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世昌
炎炎夏日,口渴難耐,民眾對各類飲品的需求量自然大增。但根據董事基金會針對去年、今年三月至五月間,市面上60種果汁含量在10%以下的飲料之調查,發現成人受訪者中,看了外包裝以後誤解飲料含果汁的達三至五成,國小學童則是六到八成三。
換句話說,絕大部分消費者誤把飲料當果汁,其實殊不知是把化學有色添加物及天然防腐劑咕嚕咕嚕入肚了。
我國政府在現行食品衛生管理法中,針對果汁含量10%以下的飲品並沒有做任何規範。政府應盡快研擬相關對策,或者參考日本,不管果汁含量多寡,通通都需在包裝上清楚標示果汁含量。
再者,制定可樂色素的標準也勢在必行。因為經實驗發現,其焦糖色素成分4-甲基咪唑(簡稱4-MI)若超量,是導致動物長腫瘤的可疑元素,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
相對於美國132微克(加州政府進一步要求供應商,若超過30微克,就必須在標籤上註明含致癌物的警語)、中國56微克、英國135微克,甚至巴西267微克,我國至今竟尚未檢測,更無規範含量的標準,顯然慢半拍。
為了國人健康安全,大人小孩喝得安心,主關機管應儘速和飲品廠商溝通協調,找學者專家開會討論,即早確定國內4-MI色素的含量標準,並評估將果汁含量10%以下的飲品規範納入法規的可行性,負起監督之責。
|