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葡萄牙 D2] 里斯本
七丘之城的28路電車
第一天在機場買了交通一日券,有了它,就可以在24小時內無限次搭乘地鐵、公車,及電車、纜車。里斯本的電車最勤勞,6:00就發車,地鐵要6:30,而日出最大牌,要等到7 : 30,對於貪睡的攝影人是好消息,不用太早起。於是這一日的開頭,我將搭地鐵綠線到Martim Moniz站,這裡是28路電車的起點所在。
鼎鼎大名的28路電車,是里斯本最受觀光客青睞的交通工具,因為她幾乎走遍七丘之城所有的觀光景點,於是總是人滿為患,而且惡名昭彰的扒手最喜歡在此犯案。早對自己提醒再三,我仍不敢大意,於是選擇早早就在黎明時分,在電車站牌下等待電車姍姍而來。我告訴司機,請他在格拉薩觀景台讓我下車,沒時間看里斯本的夕陽,只好來等日出。
歐洲的冬天真不是普通的冷,那種像空氣中含著冰的冷冽,讓肌膚拒絕靈活。找到格拉薩修道院前的觀景平台,我盼望陽光灑進來,照亮前方的民宅。但早上的角度似乎無法普照前城,我決定勉強接受離開。
順著電車的路線,接著我穿梭進阿爾法瑪區(Alfama)的巷弄中,這裡是里斯本最古老的區域,當年是水手和碼頭工人居住的窮人區。西元1755年,里斯本發生了九級大地震,全城的建築物毀壞殆盡、幾成廢墟,傷亡更達九萬人。幸運地,阿爾法瑪區躲過一劫,如今竟變成最時尚並令人嚮往的街區。這裡的生活感非常強,居民不避諱地把貼身衣物掛在屋外曬太陽,無視闖入者的眼光,遊客我頓時卸下心防。
阿爾法瑪的街道高高低低,斜坡不斷,有些巷弄窄到僅容一個車身,因此雙向的電車,還需在定點等候會車,當地人的車輛也不時與電車爭道,常構成驚險有趣的畫面。我真心以為,電車真是里斯本街上最亮眼的一道風景,她像模特兒般的優雅,讓我自此有空就想上車坐上一段,隨高興按鈴下車。結果就把後面的行程耽誤了!
貝倫區的往日情
自助行的好處就是可隨時調整,於是我決定把前往大耶穌像的時間改期,下午就先去著名的貝倫區,緬懷葡萄牙人光榮的歷史濫觴。
在一日券到期前搭上15號公車來到貝倫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熱羅尼姆修道院。
熱羅尼姆修道院是在葡萄牙全盛時期,國王曼努埃爾一世自1501年起建,歷經100年時間才建成的偉大建築,其雄偉華麗可想而知。當時國家每年用相當於5%的貿易收入來支付工程款,相當於用70公斤黃金來挹注它,終於成就其宏大之規模。它令人吃驚、深長300公尺的門面,完美融合了哥德與文藝復興式的美學,在當時被賦予重要的宗教與政治意義。
當時每一次葡萄牙的航海家要出航前,一定會來這裡向聖母祈求平安,因此就如我們的媽祖廟一樣,教堂越蓋越大,變成一座偉大的世界遺產。1755年的大地震,讓古都里斯本毀於一旦。當天是星期日上午,許多教徒便死於正在做彌撒的教堂裡,但唯獨在此修道院祈禱的王室沒有受到分毫損害,使這座原本就有特殊意義的修道院,被披上更加神聖的光環。後世許多重要的人物最終也都長眠於此,如葡萄牙最偉大的詩人卡蒙斯(Camões,又名 : 賈梅士),以及發現印度航路的達伽瑪。有趣的是卡蒙斯曾在作品"葡國魂"中大大頌揚過達伽瑪,兩人如同知音般,被葬在同一座教堂中是相當巧妙的安排。這天下午我沒有足夠時間遊覽修道院最經典的中庭,是該日最可惜。
航海英雄在碑上
之後來到對面的發現者紀念碑,這是1960年為慶祝葡萄牙開啟大航海時代五百年而建造的,他象徵葡萄牙人心中永恆的榮耀。人們幾乎都忘了,在幾百年前,葡萄牙人率先脫離阿拉伯摩爾人的統治,建立第一個民族國家,並成為史上首次向外殖民擴張的全球性大帝國,快速累積了驚人的財富。曾幾何時,未搭上工業革命轉型列車、未奠基經貿內需,醉心於宗教建築、強取豪奪的狂熱國家,終於迎來大地震的"教訓"與"報應",自此一蹶不振。如今淪落為歐洲的窮國--歐豬五國其中一員,命運的轉變怎不叫人驚嘆。
船型的紀念碑以恩里克王子(Infante D. Henrique,又名 : 亨利)為首,身後並有32位航海英雄追隨其後,包括首先到達非洲南端好望角的狄亞士(A.D.1487)、最先航行到達印度的達伽瑪(A.D.1498)、最先發現巴西的卡布拉爾(A.D.1500),以及最先環球一週的麥哲倫(A.D.1521)...等等,他們彷彿在同一艘船上迎向大海。而雕像裡唯一一位女性是蘭卡斯特皇后,也就是恩里克王子的母親,她採跪姿祈禱著出海的船員們都能平安歸來。
深為葡萄牙人敬愛感念的恩里克王子,是大航海時代中的靈魂人物。他為葡萄牙人向外發展訂定方針,並創立史上第一所航海學校。當時他獎勵航海,激起葡萄牙人出海冒險的天性與追求財富的勇氣,終於成就百年輝煌大業。雖然恩里克一生從未出過海,但終生未娶的他仍被公認為最偉大的航海家。這座地標紀念碑絕對是葡萄牙最重要的印記,於是我請路人幫我拍一張到此一跳照,以茲紀念。
在發現者紀念碑的北面,是南非同於1960年贈送給葡萄牙的禮物-由施利華(Cristino da Silva)設計的廣場。它採用大理石鋪設,以直徑50米的航海羅盤為基底,中央則有世界地圖,標示葡萄牙人在大航海時代中首次到達的地方及年代。包括 : 南美巴西、非洲莫三比克、安哥拉、馬達加斯加、錫蘭、帝汶島、澳門、帛琉、南印度果亞...等等,當然也有首次被它們稱為Formosa的台灣。
貝倫塔與蛋塔
跟著人群的腳步,最後我來到不遠處的貝倫塔看夕陽。貝倫塔最早是一座臨海的防禦堡壘,建於太加斯河(Tagus River / Rio Tejo) 的出海口右岸。它就像紐約的自由女神像一樣,是從前水手離陸時最後看到,也是靠岸前最先看到的里斯本精神象徵。葡萄牙人融合了摩爾人的阿拉伯元素,並將海洋各種繁複細緻的意象,如船錨、羅盤、貝殼、海星、魚蝦,用來雕飾建築,這形成獨一無二、華美的特色,稱為曼努埃爾風格。貝倫塔便是此種建築風格最經典的代表。
暮色漸深的貝倫塔邊,無情的海風吹得我快流下男兒淚,這時我沒有手套,也沒有圍巾,為等待冷光藍色的天空再現,自虐到無以復加。終於等待值得,當天空變成清澈的深藍,我忽然覺得好像在歐洲,我曾在南法看過純粹的藍令我印象深刻。不對呀! 我心想這不就已經在歐洲?
貝倫區還有項重要的世界第一,就是蛋塔。小小的蛋塔竟是葡萄牙人征服世人的成就之一,而它原本只是修道院的教士研發出來的一道點心而已,如今蛋塔店脫離修道院變成Pasteis de Belem名店,觀光客必來朝聖一番。至今蛋塔內餡的秘方仍為絕對機密,全世界只有六個人知道,食用時加上肉桂粉竟是畫龍點睛,美味至極。食罷這一味,貝倫區的遊歷才算完整,可以含笑離開了。
這一夜我直到十點才吃晚餐,就在奧古斯塔人行道上的露天雅座奢侈一回。終於在里斯本吃一頓像樣的-蕃茄海鮮燉飯,終於是海鮮了,這才是里斯本的風味。
註 : 里斯本又名「七丘之城」, 因為歷史中心就建在 Estrela、Santa Catarina、São Pedro de Alcântara、São Jorge、Graça、Senhora de Monte 和 Penha de França 這七座山丘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