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22 02:12:24瀏覽1754|回應1|推薦12 | |
峇里島二○○二年遭恐怖攻擊後,大家猜測,峇里島的觀光產業大概完了。沒想到,遊客愈來愈多,居民與旅館業大喊吃不消。每月旅客平均二十萬人,高峰時三十萬,每年三百萬多人次(澳洲人幾佔六分之一),這對一個三百多萬人口的島嶼而言,的確是個巨大數目。海灘佈滿垃圾,街道水洩不通,人口壓力數度讓島上供水拉緊報。 印尼政府正打算投入大筆預算,對峇里島其他地區進行開發,以疏散遊客壓力。許多水梯田、寺廟與衝浪海灘,陸續開始興建觀光飯店與公寓。 峇里島有許多Villa強調「住在稻田中」,遊客攜行李走在田艮上,到分散梯田各處的房間。晚上田艮插著一把把火炬,夜色漆黑,蛙鳴不已。Villa的窗戶甚至是洞開的,沒有玻璃、紗窗,睡覺時透過蚊帳,可以看見火炬及月色交輝。 梯田將因興建觀光飯店與公寓而減少,就算飯店蓋在稻田中,僅僅是金碧輝煌的「燈害」就看不見火炬及月色交輝,遑論稻田了。 建築物 不能超過椰樹 峇里島相關首長不滿,認為該走有品質的深度旅遊,任何隨意的開發都可能摧毀峇里島舊有文化。 為迎接亞太經合會,峇里島第一條高速公路竣工,近十三公里,從南灣延伸到庫塔及會議所在的努沙杜瓦。當局預測,可疏解交通壅塞,刺激觀光,成為峇里的新地標。不過刺激觀光雖是好事,卻會帶來更多人潮,道路更擁擠,建設永遠趕不上需求。 碧海藍天白沙灘,儘管早已聞名世界,峇里島還是卯足勁,發展新建設。機場翻新擴大,可解決入關要排隊幾小時的痛苦。但走出機場,馬上又陷入人海、車潮中。從機場到庫塔以往只要十分鐘,現在塞車要一小時多。 二十多年來,峇里島靠著悠古文化贏得印尼最佳觀光景點美稱。在最熱鬧的庫塔,昔日仄窄的道路兩旁,盡是傳統小餐館、酒吧,充滿異國情調,洋人喜歡去歇歇腿,喝杯當地啤酒。隨著峇里島知名度打開,道路的確愈來愈擁擠。這還可以忍受,但傳統餐館開始改裝義大利餐廳,或改建西式購物中心。庫塔小街已風味盡失。 峇里島向來有個不成文的建築規定,建築物高度不能超過椰子樹,以留下開朗晴空的天際線。庫塔路上,四層樓的大型西式購物中心「發現」(discovery),倒是合乎「規定」。但在努沙杜瓦,椰子樹必須長得更高。 藝術村 烏布留住傳統 亞太經合會在努沙杜瓦舉行,貴賓、官員、記者達上萬人,從庫塔到努沙杜瓦幾公里路上,所有飯店都客滿。配合會議,一般遊客的航班大亂,有些散客取消行程,使山上烏布等地民宿業績至少掉一半。這倒也是好事,山上的烏布反而圖個清靜。 烏布被稱為「藝術村」,在峇里島除了美麗的海岸線及優美風景外,最吸引觀光客的就是豐富多元的民俗及藝術,不論是繪畫、石雕、木雕、音樂及舞蹈,烏布還有舊皇宮,是吸引觀光客的重鎮。 努沙杜瓦是新興度假區,全部西式五星級飯店,在這裡,完全感覺不到你在峇里島。一般是團客才住這裡,想要探索峇里島文化的自由行旅客、背包客,都知道烏布或更遠的山區才是必去之處,而北方海邊的杜沙蘭,留存大量荷蘭殖民時期的建築及藝術。 峇里島的語言沒有「藝術」這個詞彙,但宗教、生活、村落的公共事務及社會結構運作,都透過音樂、舞蹈、戲劇來呈現。十九世紀後,荷蘭與日本相繼統治峇里島近一百年;加上二十世紀的觀光業,使峇里島文化與外來文化頻繁接觸,引發當地學者討論,有人認為造成極大衝擊。有人認為:「外來文化固然刺激了文化變遷,實際上是當地人依據自身文化邏輯所做的內在轉化」。 印度教 每天鮮花獻拜 實際上,與外來文化接觸的過程中,峇里島人發展出一套基於自身文化立場的應變機制,他們將外來文化與內在文化重新整合,創造出一種超越原本思維與外來影響的峇里島文化。 即使住傳統民宿、Villa,所提供的早餐都有美式、大陸式(指歐洲大陸)及峇里島式可選擇。民宿當然是純峇里島建築,有小菜園、雞鴨成群;至於Villa,則是東西方建築融合,但峇里島風格仍偏多,尤其後院一定有神塔群。員工早晚都要拿著棕櫚葉包成的小碟子,盛裝鮮花去獻拜、供奉。這樣的棕櫚鮮花碟,路上的每戶人家都有;峇里島九成的人信仰印度教,不同於印尼這個伊斯蘭國家的其他地區。 峇里島叫人迷戀之處,除了流連小巷,與當地居民生活近距離接觸,再來就是享受百萬富翁的感覺。 在峇里,外國旅客個個都是千萬、億萬富翁,因爲每天基本消費就需百萬以上。 印尼盧比的匯率極低,一家四口隨便吃個印尼炒飯、炒麵,加上四杯果汁,往往就要二、三十萬盧比。拿個幾百美金去匯兌,身上就有幾百萬元。盧比的幣值太小,「零頭」根本沒有,有時買個小東西,譬如小瓶礦泉水三千五百元,店員沒法找錢,就以糖果代替。 去年起,印尼進行貨幣改制,後面去掉好幾個零,千萬、億萬富翁的外國旅客頓時大減,加上峇里島愈來愈熱門,物價高漲,又擁擠到令人不耐,許多人已把峇里島從旅程計畫書上排除。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