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上大和路
這次的關西旅行可名之大和路之旅,大和路即指由奈良、京都、大阪,穿越古今,串起大和民族光榮歷史進程的路線。大和路上寺院林立,景色優美,處處充滿禪意,旅人來此總能飽餐一趟充實的美學心靈饗宴。
自助旅行我總是先玩周圍較遠的景點,最後再回軸心來,京都第二日我即奔赴奈良,在此停留一夜。一早,奈良的街道有種寧靜的氣息,我住的民宿在離JR車站不遠處,向民宿租了腳踏車,帶著地圖,即向奈良這文化飽滿的古都進擊。


大佛與小鹿
探訪日本的歷史,要從平城京(奈良)開始。 探訪奈良,就從東大寺開始。我騎著腳踏車糊里糊塗就從側門進入東大寺,還來不及感受東大寺到底有多大,就已在不覺中來到本殿。顯然大家有志一同,雖然才早上十點鐘,等著進入寺內的人已大排長龍。東大寺的正門很壯觀,都是用原木打造,據說是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木造佛殿。正殿外面左右兩邊各矗立一尊木雕的護法佛像,高大威嚴,十分有氣勢。雖然這座寺院不顯華麗,些許的斑駁更讓她襯出厚重的歷史感。
一般寺院都是先建廟後造佛,但東大寺卻是先造佛、後建廟。當時全日本尚不及500萬人口,國運正處於連年飢荒、災厄、天災的困頓之中,於是有人提出,要解救天下蒼生唯有興建大佛一途,才能擁有巨大的慈悲護佑能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天皇希望透過宗教救贖人心、化解紛擾,毅然決定鑄造出這座巨大佛像。至今東大寺內的這尊盧舍那佛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銅佛像。

穿過長廊進入大殿,在右手邊的櫃位,我望見有位老人正在磨墨,準備書寫毛筆字,幾位遊客手裡拿著一本冊子,準備讓老人以毛筆題字,我抬頭看,原來這兒叫做賜朱印處。老人專注耐心地在冊子上寫下兩個大字"華巖",最後蓋下東大寺的朱印。遊客如獲至寶,虔誠膜拜般感恩地合十答謝,彷彿印心的互動過程,就像一場禪修的儀式,好美的行儀,好美的朱印文化。日本人怎麼那麼有創意? 想想那些退休的老師們,若能到寺廟裡來寫毛筆字,一方面可創造就業機會,對於書寫人而言,也重新獲得價值與肯定,一方面可為觀光賺入文化財,又可發揚傳統的書道國粹,這些好處無一不利。於是我也買了一本空白的題字簿,以恭敬之心護持她,爾後每到一座寺廟,都不忘先往朱印處留一枚文字芬芳,像搜集紀念章一般,欲罷不能。
忽見大殿的右後方有一群人聚在那兒,他們正面對著一根挖了小洞的梁柱排隊。 原來這也是東大寺不可錯過的景點,俗稱「智慧之河」,又言「大佛的鼻孔」,據說凡是能鑽過此柱洞者,事業愛情都可諸事圓滿。 我想起自己之前被反鎖在浴室,巧由通風口逃脫的軼事(如下)。 那東大寺這祈願之木怎能難倒我呢?於是我也不落人後地排起隊來,祈求順利平安。



話說某天一個人在家,深夜就寢前上洗手間,順手就把鎖按上,後來竟發現鎖居然壞掉,門打不開了,一時間不知怎麼辦,本想把鎖喬開,卻沒工具,想把門揣開,又怕吵到鄰居,也不見得成功,原以為最後可能要在浴室等待家人救援。 所幸佛祖助我,竟然讓我心生一計...我把門下的通風口拆了,就這麼爬出來,原來這玩意兒還有逃生的功能,真是太驚險了,還好我夠苗條,這次得到個教訓:上洗手間也一定要帶手機。
「東大寺」為日本華嚴宗大本山,距今約有1200多年歷史,主殿供奉的是盧舍那佛,莊嚴而美麗的盧舍那佛,以近15米的巨大,讓人在倍覺人類的渺小之際不禁謙卑。此一雄偉建築,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據說位於東大寺內的「正倉院」,收藏聖武天皇及光明皇后使用過的器物約9000件,還有從中國唐代、新羅、波斯等地運來的多件精品文物,因此日本人稱東大寺所在的奈良爲“精神故鄉”和“絲綢之路的東方終點”。
逛完東大寺大殿,繼續往表參道移動,我發現這裡有成群的小鹿到處"逐鹿餅而去",哪裡有遊客以鹿餅餵養,哪裡就有鹿群,現實的很。從東大寺的表參道來到南大門與奈良公園連成一片,這裡的主角就是這些被復育的小鹿,吸引觀光客到此重拾童心,連咱們男神金城武都要慕名乘長榮班機來此拍廣告。



燈籠處處, 春日大社
奈良公園其實是小整片的山頭,不遠處與她相接的景點是春日大社。春日大社與伊勢神宮、石清水入幡宮被稱為日本三大神社。春日大社的環境跟氛圍非常清幽,抵達神社前要先走過一片林蔭,林道兩邊全是參拜者供奉的石燈籠,非常有特色。我想著如果這些燈籠在晚上同時被點亮,一定會夢幻如仙境。
日本古時候有個傳統,在小女生三歲和七歲,小男生三歲和五歲的時候,全家人著正式服裝到神社來幫孩子祈福,稱為七五三詣。在春日大社,偶而也會看到現代的日本人在重溫這項傳統。此外,不時也能巧遇有人在此舉行結婚儀式。




接著,再來到奈良和平安時期藤原家族的寺廟「興福寺」,這裡當時保存超過150座建築,現仍存三重塔及五重塔各一座。興福寺的寶藏院收藏珍貴的藝術品,以阿修羅像聞名。

奈良在京都之前曾是日本輝煌的古都,後來由於佛教寺廟的影響力和政治傾向成為中央的嚴重威脅,於是將都城遷走。在現今城市的另一側,還有當時年代更為久遠的遺跡。

鑑真之願
1200年前,出身自中國揚州的鑑真和尚,為了讓東瀛的人民也能普聞佛法,於是率領追隨者自寧波偷渡出國。歷經5次失敗、甚至雙眼失明等種種磨難,終於在第6次成功在奈良登陸。之後他被聖德太子延聘為國師,在東大寺過了5年後,公元759年在新田部親王的舊宅地上創建了律宗的道場,也就是現在的唐招提寺。這座寺院仿造中國唐代風格興建,大器卻也極其樸素,內斂而不張狂,它為日本佛教的弘揚開了第一槍,見證中日友好的長遠歷史,非常值得參訪。我們佛乘宗本山的大殿,就是希望以它為設計藍本,呈現恢弘而謙卑,樸素而沉靜的宗風。


古城殘痕風雲起
奈良始建於710年,在歷史上曾被稱為"大和國",幾代日本天皇都建都於此,名 “平城京”。平城京是模仿中國唐朝長安城而修建,至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目前整個奈良市區為保存歷史原貌,政府規定一般住宅建築高度上限為10米,商店為31米,繁華的商業區樓高為40米,因此整個奈良市沒有一般都市高樓大厦林立造成的壓迫感,舉目遠眺盡是寺廟、佛塔和青山,歷史古跡與自然景觀和諧地融為一體,毫無違和。
看罷春日大社、興福寺、元興寺、唐昭提寺...,看得我兩眼發直,於是我發誓今日不想再看廟了。把單車騎向正被重建的平城遺跡。 這裡目前僅有幾座石台,重新搭建的主殿,以及一座朱雀門。 遺址的南邊是JR火車的軌道,每隔一陣子就會有火車駛過,寧靜的遺跡似乎又被挑起一些波動。

日落時分,我躺在人煙罕至的平城遺跡,品嚐一絲人去樓空的孤單,觀看天象風起雲湧、月昇日落,著實與世界遺產融合在一起。這一刻彷彿見證所有的"有"終必成空,所有的"無"其實又像是"有"。
在奈良的大佛與小鹿中穿梭,參訪了幾座寺院,這一日總共收藏了五枚朱印,都因日本人實在太會做生意了,舉凡御守、繪馬、朱印、參拜金...都可以商業包裝,逼遊客就範。凡所有人想求得吉祥好運,嘿嘿~都要先"有相佈施"一番!

奈良晚餐吃什麼?舊街區裡有家餐館江戶川人很多,點一客鰻魚套餐1800圓,小奢侈一下吧!(結果竟是全程最貴的一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