共而重新執政!民進黨應將臺灣獨立進化到民權獨立,為人類人權獨立而戰的更高境界(包括中國人民), 民進黨堅持臺灣是主權獨立的正常國家,應對臺灣的民主政體的價值有信心,臺灣的外交交往只要是主動尊嚴,心態正常去中國做任何事有何不可!
遠交近攻,主動出
,  勇敢說出中國若放丟獨裁一黨專制 , 建立民主體制 , 統一亦是選擇之一(公投決定……提意跟美國/日本統一同理面對
), 帶領台灣人民轉進中國 , 走向世界,進可攻退可守 , 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民主進步的教育和經驗 ., 以及火種 !.... 這是民進黨最不缺乏的資產 / 資源和人才
,.... 給中共內部的改良派一個支持民主的外部力量,並降低對馬政府的全力支持,中共早知馬是親美為上,並沒有真心統一,一切只為權謀計算,最終必須要與能代表臺灣的真正民意的政黨/政府打交道才有可能達成史命,民主進步不是臺灣人的獨佔權力,就進化而言,自私的、保守的態度是原始的,而無私、自由的觀點較為先進,民進黨當代表人民和先進世界觀的社會力量,
 對照中國,台灣的優勢在於「社會層面軟實力」,生活規格細膩、言論自由多元、拈手即是文化創意、醫療保險制度獨步全球、醫療水準多項世界第一。面對中國,我們可以自信卻不驕傲,可以自我期許成為一股共同的正面、向上力量。
這樣才能拋掉國民黨扣在民進黨頭上的恐中/鎖國的指控, 必會重振兩岸民心並引起世界共鳴 !

泛綠被泛藍污衊為只會鎖國和反商,不管這種指責是否真實,很不幸的,也很現實的,泛綠的基本盤因而總是徘徊在四十%上下,無法突破半數,如此以往,台灣恐怕永無真正獨立自主之日。


般說來泛綠之所以很難於吸引中間選民的支持,在於他們的思想太過於地域化,他們以為只要強調台灣優先,誓死反對中國,就能贏得本土選民的支持,就能再度執
政。問題是所謂的「本土選民」多半居住鄉下,他們太過於老實,很容易被國民黨利用執政與黨產優勢所控制的地方樁腳所收買,而多數城市選民又無法認同地域
化,泛綠勢力基本上走入死胡同,二、三十年來無法突破基本盤。解決之道,在於以倡導國際化來化解泛藍的批評,來對抗泛藍的中國化;中國化比起國際化無疑的
更加鎖國。

泛藍政治人物認為世界上唯一可依賴的國家就是祖國─中國,在台灣陷入經濟和金融危機時,他們更是緊緊擁抱著中國不放,他們為了取
悅中國,不得不疏遠美日和西方國家。泛綠應該瞭解他們的心態,更要善用中國崛起後中共權貴的傲慢,以及歐巴馬等西方政治領袖的恐中症,懂得鷸蚌相爭漁翁得
利的簡單道理,擴展台灣國際空間,並尋求西方列強認同與支持多數台灣人追求獨立自主的目標。




從政人員到政治家之路:



*執政剛領的論述和民進黨黨剛的分開處理:



執政是為全民服務,以大多數人的意志和福址為本,可以公投/民調方式決定; 是公領域的目標



黨剛是志用道合的社交目的,是私領域的目標!臺獨是目標,現在是過程!



* 全球策略的制定: 台灣100年後的角色, 交誰攻誰,反對與結盟的選擇.兩岸關系的面對和發展的論述!



 *核心價植的重建:清溓不是民主的目的,權力公有制的實現才是,在人類還沒有學會更好的制度之前,讓資源分配相對比獨裁制度更公平一些!



執政是王道!這是實現臺獨建國的力量!中國一日不民主,不尊重人民的選擇,獨立建國將是戰爭一途!在和平的一切努力未盡之前,應盡量避免戰爭,這是負責任的政府的責任!  
和平演變中國是可行之途!

      臺灣已經獨立,只是沒有被
國際社會認可而已,而真正的問題就是正在强大的中國的反對,若要實現臺灣的合法獨立,
方法只有有能力改變中國的政治體制,獨裁政治體制是不尊重人權,亦不尊重別人選擇的權利,更不會尊重臺灣人民選擇獨立的權力,所以臺灣應站在應有的道德高
度,向中國宣揚人權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並幫助中國人民同樣獲得應有的人權(當年臺灣爭取人權自由時,曾得到世界各地的維權人事的支持),這樣中共政權向
其人民宣傳的臺灣要獨立是出於¦自私的偏安才能不功自破!人世間得道多助的道理處處皆准!臺灣若能發揮一切的影響力(宗合國力),讓中國變成一個民主國
家,臺灣自然就能獲得要獨立的尊重!

只有中國大陸民主轉型了,兩岸人民才能真正和平的考慮其關系。台灣作為華人世界裡唯一的民主國家,應成為華人社會裡的民主典範,分享从威權到民主体制轉型的實戰經驗(台灣最貴的軟實力),結合中國的民主派,協助中國人脫離獨裁統治,放丟一黨專制,取得民主與人權,才能獲得中國人的尊重,也唯有如此,台獨才有真正的機會。

台灣獨立的障礙有以下五端:

一、外來的中國國民黨:長期掌控台灣政治的中國國民黨,係
以流亡自中國的統治集團為主體,他們所抱持的國家觀念是以大中國為中心的「大一統」觀,缺乏現代國家的「國民主權」觀念。「中華民族」的政治迷思,造成血
緣、種族、國家概念混淆不清,阻礙著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認同。

二、奴性的台灣民眾:中國國民黨這一套以大中國為座標的「去台灣化」教育,制
約(conditioned)出無數奴性人民,至今仍改不掉「賤台灣,貴中國」的奴性。世界上很難找到如此奴性人民,那麼擔心自己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就
像習慣當奴隸的黑奴厭惡林肯解放他們;就像習慣綁小腳的女人痛恨秋瑾主張放足;就像最後一個太監慶幸自己來得及閹掉他的寶貝。

三、唯利是圖
的商人太多:部分唯利是圖的企業主和投資中國的台商,只在乎自己企業利益,而無台灣長遠與整體思考,甘願淪為中共對台「以商逼政」的統戰工具。

四、
綠營中的投機腐敗份子:近十幾年來綠營內部出現幾位變節的投機政客,如許某、施某、朱某、沈某、葉某、錢林…等等,或是什麼茜、什麼文者流,原先他們都把
獨立建國之聲喊得震天價響,受人民擁戴而出,曾幾何時卻搖身一變,背叛選民而去。這種政治變色龍讓選民寒心失望,選民被騙怕之後,對獨派失去信心,以為所
有獨派人士都是如此投機。再者,綠營中出現少數的貪腐案件,也同樣讓民心流失,以為台獨也不過爾爾。這些貪腐案若再不被檢討,甚而反被合理化解釋,對獨立
建國傷害更大。

五、獨派中的絕對主義者:台獨的論述本可多元多面,殊途同歸,但常見不同論述者互相攻擊對方。各有其推廣作用,與
其互相攻擊,何妨分進合擊,去對付國共兩黨。再者,把獨立建國的問題拘泥在語言上面也是鑽牛角尖。常見部分獨派人士動輒就以是否講「台語」為檢驗標準,然
而,像阮銘、林保華、金恆煒、曹長青等人不懂「台語」(應說「台灣閩南語」),但都堅定支持台獨;而像王曉波一口流利「台語」,卻是敵視台獨。將獨立建國
拘泥於單一語言,無異是排斥其他語族參加獨立建國,則台獨永無成功之日。

能克服以上障礙,獨立建國才有希望。有人說,國際社會不承認,以及
中國的威逼,才是台獨的障礙。國際社會不會支持一個自己不想成立的國家。至於中國威逼,台灣早已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外,面對中國,沒有獨立問
題,只有抵禦外侮的問題。世上沒有一個國家會將自己「敵國內政化」來維護國家安全。

update:

蔡英文以「全球戰略平衡和區域安全」的角度重新審視兩岸關係,迥異於李登輝時代的「特殊兩國論」或陳水扁時代的「一邊一國」,可以看出蔡已不把主權放在不
可動搖的第一位。不過在反對者眼中,中國在ECFA的「讓利」其實就是要台灣讓出主權,這樣的主張無異於國民黨馬英九的翻版。因此,蔡英文這次所拋出的震
撼彈,勢必讓民進黨內的眾山頭出現震動,屆時是誰被「埋進歷史的灰燼」還是未知數。

update:





踵繼4月25日國民兩黨主席針對與對岸簽署 }" onmouseout="function onmouseout(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ut", "ecfa", event, this);
}" onmouseover="function onmouseover(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ver", "ecfa", event, this);
}" id="word_ecfa">ECFA
議題進行電視公開辯論,民進黨被質
疑在 }" onmouseout="function onmouseout(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ut", "\u5169\u5CB8", event, this);
}" onmouseover="function onmouseover(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ver", "\u5169\u5CB8", event, this);
}" id="word_兩岸">兩岸
政策與心態上顯得被動與鎖國,似乎為了
扭轉此一負面評價,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本周日與周一,接連兩天主動拋出「民進黨不排除在不預設政治前提下,與中國進行直接並實質的對話,精準傳達台灣人民
的觀點」的談話,並具體說明現階段將會先由親綠學者、團體進行多層次接觸,以建立彼此的交往基礎。

     檢析蔡英文這兩天的談話,先不論其是否為扭轉電視辯論後的頹勢,也不論這樣的談話到底會在內部引發何種反彈後座力,我們認為也期待,這是
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轉趨務實的一個重要分水嶺。而民進黨目前作為台灣最主要的在野黨,如果對於迅速崛起的中國,持續抱持消極不接觸的態度,其實既不足以扭
轉兩岸互動快速全面開展的大潮,反而讓自己自我邊緣化喪失應有的話語權,最後還要被冠以鎖國鴕鳥的負面評價,真的堪稱是一無是處,也注定要一事無成了。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解,也是基於對民進黨作為負責任的在野黨,對兩岸互動這麼重大的公共政策議題,不應該消極缺席的期許,我們對於蔡英文在
該黨舉辦的10年政綱座談中,主動表示民進黨須負起對外傳遞台灣民意的責任,不能讓包括中國在內的 }" onmouseout="function onmouseout(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ut", "\u570B\u969B", event, this);
}" onmouseover="function onmouseover(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ver", "\u570B\u969B", event, this);
}" id="word_國際">國際
社會只透過國民黨來理解台灣民意,也不
能讓中國政府壟斷台灣的發聲管道,對於這樣的說法我們認為的確展現民進黨作為負責任政黨應有的態度。


     同樣的,對於蔡英文所闡述民進黨中國戰略的4項基本原則,包括「互惠而非歧視、和平而非衝突、對等而非從屬」,「從全球戰略平衡與區域安
全角度思考兩岸關係」、「中國政策的制定與執行必須遵循民主程序」,以及「堅持以自由、民主與人權的價值作為與中國的最大區隔」,其實相當程度反應了多數
台灣人的基本看法。包括現在的政府與執政黨,在實際推動兩岸互動交流談判協議時,基本上也都依循同樣的準則,充其量只是在交流談判與政策研擬過程中資訊公
開的程度不足,以致引發外界的疑慮而已。而這不也正是在野黨可以 }" onmouseout="function onmouseout(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ut", "\u767C\u63EE", event, this);
}" onmouseover="function onmouseover(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ver", "\u767C\u63EE", event, this);
}" id="word_發揮">發揮
監督制度的契機,以形塑朝野兩黨相互匡
補的兩岸政策。


     不過,誠如蔡主席自己在與日本媒體茶敘時,闡明民進黨中國戰略的基本原則,並拋出不排除與中國直接實質對話,雖然可以營造民進黨在兩岸議
題上轉趨務實的新形象,不過在與中國的互信基礎仍然不足,在時間和條件都不成熟的情況下,現階段直接就跳到政黨領導人的對話只會是徒具形式。甚至是曾任陸
委會主委的陳明通於10年政綱座談中,呼籲北京應放棄兩岸黨對黨的溝通模式,儘早與台灣互設官方代表機構,作為雙方正式、直接的溝通管道,這樣的倡議,在
現階段主客觀條件尚不成熟的情況下,其實也將只是一句空話而已。


     相較之下,蔡英文強調民進黨現階段會先由親綠學者、團體乃至於黨公職人員,先行展開與中國的對話,我們認為這樣的提法,既符合了蔡英文一
向予人務實低調的形象,且在實務上不但較為可行,同時更可視為是民進黨的自我解禁,不再把與大陸交流接觸視為是立場動搖、視為是離經叛道。而有理由相信,
民進黨果真能對黨公職人員的往訪大陸解禁,親綠學者與親綠社會團體也能解開心結,透過交流互動,不只有助於往後民進黨更務實的兩岸政策的成形,且透過交
流,民進黨所強調的自由、民主、人權價值觀,也才有弘揚擴散的可能。


     誠然,面對無可迴避的中國崛起,當世界各國爭相透過與中國交往,以期掌握各自的機會之窗時,民進黨過去選擇堅壁清野,拒絕與中國做接觸,
如此逆勢而為到頭來只會使自己陷入囚徒困境。此番蔡英文打算調整策略務實以對,其實也可以說是自救的必要之舉。透過由親綠學者、團體進行舖路,用「堆積
木」方式建立彼此的交往基礎,而後再「審慎漸進」, }" onmouseout="function onmouseout(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ut", "\u81EA\u7136", event, this);
}" onmouseover="function onmouseover(event) {
m1891489242.action("over", "\u81EA\u7136", event, this);
}" id="word_自然">自然
總比什麼都不做好。只是不管「堆積木」
或「審慎漸進」,還是要有個進程規劃,而不是把它當作藉口甚或只是幌子。畢竟兩岸情勢的演變,相當程度不因個人主觀意志而有所扭轉。討論兩岸政策,還必須
確實掌握兩岸形勢的變化,所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如果民進黨有關中國政策一直停留在猿聲啼不住的階段,過去8年執政的空窗蹉跎,未來恐
怕不容民進黨有繼續蹉跎的時間和空間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onnywong1210&aid=3819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