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國大選 歐洲人:我們也要投票
2013/10/04 08:53:22瀏覽602|回應0|推薦10

梅克爾在德國大選獲勝,第三度擔任總理,歐洲決策官員都希望德國加速推動擴張性經濟政策,帶動歐元區經濟成長,對抗失業。對歐元區而言,歐洲一體化需仰仗德國,德國越是認為其長期利益在於歐洲之外,歐洲一體化的前景就越渺茫。

很大程度上,歐元區經濟前景以德國為依託,每當德國蓬勃發展,歐洲國家也會興旺。今年第二季,德國經濟成長率近百分之三,拉高歐元區平均成長率,還結束了地區性經濟衰退。

你決定我 我選擇你!

但梅克爾堅持撙節,在歐洲大多數地區,緊縮已成悲慘生活代名詞,激起公眾對歐洲一體化的強烈反彈。前葡萄牙總理巴羅佐承認:「許多歐洲人面臨失業、不確定性和不平等加劇之際,產生了某種『歐洲疲勞』情緒。」

德國投票當天,跨國公民團體「歐洲選擇」表示,既然德國將決定其他歐盟公民的未來,他們也應該有投票權。

由「歐洲選擇」和其他公民團體發起的「我在德國投票」活動網頁表示,「歐洲已經沒有民主了嗎?德國人決定一切?你也該在德國投票。」

然而,德國人不想決定一切。輿論反對擴大經援歐洲,因為這表示德國將承擔更大風險。德國國際暨安全事務研究所所長史瓦澤表示,「德國可能重新思考國家經濟政策;並非為了歐洲,而是為了德國自己。」

一位女性,統治全歐

梅克爾贏得第三個任期,德國明鏡周刊社論以「梅克爾共和國」為標題,宣布:「德國終於成為梅克爾的國土。」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對梅克爾執政八年的評價是:「一位女性,統治全歐」。但經濟學人認為,梅克爾堅持撙節,使歐洲經歷長久且嚴重的經濟衰退;歐洲迄今未能建立銀行同盟,也歸咎於她的過度審慎。

梅克爾曾多次擋下紓困案,勇於面對歐洲其他國家的質疑,她的努力為她在國內贏得「媽咪」(Mutti)綽號,但在國外卻招致敵意,稱她唯一目的是讓歐洲「德國化」。

事實上,部分關於歐洲未來的重要談判地點,不是在歐​​盟總部布魯塞爾,而是在德國柏林,梅克爾因而被與德意志帝國首任宰相俾斯麥相提並論,並有「新俾斯麥」或「歐洲女王」等稱號。

德國正變成「大瑞士」

今年六月,梅克爾對敦促她救歐洲的人發出信號:德國並不像表面那麼強大,無法支撐整個歐洲。她一直在平衡各方壓力:紓困代價上升,德國人的憤怒情緒也持續攀升。

民調顯示,多數德國人反對擴大經援歐洲,甚至要求退出歐元區,改用舊德國馬克。因此競選期間,左右兩派都未對歐洲的未來提出明確願景。

德國經濟以出口為導向,商業領袖從歐元受益,因此對梅克爾施壓,要求拯救歐元。但梅克爾指出,「我們在基礎建設、教育及研究方面投資不足。」而她主張削減歐盟官僚體系規模,意味德國將優先維護本國利益。

梅克爾說:「我們制定政策不是為了市場,而是為了人民未來。」德國學者瓦澤表示,「德國應重新思考經濟政策;並非是為了歐洲,而是為了德國自己。」

巴黎政治大學學者雷克斯直言:「德國正變成一個『大瑞士』,只想累積財富卻規避國際責任,心態上追求『零風險』。」

德國將成「歐洲病夫」

今年一月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德國經濟萎縮百分之零點五。專家警告,德國經濟實際較表面顯示的脆弱,且存在不少長遠問題。歐洲央行的德國董事會成員阿斯穆森更指出,德國在五至十年內可能再淪為「歐洲病夫」。

倫敦學者菲利浦懷特說,「把德國看成帶領歐洲前進的引擎,這種想法有點異想天開。」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的斯特凡科特表示:「歐元危機持續越久,德國面臨的局勢就越困難。」

德國勞工市場僵化,公司不易解僱員工,令企業經營艱難;人均生產力在本世紀前十年僅上升百分之零點六,不及其他富裕國家的百分之一點四;德國失業率低,是以低工資換來的假象,多數人薪資遠低於受紓困國家的人民。經濟學家憂慮德國的深層結構性問題不斷累積,將重蹈歐元區邊緣國家覆轍。

位於柏林的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佛雷茲徹爾說:「我們忽略了自己消磨資源的事實,將經歷類似一九九年代改革僵局的危險。」因此,梅克爾第三個任期必須做出決定,究竟要將政治資本優先用於診治歐洲,或德國自己身上。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k1858camry&aid=8826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